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堵又堵!最近,利川這個地方不是一般堵

隨著城市的漸漸復甦,公路上的汽車也多了起來。受疫情影響,原本在疫情期間到期的各種汽車業務被迫延遲,汽車年檢就是。近日,位於利川藍天路的騰龍檢測站門前每天數百輛汽車排起長龍,給部分人員的出行(上班人員和生活在該片區的居民)造成了一些困擾。

好堵又堵!最近,利川這個地方不是一般堵

為了緩解該路段的交通壓力,交通部門每天都會安排了交警對該路段進行疏導。但從根本上依然無法解決擁堵的難題。

好堵又堵!最近,利川這個地方不是一般堵

尤其在早上出行高峰期,部分打的士上班的人只能選擇在涼橋路選擇下車後選擇步行。在遠景企業孵化園上班的小鄧笑著說,他就是走著來上班的。

好堵又堵!最近,利川這個地方不是一般堵

好堵又堵!最近,利川這個地方不是一般堵

好堵又堵!最近,利川這個地方不是一般堵

由於該區域企業比較密集,平時出行的車輛和行人就很多。再加上附近新開建了一工地,運輸渣土的土方車排起長隊從該路段出入,導致擁堵變得十分明顯。

受疫情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被打亂了,為了讓城市能夠儘快復甦,很多人都做出了犧牲和努力。我們每個人理應珍惜和理解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但是理解的前提是基於雙發共同利益的角度去考慮,車主的汽車年檢是必須要做的事,但能否考慮在儘可能減少對通行減少影響的方式進行?因為,疫情還未完全結束,解封不等於解除隱患。 車多意味著人多,人多的地方也不安全。再就是,擁堵的道路確實給附近出行的人帶來了困擾,也隱藏著交通安全隱患。檢測站能能否根據每天能夠檢測車輛數量提前採取預約的方式進行(比如說網上放號)?有人會說,汽車並不像人那樣靈活,採取叫號的方式不具有可行性。如果把上半天和下半天的號分開發放,憑號排隊入場檢測,不需要按取號的順序進場,沒有拿到號的車主自然也不會去排隊,減少無畏的排隊,控制了排隊車輛的數量,從而達到控制擁堵的目的。

城市,是我們大家的城市,道路也是如此。只有當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好了,我們作為這個城市的主人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當外地客人來到我們城市親眼見證到我們城市的“潔暢安寧”的環境,我們才會感到臉上有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