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之战:有情有义与无情无义之间的较量,代表双方是臧洪和袁绍

导语:曹操击败吕布后,重新夺回了大本营兖州,

曹操也趁这个时机,一把将自己的旧仇张邈的势力,全部剪灭,张邈兵败,自己的弟弟张超也被曹操所杀。,这个时候张超的故友,东郡太守臧洪先前收到张超的求救信,但是他的主公袁绍却让他按兵不动,致使他眼睁睁的看着张超死在曹操的手上,因此,他与主公袁绍决裂,二人在东郡展开车轮大战。结果臧洪兵败身死。


东郡之战:有情有义与无情无义之间的较量,代表双方是臧洪和袁绍

东郡之战


曹操兵围雍丘,张超求救好友臧洪

吕布兵败兖州后,逃亡刘备处,曹操亲率大军猛攻雍丘,曹操率领大军猛攻雍丘,无压于两个原因:

  • ——其一,是为了将支持吕布的的残余势力全部肃清,毕竟兖州地区是曹操的大本营,曹操不希望有第二个势力插足这里。
  • ——其二,是为了打击报复张邈,张邈现在是曹操最熟悉的陌生人,他背叛了曹操,使得曹操火气不打一处来,因此他发誓一定要报此仇。

当时守城的是张邈的弟弟张超,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便对手下说,我不敢奢望别人来救我,但是我的好友臧洪必来救我,但是,他的手下却不相信,因为袁绍和曹操两个人是故友,并且二人不会为一个张超,而撕破脸。但是张超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对部下说:“臧洪是个

天下的义士,不是一个忘本之人,怕的是收到他的主公压制,想来来不了,想救不及救而已。

东郡之战:有情有义与无情无义之间的较量,代表双方是臧洪和袁绍

张超

《三国志》: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


臧洪这个人在三国前历史中,确实是一个轻视生死,看重义气的热血男儿,只是因为袁绍的缘故,无法起兵来救张超,致使张超死于曹操之手,这件事情也是臧洪视为一生的痛。


有情有义与无情无义之间的较量,代表双方是臧洪和袁绍

张超死后,臧洪彻底看透了袁绍的嘴脸,便与袁绍决裂,袁绍对于臧洪发出的指令,臧洪一概拒不接受,这使得袁绍无法接受,恼羞成怒,亲率大军直奔东郡,但是用了一年,却无法攻取东郡,袁绍一看一时攻不下东郡,便让臧洪的同乡河北才子陈琳写劝降书,妄图能够将这件事情大事化小。

东郡之战:有情有义与无情无义之间的较量,代表双方是臧洪和袁绍

臧洪

但是臧洪在信中将陈琳一顿数落,还表示将与袁绍抗争到底,袁绍看到书信后,知道臧洪将会与他斗争到底,便命大军将城外围的是水泄不通,在以优势兵力强攻东郡城。

《三国志》: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

这个时刻的东郡城里,外无援兵,内无强将,全靠臧洪一人率领军士苦苦支撑,臧洪知道这样守下去,早晚城破,便对手下说:袁绍的野心很大,对汉室江山图谋不轨,我为大义而死,死有所值,你们没必要跟着我一起死,你们在城池未破之前,带着家小逃出去吧。”城中的部将百姓都泪流满面的说:“要死一起死!”一开始还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后来什么都被吃光了,到最后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让人煮成稀粥让大家喝。最后又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分给将士充饥。将士们都失声痛哭,都没法抬头看臧洪。这时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着大腿死在一起,但一个叛逃的也没有。

东郡之战:有情有义与无情无义之间的较量,代表双方是臧洪和袁绍

袁军猛攻东郡

最终,东郡城破,袁绍率大军攻入内城,生擒了臧洪。


臧洪杀身为义

袁绍知道自己理亏,在加上臧洪是个难得的将才,如果杀害,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名声,便希望臧洪认错,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但是臧洪根本没买袁绍的帐,怒斥袁绍道:你们袁家事汉已四世五公,可谓国恩浩荡。现在王室衰弱,你们没有辅翼之意,反而充满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够,不能亲手杀了你们为天下报仇,哪来的服不服?”袁绍恼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杀了。

东郡之战:有情有义与无情无义之间的较量,代表双方是臧洪和袁绍

袁绍和臧洪

《三国志》:城陷,绍生执洪。绍素亲洪,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此!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洪亲见呼张陈留为兄,则洪府君亦宜为弟,同共戮力,为国除害,何为拥众观人屠灭!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绍本爱洪,意欲令屈服,原之;见洪辞切,知终不为己用,乃杀之。


就这样,有情有义之人最终还是身首异处,可悲,可叹,可敬。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插曲,臧洪有个书生同乡叫做陈容,在臧洪手下从事,素来敬佩臧洪为人的有情有义,在臧洪被杀害的时候,他也在现场,因此,他就质问袁绍到:将军想成就霸业,以为天下除暴,现在天下大业还未成,却杀光了忠义之士,这难道是合乎天道的做法?臧洪的行为,不过是为了他的旧友,将军你,为何如此滥杀无辜那?

袁绍听了这些话,也有点说不过气,但是人这么多,让他再说下去,多少有点挂不住面子,便呵斥手下,将他带出,但是陈容却不走,继续在慷慨陈词,袁绍一看,火了,难以下台了,便一不做,二不休,将二人全部杀害,陈容大喊:“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袁绍于是下令把陈容也杀了。袁绍身边不少人对臧洪、陈容之死表示惋惜,认为是“一日杀二烈士”。

《三国志》:洪邑人陈容少为书生,亲慕洪,随洪为东郡丞;城未败,洪遣出。绍令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绍惭,左右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臧洪杀身为义,可敬,可赞,陈容护主,乃忠义之人,这两人皆可为大丈夫。


结语: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的故事,为什么能够受人们追捧,除了有曹操,刘备,孙权,这些枭雄人物以外,更重要的是,三国时展现了它们那个时代的“风气”,国士,义士,谋士、辈出,臧洪这个人物,在前三国时期,虽然没有什么“牌面”,也不是影响时局的一个大人物,但是他有情有义的人格魅力,不就是三国这个时期最动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