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亞夫的死亡,探究英雄末路,寧死不屈的氣概

導語

世人常說,武將不怕死、文官不貪錢則天下太平,實則政治長河無處不險灘,出將入相,知易行難。周亞夫天生將才,早生數十年可以與韓信爭雄,晚生數十年可以與衛青媲美,可惜文景之間只有一點點內亂而已。

周亞夫簡介

周亞夫,中國歷史上的一帶名將,丞相,武能定國,文能安邦。周亞夫出生於公元前199年,卒於公元前143年前,享年56歲,是江蘇沛縣人。

周亞夫屬於名將之後,他的父親是絳侯周勃。虎父無犬子,周亞夫也順著父親的軌跡成為了一代名將,在七國發生混亂的時候,周亞夫臨危受命,統帥軍隊,短期就平定了各國的叛亂。

從周亞夫的死亡,探究英雄末路,寧死不屈的氣概

周亞夫畫像

後來周亞夫從太尉做到了丞相,從武將最高統帥一躍成為統領百官的丞相,其能力可見一斑,可惜這樣一位人最後自己的兒子的糊塗做法,送進大牢,最終死在了牢房之中。

承襲爵位

談及周亞夫,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親周勃,這位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周勃助劉邦打下了天下,獲封絳侯,並且世代可以承襲爵位,但為何是周亞夫繼承爵位呢?

其實,周家的爵位本來是周亞夫的哥哥繼承,只是後來他的哥哥因犯了殺人之罪。漢朝時期犯大罪將會被剝奪爵位,漢文帝體恤周家世代忠良,便讓周家重新推舉人來承襲爵位,所以周家的爵位便落到了周亞夫頭上。

從周亞夫的死亡,探究英雄末路,寧死不屈的氣概

周亞夫將軍圖

並且再承襲爵位時還有一個小插曲,一位婦人再給周亞夫算命時,覺得他極具富貴之像,說他定然承襲自己父親的爵位,之後會位列丞相,但是晚年有牢獄之災,會死在牢獄之中。周亞夫對老婦人的說法不以為然,後來卻每一件都實現了。

閱兵細柳

漢文帝二十二年的時候,匈奴多集結軍隊想要侵犯漢朝邊境,漢文帝便派大軍鎮守邊疆,分設軍營在灞上,棘門,細柳。

之後漢文帝又親自到軍營勘察情況,以便鼓舞士氣。漢文帝事先並沒有通報各個兵營,他先後到了灞上和棘門兩地,營門的守衛看到皇帝的突然到來都顯得十分驚慌,連忙放行。到了軍中漢文帝軍的軍紀有點渙散,自己並不滿意便走了,走的時候兩軍營的將軍集合全軍給漢文帝送行。

後來漢文帝去巡查周亞夫在細柳的軍營時,一改之前的做法,提前通告周亞夫,想以此試探他是否為自己的到來做足表面功夫。漢文帝沒想到的是自己才到軍營門口就遭遇了阻礙。

由於士兵們沒有見過天子,漢文帝到的時候雖然守門的士兵已經知道了漢文帝要來,還是將漢文帝攔了下來,說要進去通報將軍周亞夫,才能放行。軍隊了定下了嚴格的紀律任何外面進來的人皆要通報批准後才能入內。

從周亞夫的死亡,探究英雄末路,寧死不屈的氣概

漢景帝細柳閱兵插畫

周亞夫知道漢文帝到了之後,並沒有在軍中宣揚,帶了帳營中的將士就連忙去迎接聖駕。周亞夫帳營之中的所有士兵都全副武裝,盔甲整齊的穿戴在身上,一見面周亞夫便向漢文帝請罪到:"陛下你到軍營巡視,我等將士皆因盔甲,武器不離身,以防敵人偷襲,所以不便給陛下行以君臣之禮,希望陛下能寬恕我等不敬之罪",漢文帝聽到後感動不已,連忙向將士們行了一個軍禮,來表示自己對這些為大漢出生入死的將士們的敬佩之情。

漢文帝回到皇宮,在上朝時便和大臣們說了自己這一次去軍營考察的情況。漢文帝說:"我到灞上和棘門時,士兵慵懶,見我之後連忙放行,並且軍營裡士兵好多兵器,盔甲都不在身上,試想如果匈奴人對著兩處軍營發動偷襲,那我想結果也多說無益了。"

接著漢文帝又說:"我後來又去細柳軍營巡視時,情況於前兩處截然不同。那的將士整天盔甲,武器不離身,就連晚上睡覺也是如此,就算匈奴連夜偷襲,我對他們也有足夠的信心。為將者,就因該像周亞夫這種。"

後來匈奴人退去,周亞夫立馬的到了漢文帝的提拔。漢文帝臨終前告訴漢景帝周亞夫,你大可以在任何時候委以重任,他是忠心耿耿的。

平定七國之亂

漢景帝登基後沒多久,在外有封地的些劉氏一族的王發動叛亂,七國封國聯合起來,假借清君側的名義,實際上是想搶奪皇帝的寶座。

為了平定叛亂,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統帥軍隊。周亞夫用兵詭異至極,當時叛軍攻打梁國,漢景帝多次讓周亞夫救援,可週亞夫遲遲按兵不動,後來一擊出發,截斷了叛軍的補給線路,叛軍無奈之下只能將兵力用於補給線的爭奪。

從周亞夫的死亡,探究英雄末路,寧死不屈的氣概

平定七國之亂

這時候周亞夫又緊閉軍營大門,不出戰。士兵開始騷亂,甚至出現了反叛,可是叛亂沒一會就停息了。之後叛軍士氣開始衰落,周亞夫果斷率軍出擊,叛軍大敗,為首的皇室叛徒被就地正法。

七國之亂,僅僅三個月就被周亞夫平定了,漢晉帝對周亞夫也是越發的欣賞。

英雄末路,悲慘去世

後來,漢晉帝又讓周亞夫當了丞相,周亞夫為人過於耿直,經常和景帝政見不合,周亞夫經常和皇帝唱對臺戲,導致漢景帝對他產生了厭惡之心。

其實周亞夫後來走向死亡也不能全怪漢景帝,他當宰相的時候把兩大統治集團都得罪了,並且周亞夫越老脾氣越怪,以至於漢景帝覺得他難以再輔佐儲君。

首先,竇太后想讓漢晉帝封自己的哥哥為王,遭到了周亞夫的極力反對,周亞夫說:"高祖有命,漢室皇帝不得封異性為王,竇太后怎麼能勸您封他的哥哥為王呢",漢晉帝后來就沒同意,至此周亞夫徹底得罪皇后一族。

之後也是因為封侯問題,漢景帝和周亞夫鬧得不可開交,周亞夫也稱病辭去丞相一職。當時有匈奴將領投降漢朝,漢景帝計劃將五人封侯,以表示大漢朝的寬容大度,來鼓勵更多的匈奴人歸順漢朝。周亞夫卻反對到:"如果這些投降大漢的人就封侯,拿那些常年在外與匈奴人征戰的士兵,將領會怎麼看,怎麼想。"不過這一次景帝並未聽從周亞夫的諫言,將歸順漢庭的匈奴將領都封了侯。

周亞夫稱病辭官回家後,他的兒子見自己父親以老,便打算提前為其準備後事,他的兒子偷偷為周亞夫準備了五百副盔甲作為陪葬品給父親,誰知卻遭人舉報說周亞夫想要造反。

從周亞夫的死亡,探究英雄末路,寧死不屈的氣概

人們修築的紀念週亞夫的廟

周亞夫便被調查之人召去調查,可是他態度極其不配合,以至於漢景帝大怒將其交給廷尉審查,在調查的牢房中廷尉詢問周亞夫為何造反,買盔甲幹嗎用。周亞夫說是兒子買的給自己陪葬的,遭到了廷尉的嘲諷。周亞夫覺得此等侮辱,寧死不受,就連續五天絕食抗議。五天後周亞夫因為絕食,死在了廷尉府中。

結束語

周亞夫為相,既弄不清皇帝的性格脾氣,也玩不轉政治的遊戲規則,卻敢於接受最危險的丞相之位,隨著後世傳說文景之治的神乎其神,一代名將終於也就只能留下些剛正有節的無言尷尬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