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凶,一到外面就慫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兇,一到外面就慫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兇,一到外面就慫

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書,滿載著鮮明的個人情感、熱情、擔憂和疑惑,我們不僅應該讀懂這本書,還應創作這本書。

通常孩子在家裡感覺到安全時,他的身體、精神是放鬆的狀態,言行就會自由地表達,看起來他什麼都敢說敢幹。有安全感的時候孩子願意嘗試和探索,他的交往能力相對積極主動,活動範圍會變大,交往的意願強烈。

如果孩子在家裡兇,可能是老人或父母對孩子過於縱容,什麼事情都依著孩子,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在家庭排序第一位,這個序位錯亂會導致孩子控制整個家庭。這樣,孩子擁有太大的權利,長輩都聽他的,孩子就會失控沒有人監護,家庭矛盾也會不斷增加,並且孩子會失去家長權威的保護。

如果孩子對老人和父母缺乏禮貌和尊重,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明確表態不可以,讓孩子從小懂得規矩和尊重他人。

如果孩子到外面慫,可能是安全感欠缺,同時缺乏交往的技能和表達的能力。有些孩子到了外界環境,當他感覺到外界環境很陌生不熟悉時,需要觀察和適應一段時間,膽小內向的孩子會表現得不敢說話和玩耍,總想依附在熟悉的人身邊,活動範圍也會變小。如果有人欺負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已,那時更多的反應可能是委屈地大哭。這樣的孩子顯得比較膽小和退縮;缺少勇氣和膽量。這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1)多帶孩子去陌生環境

孩子只有在陌生環境中一次次地適應,才能逐漸擁有交往的社會經驗。當孩子在陌生環境中感覺害怕時,父母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身體上靠近一點,給孩子增加一些勇氣和接受挑戰的力量。如果孩子實在堅持不了時,可以馬上帶孩子離開,孩子感覺可以時再進行嘗試。最初家長的鼓勵和陪伴很關鍵,事後要總結和欣賞孩子的適應能力,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

(2)幫助孩子尋找小夥伴

多帶孩子在小區裡、遊樂場等場所參加活動,認識新的朋友,一起交流玩耍,讓孩子積累交往的經驗和體會,增加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3)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在家裡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時,我們可以啟發孩子在外面用同樣的表達方式和小朋友們交往。孩子在人多時可能會感覺緊張:在與新同學接觸時,可能會有些害怕,這些都是孩子的感受,我們要引導孩子表達出來,並釋放這些情緒,他的內心才會輕鬆下來。

通常在家裡經過這樣的練習後,孩子在外面就會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敢說,我們觀察到了孩子的膽怯,可以詢問孩子為什麼不敢說,孩子可能會說出他的所想或擔心,這時,父母要給予及時的引導,孩子慢慢積累了經驗後,就會減少膽怯。

(4)學習解決同學間發生的矛盾

如果某位同學拿了自己的東西沒打招呼,或者對方損壞了自己的東西,孩子要嘗試溝通,解決問題。對於沒打招呼就拿自己東西的孩子,要明確告訴對方徵得同意後再拿,因為隨便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行為。如果對方損壞了東西,可以直接要求他賠償。如果個人解決不了,可以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協商解決。

孩子的性格發展要尊重他們本來的特證,內向的孩子需要多鼓勵表達自己的想法,外向的孩子應該這當地進行約束,要讓孩子的行為更特合社會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