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最近,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了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一職業索賠人知假買假,購買6萬元假茅臺起訴索賠60萬元,不但起訴索賠失敗,而且倒賠萬元訴訟費。

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判決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是否可以認定索賠人屬於消費者,並進一步論述職業索賠人與單純的、偶發的知假買假不同,其在一定的階段時間內,集中在多地大量買入某一種商品,然後在不同法院分別提起懲罰性賠償訴訟,通過法院的判決獲取大額利益,已經超出了生活消費範圍,其行為整體具有營利性,屬於變相的經營行為,不應當認定其屬於消費者,故判決不支持索賠人訴訟請求。索賠人敗訴倒付萬元訴訟費用。

一直以來,職業打假飽受爭議。案例發佈之後,網上再次掀起對職業打假的熱議。支持者、反對者皆有之。

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支持者認為:職業打假人的行為客觀上限制了假冒偽劣產品的流通,既有利於倒逼商家注重商品質量,減少售假,也有利於減少消費者買到假貨、山寨貨,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於樹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應支持。

反對者認為:職業打假第一人的王海也曾公然表示:職業打假就為賺錢。職業打假人動機不純,他們拿著消費者權益法“假一賠十”的“尚方寶劍”打假,目的是通過打假索賠獲取高額利潤,根本不是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完全是在鑽法律的空子。這種行為同樣是一種“假”,不值得提倡。

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在分析該不該支持職業打假之前,我們應該釐清職業打假人和職業索賠人的概念。客觀的說,職業打假人和職業索賠人屬於兩個概念。職業打假人不一定是職業索賠人,但是職業索賠人一定是職業打假人。我們應該區別地看待。

實際上,很多職業打假人,打假的目的不在索賠。比如寶潔公司常年聘請專業的打假公司在產品生產和銷售環節打假,但是,他們的目的不是為索賠,而是發現線索、保存證據,為寶潔公司後續的報案做前期的調查準備。在完成任務後,保潔公司給予他們一定的報酬。這種打假對懲治製假售假,打擊違法犯罪有重要的作用,當值得鼓勵。

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很多人反對的職業打假人,其實也有細分:一種是通過法律途徑向法院起訴進行索賠;一種是通過私下找廠家、商家進行索賠。王海就屬於上述第一種打假類型。在王海打假的早期,其是被當英雄對待的。後來很多人見打假成本低、收益高,紛紛加入打假的行列,並衍生出職業打假產業鏈,但有些打假者的道路越走越偏,為了錢財不擇手段,幹起了敲詐勒索的勾當。這種行為就屬於上述第二種打假類型,在性質上已由民事維權向刑事犯罪轉化。很對人對此深惡痛絕。然而這種人現實中並不少。久而久之,職業打假越來越不受人待見。所以說,很多人反對的職業打假人實際上是存在著不同的。

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對於以打假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的職業打假人,我們應當堅決予以反對,因為他們已經涉嫌刑事犯罪,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但是,對於以法律途徑向法院起訴進行索賠的職業打假人,該持什麼態度呢?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不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或者不能證明與被投訴人之間存在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而發起的投訴,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予受理。

這個辦法明確,以後職業打假索賠行為將受到限制,或許以後會出現大量像本文前面所提到的案例,不予支持打假職業索賠。

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職業打假雖然動機不純,但並不違反法律。法不禁止,即是允許。雖然上述《辦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職業打假,但是依然沒有規定職業打假違法。不過,如果職業打假人的投訴,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予受理,客觀上就限制了職業打假的前進的道路,這也反映出在法律層面可能對職業打假持否定的態度。如此而來,以後職業打假可能是艱難重重。如他們無利可圖,職業索賠,可能消失。

職業打假的問題確實值得探討,但如果法律予以否定。作為司法人員,我表示支持。但我更希望找到合適的方式平衡各方利益,畢竟我們市場上確實充斥著大量的假貨,一定程度的允許職業打假存在,對淨化市場確實好處,對消費者而言也沒有什麼損失。製假售假的,不值得同情。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職業打假已經成為一個行業,實際屬於經營行為,那就要求打假以公司化運行,同時在納稅時,收取較高的稅收。如果這樣,或許大家不會過於反對職業打假行為。

其實,相對於關注職業打假,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製假售假。如果我們的市場上沒有假貨,職業索賠人無利可圖,自然不會存在這種無休止爭論。

大家對職業打假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探討。

職業打假人起訴索賠失敗,倒賠萬元訴訟費:職業打假的末日到了?

註明: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