民間傳說——梅真君

唐代時,汝陰人崔景唐,家裡非常富有,喜歡結交修道之人。

曾經有一個道士,自稱梅君,前來拜訪崔景唐,崔景唐以賓客之禮待他,一住就好幾個月。

有一天,崔景唐買到一個珍貴的玉鞍,想要到壽春去,把它獻給節度使高審思。

臨行前,他對梅君說:“先生只管在這住下去,我將要到壽春,十天半月就回來,我讓侄兒輩來侍奉你,不要有什麼憂慮。”

梅君說:“我就是壽春人,到這裡來拜訪一個親友,也就要回去了。我長期居住在你這裡,承蒙你的熱情周到,十分過意不去,想要有所報答,你家有水銀嗎?”

崔景唐回答說:“有。”

馬上就拿十兩來,雙手捧著送給梅君,梅君就把水銀放在鼎中煉製,不久就煉成金子了。

民間傳說——梅真君

於是把它送與崔景唐說:“用這些做路費,你到壽春,可在城東找到我家。”

然後就與崔景君告別,先回壽春了。崔景唐到壽春辦完事,就到城東尋訪梅家,尋訪了幾天也沒找到。

村人都說:“這裡沒有姓梅的家族,也沒有梅姓的道士,只有淮南嶽廟中,有仙人梅真君像,能不能是他呢?”

民間傳說——梅真君

崔景唐按照村人的話去尋找,果然梅君就是梅真君,但從這以後,再也沒有見到梅君。

中華梅氏當代散文選

【原文】汝陰(今安徽阜陽)人崔景唐,家甚富。嘗有道士,自言姓梅,來訪崔。崔客之數月。景唐市得玉鞍,將之壽春,以獻節度使高審思,謂梅曰:“先生但居此,吾將詣壽春,旬月而還,使兒侄輩奉事,無所憂也。”梅曰:“吾乃壽春人也,將此訪一親知,比將還矣,君其先往也。久居於此,思有以奉報。君家有水銀乎?”曰:“有。”即以十兩奉之。梅乃置鼎中,以水銀煉之,少久即成白銀矣。因此與景唐曰:“以此為路糧,君至壽春,可於城東訪吾家也。”即與景唐分路而去。景唐至壽春,即詣城東,訪梅氏。數日不得。村人皆曰:“此中無梅家,亦無為道士者;唯淮南嶽廟中,有梅真君像。得非此耶?”如其言訪之,果梅真君矣。自後竟不復遇。(出五代·徐鉉《稽神錄》卷五)按:此梅真君既在壽春,自應是梅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