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到底下场如何?

关于朱允文的下场,在正史《明史》中只有这么一段记载:“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也就是说,朱允炆不见了,谁都不知道他的结局如何,现在流传的有以下三个说法。


一是死于大火之中,朱棣找到其尸体,以君王之礼厚葬。二是化妆成和尚,从地道逃出皇宫,从此隐姓埋名,平淡的过完这一生。很多人都倾向于相信这种说法,因为那天火势太大,最后找到的尸体被烧的连男女都分不清,更别说鉴别是否是朱允炆本人了,但朱棣急于登位,如果找不到朱允炆,那么他这个皇位坐的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就先随便找了一具尸体对外宣称建文帝已死,然后再暗中派人四处寻找。三是逃亡海外,朱棣不知从哪里得知这一消息,于是他便派郑和七下西洋,在宣扬明朝国威的同时,沿途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到底下场如何?


/<font>

以上这些都是后世人们的猜测,至于朱允炆真正的结局,却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但是在《明史 胡濙传》里有一句记载,值得推敲:“(胡濙)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不了解胡濙的人可能看见这些记载心中生疑,这和朱允炆有什么关系?那么我先介绍一下胡濙,再来说说这段记载,胡濙是建文二年进士,他历仕六朝,近六十年,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托孤五大臣”之一,他从永乐五年起便受朱棣之命,连续十七年在外暗访建文帝的踪迹,这期间胡濙的母亲去世,朱棣都不允许他回家守丧,而是给他升职严令他继续寻访,没有朱允炆的消息或者朱棣的允许不得回朝!可见朱棣想知道朱允炆下落的心情多么急切,所以这十多年来,胡濙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找到建文帝的下落,只有探得建文帝的下落,他才能回来复命,基于这个前提,才有了上述永乐二十一年的那次急回宣府谒见朱棣的记载,之所以在宣府是因为当时朱棣正亲征北蒙,那一天夜里胡濙快马加鞭赶到宣府,已经睡下的朱棣得知胡濙赶来也是迫不及待的召见他,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那个人的消息,胡濙不会回来,更不会如此着急的要见他,君臣二人一直交谈到四鼓时分,大约是今天的凌晨两点。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到底下场如何?

/<font>

至于君臣二人都谈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只记载胡濙把自己知道的都一一禀告给朱棣,那么我们来推测一下,胡濙都知道了什么,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朱允炆死了,二是朱允炆没死,如果朱允炆死了,胡濙只需告诉朱棣他几时死的,死在哪儿,因何而死,有什么证据,让朱棣心安就行,用不着说到四鼓。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朱允炆没死,而胡濙也找到了朱允炆,并见到了他,前面说过胡濙是建文旧臣,昔日君臣相见,自当唏嘘不已,朱允炆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股少年意气,容光焕发的姿态,面对胡濙,也许建文帝对他说了很多感慨的话,也想通过胡濙告诉朱棣,自己过惯了山野生活,早已对帝位死心,让朱棣安心当他的皇帝,自己不再是他皇位路上的绊脚石,一边是旧主,一边是新君,此等大事胡濙做不了主,于是他急回宣府,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朱棣,朱棣也细细询问了朱允炆的近况,加之朱允炆本是他的亲侄子,想起当年与他的父亲,自己的亲大哥朱标手足情深的画面,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愧疚与怜悯,从此朱棣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不再去打扰朱允炆。/<font>

以上这些也是推测,至于朱允文到底最后的结局如何,或许永远不会被人所知,但是基于他登基之后宽刑省狱,缓和了朱元璋时期律法严苛的紧张环境,实在是一个心善之人,所以人们大多对他都抱以同情之心,都希望他的结局能好一点,或许不知道才是最好的结局吧!/<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