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這次疫情可怕的不是現金流斷了,而是沒有組織力和凝聚力的團隊散了。”

餐廳老闆疫情間被現金流壓得喘不過氣來,沒入賬每天都在焦慮,員工工資怎麼辦?要不要裁員?一邊羨慕別人家的員工主動申請免薪降薪和企業共渡難關;

餐廳員工也人心惶惶,開業了我會不會被感染?不開業沒工資怎麼辦?我會不會被裁員?要不要“騎驢找馬”?一邊羨慕別人家的老闆賣房賣車都要讓員工有飯吃……

就在這樣的相互猜忌中惡性循環,可能還沒熬到開業報復性增長的那天,團隊卻先散了!餐廳也就倒了!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我發現有些連鎖餐飲老闆陷入了一個誤區,過分關注現金流,只想著裁員控制成本,忽略了員工關懷,‘暫時性失明'反而讓團隊散了;

而有的老闆,把團隊先放在第一位,防護物資關懷統統到位,給員工安全感,員工反而站在企業角度思考問題,甚至願意自動降薪與企業一起共進退!

所以,這次疫情可怕的不是現金流斷了,而是沒有組織力和凝聚力的團隊散了。”米村拌飯創始人周強說。

沒錯,凝聚力才是一個企業抗疫“打勝仗”的關鍵,也是企業未來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

那麼,以海底撈、眉州東坡、喜家德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它們是如何決策的?在疫情期間又是怎麼提高凝聚力和組織力的?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海底撈緊急成立“戰時防疫組織”:

“把員工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個都不能落下”

春節本來是黃金檔,很多餐企都鉚足了勁兒準備沖沖業績,於是紛紛加大人手,儲備大量員工,結果疫情突然降臨,打得餐飲老闆們猝不及防,每天眼睛一睜開就想著到哪兒去借錢,員工該怎麼安置也成了問題。

那麼,對於擁有12萬員工的海底撈,它又是怎麼做的呢?

1、提前預警:各門店1月初就開始預防“肺炎”

當疫情來臨時,越早越防範越有好處,在絕大多數省市都做不到提前預防的時候,海底撈這個餐飲企業做到了!

2020年1月3日,‘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的新聞在海底撈內部引起關注,海底撈食品安全管理中心向全國門店下發了《關於冬季預防諾如病毒等冬春流行性疾病的預警通知》,特別提醒了由於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應避免外出至人群聚集地;

1月9日,海底撈向門店下發《關於武漢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備忘錄》的文件。要求門店所有員工學習,並開始持續關注不明肺炎的消息和門店員工的身體狀態。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2、用國家般的戰時組織架構,保障12萬名員工的健康

這是一場只許贏不許輸的戰鬥!一個地方出差錯,就可能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風險,所以,海底撈迅速建立了戰時組織!

1月23日,武漢封城,疫情事態趨於嚴重,海底撈成立防控疫情總指揮部,在集團層面進行分工,五位核心高管悉數投入戰場,處於隨時應戰的狀態:

同天,海底撈成立武漢現場總指揮部;1月24日,海底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西安六個門店數量超過30家的城市建立指揮部;1月25日,疫情在全國蔓延開來,海底撈遂在全國範圍內成立24個城市區域現場指揮部,涵蓋內地所有門店。

1月26日(大年初二)海底撈宣佈休市,外賣業務也全線暫停,總部關注的重點在全國100多個城市的超12萬名員工的安置、安撫與管理之上,核心指導原則為:把員工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個員工都不能落下。

1月27日,海底撈藉助官微發佈了城市防疫專家顧問團(社會)招聘啟事,1月31日,便公佈了海底撈防疫專家顧問團名單及分工。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可當疫情快速擴散,如何把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這超12萬員工安置好?如何讓這個戰時組織快速”生效“?海底撈是這樣做的:

在每個城市/區域,海底撈總部指定了一位店經理擔任現場總指揮,全權主責各自城市和區域的門店應對和員工安置。並按照同樣模式設立第一副指揮、第二副指揮,所在城市和區域的店經理擔任組員,每個指揮部均配備物流供應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海底撈的首席戰略官周兆呈說 “這種戰時組織架構,打破既有的層級,每個城市委任一位現場總指揮,直接管理所有門店店經理,同時有店經理、蜀海供應鏈人員、食安人員加入成為副指揮或組員,協助工作,但副指揮不具有決策權,統一由現場總指揮決策。確保執行力和決策的效率。”

海底撈這套應戰組織架構中,均按梯級設立後備人選,任何一個層級人員若出現發燒等症狀,立即由後備人選接替指揮,保證每個城市/區域的決策大腦始終能夠運轉下去,而不會因為一人倒下而面臨群龍無首的窘境。

有網友說:“海底撈的組織能力太牛了!看的它戰時防疫組織,就跟個國家一樣!”

3、心理疏導:制定宿舍疫情作息表,員工鍛鍊“有獎”

這一場疫情,造成餐企員工也集體歇業,復工怕疫情感染,天天讓員工閒著,又擔心他們的心理問題。海底撈針對其留在宿舍的3萬多名員工和返鄉的9萬餘員工,分別做了不同的心理疏導。

第一,針對所有員工,海底撈張勇視頻教做面,鼓勵員工樂觀;

“我從昨天想到今天,唯一能夠教你們的就是做西紅柿雞蛋麵,因為我小時候最愛吃西紅柿雞蛋麵,我現在也特別想吃西紅柿雞蛋麵,希望這碗麵能夠把你的孤獨和擔心帶走,能夠讓你變得更加開心、樂觀、自信。”海底撈張勇視頻教員工做面時說到。

第二,針對留宿舍的3萬名員工,製作宿舍作息時間表,表現好的,第一名可獲得獎勵500元;

網上流傳的海底撈宿舍作息表,除了基本的防疫工作之外,海底撈的員工還有很多活動,如禁令制度默寫、食材寶典默寫、棋牌遊戲、每個宿舍的創意活動、學習VIPkid英語、體能鍛鍊等。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因為這個疫情導致大家都不能出去了,所以有些員工在宿舍吃了又睡,睡了又吃,這樣對身體很不好,所以,我們列出了這個在宿舍的作息時間,為的是幫助大家提高身體素質。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當然這個是根據每個宿舍來評比的,每個人都要參與進來,不要給你們宿舍拖後腿。根據群裡的照片或視頻我們每天會評比出A、B、C,一個星期出一次結果,第一名獎勵500,第二名獎勵300,第三名獎勵200元代金券。大家都加油拿第一哈。”

第三,針對返鄉員工,成立16人心理輔導團隊,每個門店派專人聯繫溝通;

為了維護海底撈員工的心理健康,海底撈總指揮部立刻搭建起16人的心理輔導團隊,按區域分成四組,為員工提供心理諮詢。第一副總指揮楊小麗負責組織對已返鄉員工的心理輔導,區域城市副指揮專責落實,每個門店安排專人定期與員工聯繫溝通。

當其他餐企都在為現金流而發愁時,海底撈在建戰時組織,通過以上三步牢牢控制住了疫情,也獲得了人心,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海底撈是餐飲一哥財大氣粗不缺錢,但其實關注員工恰恰是很多品牌企業忽視了的潛在風險,如果單個員工在工作中感染了,萬一再不幸造成集體感染,這會給品牌造成難以評估的損失,當你知道一家餐廳老闆或員工感染了,也就是事情過後,在短時間內你會不會考慮去他家吃飯?恐怕不會。

而且,在疫情期間,被周全顧及到的海底撈員工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工作,加上海底撈品牌的強大光環,重開業後的海底撈生意依然會快速回穩!

眉州東坡開100多家戰地食堂:

“一起扛過槍,一起打勝仗,才能聚軍心!”

“一起吃過香,一起啃過糠,一起扛過槍,一起打勝仗,才是真正的命運的共同體,軍心在,精神在”。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說。

1、留下員工正常營業,不把一個員工推向社會

海底撈選擇休市保護員工,眉州東坡卻選擇了把員工留下,正常開業。乍一看很多人會不理解,“這種情況還堅持營業,不怕員工被感染嗎?不怕虧錢嗎?”

這些王剛當然知道,“關店,把員工全部弄回去,各回各家,最多損失食材”,這是最簡單的選擇。

但他沒有選,因為他不放心員工,“員工後續怎麼辦?路上是否安全?而且這麼多人,來來回回的走,危險係數很大,也是給社會添亂。”

那把員工留下,不開店行不?不行,“沒生意了,沒事做,員工就容易煩躁,他們在宿舍裡也待得很煩,這對管理挑戰是很大的。”

所以,把員工留下,正常營業,這其實才是最難的,就這樣王剛選擇了必須開店,讓員工有工作,他說“我雖水深火熱,但必奮不顧身。寧願戰死商場,也不坐等結果。”

2、廚師長、區域老總"身先士卒",親自給醫護人員送餐

萬一員工感染了怎麼辦,眉州東坡也很怕,於是採購了口罩、消毒液、體溫表、酒精、防護服等用品來保護員工安全,並制定了詳細的員工防控措施和餐廳防控措施,保證每天做好消毒工作、員工健康登記,時時關注、時時調整防控方案。

“第一天,送到醫院的時候,我們的服務員被醫院的緊張氣氛,嚇哭了,太害怕!”

因為要為黃岡小湯山醫院的醫護人員供餐,有些員工會害怕,於是就由眉州東坡當地的廚師長、區域老總親自去送。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3、建100多家戰地食堂,免費供餐萬餘份,練兵聚軍心

疫情期間,沒有一家企業能獨善其身,眉州東坡的生意就下滑了8-9成。

但在親身經歷過2003年非典、“512”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諸多突發事件的眉州東坡,早就有了建戰地食堂的慣例,這次疫情仍是如此,全國100多家門店能開的都開著,全部免費為所在城市的一線工作人員送上熱菜、熱飯,均擔任“戰地食堂”!

而且對員工正常發放工資,給員工過年3倍加班費共計848萬,給節日期間依然奮戰在一線的員工發放紅包共計220萬。

王剛認為,危難之下還開業,實際上是在鍛鍊部隊。“部隊強,軍心就很強,一旦恢復的時候我認為生意就會暴漲的,因為我們團隊的戰鬥力更強,表面上看損失大,但是從長期看,也是在鍛鍊我的隊伍。”

目前,眉州東坡已為戰地食堂免費供餐萬餘份,外賣佔比已從最初的1-2成上漲到最高時候能達到76%!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喜家德分批次開店:

“儘量保住人才,留住員工的心”

“儘量保住現金流、儘量保住人才、儘量別出風險。這三個控制住了,只要疫情過去了,連一個月都用不上,營業額報復性增長。”經歷過非典的喜家德高德福說。

1、堅決不裁員,一定將門店保留到底

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員工惴惴不安,“我所在的企業能熬過這關嗎?我會失業嗎?”

在這種情況下,喜家德發了一份內部承諾書,給員工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作為喜家德的合夥人,我們向各位夥伴承諾:只要大家想幹,按價值觀幹,我們堅決不裁員;一定將門店保留到底,合夥人承諾自己賣房買車咬住牙也要挺過去;保證跟我們一起打拼的夥伴們,有工作幹、有工資拿、有飯吃,不讓任何一名同甘共苦的夥伴失業!”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2、為留下優秀員工,分批次開店

餐企一動不如一靜,疫情期間門店能不開就不開,配合國家隔離,在政府沒有解除疫情警報之前,不如關業更省錢,這個道理喜家德非常清楚,可其仍然做了決定:分批次開業,第一批開業預計83家店面,第二批開業預計201家店面,第三批餘下全部門店,為的是承擔社會責任!

為什麼要開業?高德福稱,你開的是連鎖店,不能因為一算賬虧本就全關了,這不利於優秀員工的保留,你要是老不開店,優秀的人才就走了,越優秀的人越閒不住,等他在別人家幹住了,你想再讓他回來,基本上可能性就不大了。

一個企業最可怕的不是現金流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分批次開業,從大來講,也能緩解高人流商圈的安全壓力;往小裡講,也能舒緩企業人才流失的經營壓力。

“疫情下,餐企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斷了,而是團隊散了!”

3、撤椅子、隨時消毒,保護員工安全

疫情期間開業,放在第一位的自然是防疫!那就是要保護好員工和顧客的安全。

所以,第一,喜家德撤椅子、設安全距離,以保證相鄰兩桌前後左右間距具備防範的安全距離,並限制人流。

第二,要讓顧客進店用餐聞到消毒的味道,通過隨時消毒來保證,比如接觸食品、餐具前,清潔衛生、上衛生間後,桌子、椅子每客已消毒,擦桌子、椅子用噴壺噴灑消毒水,再進行擦淨。兩小時消毒一次:門把手、地面、牆面、手持機,以及清潔工具每兩小時消毒一次,開店、閉店全部空間進行徹底消毒。

一個企業最可怕的不是現金流斷了,而是團隊散了!因為錢沒了還可以再掙,團隊沒了就很難東山再起!

疫情是一個團隊的試金石,也是練兵場,在危機中才能更好地錘鍊團隊的凝聚力、組織力和戰鬥力!在危機時刻,把團隊擰成一股繩,一起經歷生死,才能所向披靡,熬過難關!

“強悍者之所以強悍,在於當別人瑟瑟發抖的時候,他們會把冷靜的思考,投射到那個終將到來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