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第423篇推文 2471字 閱讀時間:7分鐘


養豬是門好生意嗎?

好像從來都不是,至少在中國現在看來如此。


養豬和農業發展模式息息相關,東亞的小農經濟決定了生豬養殖的散戶化,加上進入門檻低,呈高度分散化格局。


而小散戶養豬的模式,很難取得規模效益,而且加劇了生產能力過剩和市場的競爭狀況,盈利能力低下,且整條生豬產業鏈都是如此。


上游的飼料,以前是劫道的,不如賣預混料的,賺得盆滿缽滿。


下游的屠宰,同樣中小企業扎堆,生產嚴重過剩,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35%。


可要命的是在農村地區,養豬已是性價比最高的買賣,多少大學生都是靠著家裡的豬走出來的。


在沒有外力介入前,生豬養殖行業的高度散戶化格局很難打破。


2000年前,規模化養殖佔比僅10%。


對比歐美,大農場經濟下已實現規模化養殖,老美規模化養殖出欄率高達40%。


按照以上種種看來,在中國散戶養豬的確不是門好生意。


但是!


上面的種種,好像都是在說養豬的供應模式、生產模式方面的現狀。


如果我們看需求呢?


一小不可否認的認為:這是條上萬億規模的大賽道。


需求最堅實的核心是,我村人民對豬肉滿滿的愛,愛到了骨子裡:

豬頭豬腦豬血豬蹄豬尾巴,甚至連豬的五臟六腑,我們都能做出好吃的菜餚,吃掉了全球半數的豬。

這種飲食習慣貫穿古今,已融入我們的民族文化裡。


從公開數據看:我國的豬肉產量已連續6年站上5400萬噸,波動小有持續穩定的需求。


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自然有不少玩家切中需求、擴大生產逆勢而動。如:溫氏、牧原等,除此之外互聯網企業們也紛紛殺入。


我和二小在之前發過的文章裡早就介紹了網易、阿里、京東等大咖們運用智能養豬、AI驗孕、豬臉刷卡等黑科技強勢吸精的故事了。


這些,都印證著生豬養殖行業的美好前景。


肥肉過手,留下豬油。


1、誰能留下厚厚的豬油?


從需求看是億萬市場,從供應和生產模式看小散戶很難,那結論很明顯了:

規模化養殖才是王道。


只有規模化養殖,才能獲取超額收益。


數據顯示:我國的生豬出欄量正在逐步從散養往規模化集中,只是進程較慢,但是龍頭企業的生豬產量已逐步放量。


龍頭豬企牧原帶著自繁自養、溫氏帶著公司+農戶的模式突飛猛進,而豬瘟加速了行業集中度。


兩種模式的好壞一小不在此討論,但是從生產成本可以窺探一二:2018二季度,牧原的養殖成本11.28元/公斤,遠低於第二名溫氏的12元。


依託一體化養殖模式,牧原還建立了完善的防疫體系,採用了豬場多級隔離、舍內小環境控制等多方面的疫病防控措施。


  • 在非洲豬瘟爆發前,牧原的死淘率5%,而行業平均水平高達10%。
  • 非洲豬瘟爆發後,牧原的養殖成本只增加了2元/公斤,溫氏增加了5元/公斤。
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據牧原股份預計:2020年生豬出欄量為1750萬頭至2000萬頭。


這2000萬頭豬值多少錢呢?


2020年2月,全國生豬平均價格37.88元/公斤。


毛估估淨利潤都有350億-400億。


豬油最厚的是誰?你應該清楚了!


2、豬週期會慢慢弱化


說到規模化,不得不提豬週期。


豬週期,簡單講就是豬肉與價格供需關係的週期性變化。


我國生豬養殖以散戶為主,由於散戶決策的盲目性和滯後性,加上長達一年的生長飼養週期,導致我國的豬肉價格呈週期性波動。


逃不脫"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怪圈。


而反觀美國,由於規模化和經營行業化,豬週期已逐漸模糊化,更多受疾病、災害等短期因素影響。


美國相關人士在公開場合也表示:美國豬週期拉長靠得就是生豬養殖的規模化和專業化,現在美國的規模化佔比已達到80%+。


豬週期拉長後,經濟效應很快顯現。


在1999年至2016年的5輪週期中,美國的週期平均頭均盈利由-11美元/頭已逐步抬升至17美元/頭。


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3、豬瘟加速行業整合


養豬免不了與豬病打交道。


那些一般的豬病都是搞搞偷襲就好了,唯獨非洲豬瘟非要搞滅絕政策。


目前在全球尚未有國家在短期根除的先例,都是靠持久戰取勝。


巴西花了6年,西班牙、葡萄牙花了30多年。


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更可怕的是非洲豬瘟傳播途徑非常廣泛,致死率高達100%,養豬戶的壓力可想而知。


面對疫情、虧損和政策三重風險,散戶紛紛退卻,成為被去產能的主力軍。


數據顯示:

2018年底全國生豬存欄36620.82萬頭,同比減少3825.81萬頭;能繁母豬存欄2973.14萬頭,同比減少450.87萬頭,已跌破3000萬頭大關。


短期內看不到豬瘟消失的跡象,也就意味著這是場持久戰,將倒逼養殖規模化比例持續提升。


對標國外,有些國家豬瘟後規模化養殖比例已從52%攀升至88%。


我們或許也正在進行中...


4、行業龍頭們已大賺


如此情況下,誰將是最大的贏家?


行業龍頭們心裡門清!


他們在防控設施升級後,紛紛開始擴產能。


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自2019年Q2開始,上市豬企們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出現好轉,並在Q3時開始加速。


而後從19年上市豬企的年報來看,逆勢擴產讓龍頭們大賺特賺。


5、養豬對散戶不是好生意


拋開散戶不說,就從那些龍頭來說日子都不一定全部好過。


在豬瘟的影響下,溫氏的“公司+農戶”的模式已慢慢失去了競爭力,加盟公司的散戶盈利能力下降。


溫氏已開始效仿牧原搞“自繁自養”了。


而上市公司雙邦(正邦和天邦),自然也看到了這輪歷史機遇:2019年各種加槓桿,買母豬、買仔豬。


奈何思想跟得上,但身體跟不上。


在防疫和管理等方面不過關,導致死亡淘汰率高、成本也高、利潤率堪憂,簡直是賠本賺吆喝的節奏。


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你說濃眉大眼的上市公司之間都有如此大的區別,你我養豬小散戶還咋個活呢?


所以啊,在我和二小看來養豬對於散戶來說確實不是好生意。


還是那句話現在要進入這個行業的朋友們,考慮清楚哦,這個坑怕是小心為妙。


  • 長遠看:生豬養殖行業處在集中度快速提升的歷史性進程中,是上市豬企們做大做強的最佳機遇;你我小散戶千萬要避免被歷史的車輪碾的粉身碎骨。
  • 近期看:能繁母豬處在歷史低位,生豬供應缺口會越來越大,豬價也將持續走高;有豬的人兒是幸福的,拿著厚厚的豬油,享受之餘考慮好後路就是。


養豬是好生意嗎?對你不是,對有些人來說是!

二小悟農

悟道新農業路上新農人的新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