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火热下,智能家居行业的冷思考

AIOT火热下,智能家居行业的冷思考

近年来国内外智能家居一直在发展,由过去的自动控制到现在的AIOT,在国内其实智能家居真正为大众所知,需要归功于小米。而小米的小爱同学和阿里的天猫精灵则是带火了智能家居。于是乎,各大厂商都在争斗智能互联,AI, 大数据,全屋智能等概念。正如雷布斯说的:“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然而,马云说的好:“风过了,留下的遍地是死猪”。

在市场火热的时候,其实背后隐藏着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些所谓的智能产品,最终能为用户输出多少实际价值?这才是是智能家居行业真正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于万物互联,关于家居生活的体验进化了吗?

在当前行业中,厂家的普遍做法是给产品植入模块以后,让产品具备联网能力、APP操控能力、语音对话能力,最后想通过云端处理分析数据进而提供相关服务,按照这种思路,智能产品的体验进化了么?

其实不然,很多产品的语音交互使用价值其实并不高,功能不痛不痒甚至有些鸡肋,导致实际交互频次和信息量并不高,此外,IoT设备对APP的强依赖性也并不适合所有家庭成员操作,产品的自动化和个性化本质上并没有得到多大提升,甚至使用起来更为繁琐和耗时,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交互步骤。举个栗子,关于设备的首次联网估计就能难倒一大班人,笔者曾经历的一款智能音箱,进行联网需要做13步,而且还不一定一次就能连上。还有就是当家里有很多设备时,如果更换wifi再重新配网,可能就真要了很多人的命。所以关于智能家居设备,当新鲜感过后,可能就会变成墙角的灰。

没能真实提升用户体验是导致不少智能家居产品概念火爆却难于很好落地的关键因素,综合看来这也不是一个良性的行业发展方向。

总想问一句“万物互联了,控制了,然后呢?”,为了互联而互联,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智能而智能。我想说,智能家居任重道远。

况且类似MBA IOT平台,更像是一个个更大的信息孤岛。

关于遥控,这是我们智能家居的目的吗?

现在行业里面很多所谓的智能家居、AIoT,言比称控制,基本上在主打手机遥控或者语音控制的卖点,我不觉得拿语音遥控和手机遥控比有什么本质区别,遥控这件事是不是我们整个行业应该去做的方向?我觉得不是。智能家居它得真的有用,当我们把这些设备联动起来,能不能让空间环境变得更好?能不能让能源消耗更低?能不能让人的生活更便捷?更重要的是家中的人是否因为这些设备变得更健康,更舒适。大家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深入不够极致。

比如一个空间内十几盏灯都是智能可控的,用户想要把某一个灯光调暗一点,如果通过语音交互,需要说清把第几排第几个灯调到百分之多少的亮度,这种操作显然是不科学也不人性的。

AI和万物互联的最终目的决不是控制,而是让世界更加准确的感知生活,看懂生活,从而让人更懂生活。

执着于情景模式和自动控制,只会让路越走越远

所谓智能家居情景模式其实是一个把程序“写死”的模式,只是一组快捷方式,比如说很多智能联动方式是要告诉设备几点要干什么,或者让这个设备几点做什么事情,提供了一个所谓的自动化流程,设定好几点开灯,遇到什么状况触发某种功能,但是用户其实很难在这个平台上把这些自动化流程设置得很细很细,而且可能每天回家时间不一定,这个时候是不是每天都要去重新设置,那这基本上就没人再去用了。其实房屋和这些智能硬件设备之间并没有产生很强的耦合性和乘法效应,只是一种模式有一种模式的固定展示效果而已,并没有从环境和空间特性及人的需求上去做智能升级。

家居产品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人机语音交互或者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学习上,建立在用户行为基础上增强产品对人和环境的主动感知能力以及智能自控能力将是一条新思路,也可能更为重要。这其实就是人工智能(AI)的概念。然而目前还没有哪个品牌可以做到的。

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家居系统数据源,这个数据源不是指你操作设备产生的数据,而是指用户在家居场景下的行为活动数据,简单说,行为活动数据包括你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而且家里面的活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在哪里,门在哪里等等都需要感知到。家居场景数据源获取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光线、动作、声音、红外等多种非视觉传感技术实现收集,并挖掘出来更多可以表明特征的信号。因为训练AI算法,不管是语音也好、视觉也好,还是用户的行为特征也好,只有把数据里面的特征值挖出来越多,感知决策的部分判断才能更精准。

很多人在谈智能家居情景,强调一间屋子有几十种情景模式,如果是凭空去想象用户的智能家居场景,只会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隐私安全,让用户焦虑,厂商只是无奈

家庭是个私密空间,这些核心的数据源,将会涉及用户数据隐私问题,特别是音视频的应用,更加敏感。我想大部分用户都不希望将自己每天的行为数据告知运营商,然后让自己时时刻刻都处在监控之下吧。当选择现在的万物互联的时候,就意味着失去了隐私。

关于学习与AI

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学习说话,学习吃饭,都是通过模仿学习大人来形成能力。人学会思考的能力通过学习,而让系统学会思考的方式是深度学习,一类比,似乎很有道理,但提‘学习’俩字不值钱,能不能真正学出来才是关键。

深度学习能让这个世界更懂人类,这就是AI。这几年AI的发展令世界震惊,主要表现就是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的普及,让人们感受到了人与机器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虽然现在AI算法仍急需提高发展,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智慧家庭刚需普及的助力手段。

toC or toB

智能家居市场非常大,有太多的空间和机会,不管什么样规模的公司在这个体系里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点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有些企业可能营收不高但是利润可观,有些企业可能就是要做规模很大的平台,有些企业可能会一开始亏本投入做数据积累抢占市场,无所谓正确与否。这完全取决于这个企业本身对于自己未来的思考。toC卖的是一个个产品设备,这些产品能联动起来,也能用一个软件控制,但本质仍是以卖终端产品为主,卖出去一堆智能硬件背后,能获取到的数据代表什么,我们很难做分析和整理,也难以加上合理的标签并挖掘出实际价值。toB可以做整体的解决方案,规模性会好很多,对于产生落地价值也会相对容易些。不管to C还是 to B,都需要考虑是否输出实际价值。

围绕价值去做融合,不要去谈大一统。就像美的跟海尔、小米跟华为、百度跟阿里等各类智能家居平台,各个领域没有理由也很难出现谁被谁统一,大家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争数据在谁家,谁又卖了几百万台音箱有多少连接设备,智能家居市场可以细分出来很多很多领域,每一个领域做好自己领域的事情,整个行业才能蓬勃发展。

家居的“风水”与空间智能

家居中的风、水、光、热决定一家人是否健康舒适,现在的空调,空气净化器,热水器,净水器等,加了个无线模块,把遥控器换为了手机遥控,或者只是把温湿度,PM2.5,水污染参数显示到手机上,这就叫智能吗?只是把数据提供给用户其实没有很好地实现用户价值。当数据异常时,如得不到消解,不是闹笑话,可能会引发用户的健康焦虑。有人提出自适应的控制算法,但是算法执行的关键是机器是否理解人的需求。这不是简单的IF ELSE逻辑就能解决的。但是现在人与人之间尚不能做到互相理解,更不用说机器能够理解人了。其实有一个切入点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习惯”。数据表明,80%以上的健康问题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只有健康的需求才会使人主动去关注家中的风、水、光、热的匹配是否适合要求。然而光靠人主动去配置这些参数,肯定会让人疯的。这时智慧家庭中智慧的价值就体现了,它需要做到人不能做的事。当家中的风、水、光、热能做到与人合为一体,即所谓的天人合一,这就是空间智能。

最后,抛个问题,哪个智能家居的厂家能真正解决用户睡眠的问题?

AIOT火热下,智能家居行业的冷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