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分封诸王与燕王朱棣的“靖难”

朱元璋重建分封制

朱元璋对历代皇族的宗室制度有过深刻的剖析,他以“一切鉴前代之失”的目标来构建明朝宗室:既要避免像唐、宋时期的宗室一般手中没有任何权力,导致皇室孤微;又要防止像汉、晋宗室一般手中兵权过重,导致枝强干弱。因此他赋予宗室必要的军事职权,让藩王永驻要害之地,但又对他们的行为做出严格的限制,最终使得朱氏皇族万世流传。


朱元璋分封诸王与燕王朱棣的“靖难”

周朝诸侯国

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永固可谓算尽机关,为防止朝中权臣篡位,他规定诸王可直接上疏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时甚至可以奉天子密诏领兵“靖难”(“平定国难”),燕王朱棣也正是以此为理由发动“靖难之役”。同时朱元璋为防止诸王尾大不掉,威胁中央,也允许今后的皇帝在必要时可以下令“削藩”

洪武三年( 1370) 四月,朱元璋以“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的名义首次分封朱氏诸王,九个儿子分别被册封为亲王,唯一的侄孙朱守谦被册封为靖江王。这些藩王分别驻守在全国各要害之地,对外以加强边防,对内则以藩屏朱家皇位。明朝的藩王们虽然没有对封地的管治权,但其拥有庞大的护卫军队以及各项特权,在地方权势很大,史载:“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明史》列传四)受封辽东的宁王朱权更是:“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明史》卷七)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在洪武元年( 1368)被 册立为皇太子;二子朱樉封为秦王,封地在西安;三哥朱㭎封为晋王,封地在太原;而第四个儿子朱棣则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朱元璋分封的的诸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三个,三王受封之初,朱元璋还没有对武人勋贵集团进行清洗,所以三王虽然对武将有一定的监督节制之权,但还没有直接掌握大量军队。洪武十八年徐达病逝后,明朝北方的军权由傅友德、冯胜和蓝玉等人掌控,但朱元璋在“胡惟庸案”、“蓝玉案”中大肆杀戮开国功臣,因此北方军权逐渐落在宗室诸王手中,诸王(三王为主)“权崇制命,势匹抚军”、“拥节旄之重,握精锐之师,镇抚邦国,徼巡边陲”。

因此掌握重兵的王爷们成为一方诸侯,而其中最为出色的朱棣更是备受朱元璋的器重,例如洪武二十三年( 1390) ,朱元璋“

诏燕王及晋王分道伐虏,命颍国公傅友德等赴北平训练兵马,听燕王节制……”。此次出兵燕王一路大获全胜,而晋王一路无功而还,因此朱元璋对群臣说: “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朱元璋分封诸王与燕王朱棣的“靖难”

清代绘制的明惠宗让皇帝画像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皇太子朱标病死,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作为皇太孙继位。朱允炆即位后发布朱元璋的遗诏,下令诸王留在各自的封地,不要擅自赶赴南京;而已经前来奔丧的燕王朱棣,在半路上也被命令返回,此举引发诸王不满。

朱允炆深感他的叔父们所拥有的庞大势力以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史载:“谓子澄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对曰:“不敢忘。”于是始与泰建削藩之议。”在削藩顺序上,兵部尚书齐泰认为应该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认为燕王有功无过,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


朱元璋分封诸王与燕王朱棣的“靖难”

清《吴郡名贤图传赞》卷四载《黄忠悫像》

洪武三十一年( 1398) 七月,朱允炆先将矛头对准他的五叔周王,“乃废周王为庶人,徙蒙化,置世子临安”,随后又于建文元年( 1399) 正月“废代王桂为庶人,幽于大同”,二月“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四月“湘王柏自焚而死”,五月“废齐王榑为庶人,留京师”,六月“废岷王楩为庶人,徙漳州”。随着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朱棣也感到危机临头。

朱棣并不打算坐以待毙,他在和尚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的名义起兵造反(之所以说是造反,是因为朱元璋编纂的《皇明祖训》中规定“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而朱棣则是在没有“天子密诏”的情况下起兵的,虽然他的幌子是“诛齐黄、清君侧”)

朱棣起兵后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采取灵活战略,在几次大战中消灭中央军主力,最终在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成功夺得皇位。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在大一统王朝时期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绝无仅有。


朱元璋分封诸王与燕王朱棣的“靖难”

靖难之役示意图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之时屡出昏招、优柔寡断,战争爆发后又用人不当,最终被朱棣以武力挑落。朱棣称帝后继续削藩,他效仿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做法,大量分封现有藩王的儿子为新的藩王,使其封地越来越小,同时将北方边境和西南边境的宁王、辽王、谷王、岷王、韩王等藩王改封到南昌、荆州、长沙、武冈、平凉等内地。此外,对藩王们采取“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处之”方法,先后废除了齐王朱榑、谷王朱橞、安王朱楹、郢王朱栋等。

参考文献:

《皇明祖训》 朱元璋等 明朝

《明通鉴》夏燮 清朝

《国榷》谈迁 明朝末年

《明史》 张廷玉等 清朝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