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逼迫柴进上梁山落草的人不是高廉,而是宋江呢?

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说柴进之所以会上梁山,完全是受了高廉的迫害,差点丢掉了性命。所以,被宋江营救之后,柴进走投无路,只得上了梁山。

但是,如果我们细读《水浒》原著,就会发现其实逼迫柴进上梁山的幕后操手,并不是高廉,而是宋江。

为什么说逼迫柴进上梁山落草的人不是高廉,而是宋江呢?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们且看宋江是如何来救柴进的。

听说柴进陷于缧绁,下在牢里,宋江他们便要去救柴进。

于是, 吴用就派林冲、花荣、秦明、李俊等十二个头领,带领马步军兵五千,作前队先锋;军中主帅宋江、吴用,并朱仝、雷横等十个头领,带领马步军兵三千作为策应。

好家伙,这宋江下山去救柴进,竟然动用了梁山二十二位头领和八千军马,“端的枪刀流水急,果然人马撮风行”,这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其实,如果宋江真的要去救柴进,那么,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兴师动众,只需派个戴宗下山就可以了。

因为,柴进拥有誓书铁券,虽然李逵路见不平打死了殷天锡,但事情仍有回旋的余地。一来柴进并不是打死殷天锡的真凶,二来殷天锡确实是行凶作恶在前,所以,柴进才会胸有成竹地对李逵说道:“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去是,事不宜迟。”

所以,宋江完全可以让戴宗走一趟沧州横海郡,帮柴进去取了那誓书铁券来,从而,就可以借那誓书铁券的特权,轻松救得柴进的性命。

这样一来,柴进仍就可以继续呆在沧州横海郡,过他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同时,也可以让柴进能继续利用手中的特权,来庇护接济天下的英雄好汉,来为梁山所用。

应该说,如果宋江这样做,那么,梁山救柴进的成本是最低的,对梁山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可是,奇怪的是,宋江却偏偏不想这样做。

宋江好像对柴进时时挂在嘴边的那个誓书铁券视若无物,反而要去选择那风险最大、成本最高的营救办法,也就是发兵攻打高唐州。

那么,工于心计的宋江,为什么要如此反常地采取这种最不经济的方式,来营救柴进呢?

那答案是,宋江这样做的结果很直接,也很简单,那就是坐实柴进连通梁山泊的罪名,彻底断绝柴进的退路,最终让柴进陷入绝境,只得上山落草。

果然,高唐州获救后的柴进,真的感恩戴德地跟着宋江上了梁山,完成了自己从“贵族”到“草寇”的身份巨变。

而宋江,则在弹指一挥间,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说逼迫柴进上梁山落草的人不是高廉,而是宋江呢?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宋江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有三个:

首先,宋江看中了柴进的身份。

如果柴进能够上梁山,那么,以柴进的贵族身份,再加上他所拥有的江湖号召力,对于宋江优化梁山结构,壮大宋系人马,推行招安路线,无疑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

小说第七十二回,宋江欲去东京,借看灯的名义去寻求招安的路径,宋江第一个就点了柴进的名。而柴进也不含糊,到了东京城后,竟然设法混入了禁苑,从睿思殿的屏风上,挖掉了被列为四寇之首的“山东宋江”的大名,从而直接向道君皇帝表明了梁山的心迹。

接着,柴进又两次陪着宋江去见李师师,想借李师师的关节,走走招安的捷径,向道君皇帝告一道招安的赦书。

其次,宋江看中了柴进的财赋。

柴进被安全救出之后,小说第五十四回写道:

宋江就令众人把柴进扛扶上车睡了。先把两家老小,并夺转许多家财,共有二十余辆车子,叫李逵、雷横,先护送上梁山泊去。

这书中所说的两家老小,就是指柴皇城与柴进两家的老小。而那些夺转过来的许多家财,就是柴皇城与柴进两家的家财了。

宋江对柴进所采用的手段,与赚取李应上梁山时的做法,是何等的相似?

为什么说逼迫柴进上梁山落草的人不是高廉,而是宋江呢?


第三,宋江可以在江湖上博得个好名声。

宋江下山救柴进时,曾对晁盖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可和柴大官人旧来有恩。”正是因为柴进曾有恩于宋江,所以,现在柴进有了难,我宋江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前去营救才是,否则,就毫无兄弟情义可讲了。由此就可让人觉得,宋江对兄弟柴进是如何的重视,宋江是如何的重义。

所以,这宋江设计逼迫柴进上梁山,可以说是既赚了人,又赚了财,更赚了名,一举三得,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而宋江,也正是凭借着逼迫柴进上梁山这样的机会,来进一步巩固并提升自己在梁山上的地位,并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虽然,宋江这样做的目的,是完全不可能公布于众的。

于是,这柴进上梁山当草寇,也就当得感恩戴德,当得心满意足了。

(图片取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