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直擊“痛點”訂立文明施工“規矩”

無錫新傳媒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個個建築工地從土方開挖到竣工交付,不斷刷新著城市樣貌,也折射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近年來,我市鐵腕推進建築工地整治,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對標先進城市,仍存在不少“短板”:背街小巷附近工地“髒亂差”;工地周邊成道路堵點;全市1000多個工地是揚塵汙染的主要“貢獻者”;施工噪音擾民仍不時被市民詬病;土方車拋灑滴漏、偷倒建築垃圾變成城市流動的“傷疤”;工地現場的組織管理距標準化和人性化都有差距。

訂立文明施工“無錫規矩”,從源頭補齊“短板”,很多“痛點”需精準施策逐一破解。

為搶工期擼起袖子“隨意幹”

對策:頂格執法,嚴管重罰杜絕工地“亂象”

座標一:梁溪區錫澄運河黃石大橋項目周邊工地。現場:泥漿遍地,垃圾碎石遍佈,不少地面裸土未按要求覆蓋,圍擋上更是塗滿了小廣告。座標二:濱湖區觀湖路與漁港路交叉口,某商業住宅開發項目。現場:沿漁港集貿市場對側的一條工地外圍道路上雜亂堆放著鋼筋板,同一工地在兩條路上開了3個出口,其中一個出口堆放大量裸露石灰黃沙,走過能聞到刺鼻的粉塵味。

近日,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多次對全市建築工地開展“四不兩直”督查,一些建築工地被抓了現行。

“文明施工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條‘硬槓槓’,觸碰不得。”市質安站副站長朱秋良介紹,年後全市建築工地復工節奏加快,無形中催生了一批“搶工期”熱潮,不少施工單位心存僥倖,以為政府部門鼓勵復工,不會因“小問題”查罰,於是擼起袖子“隨意幹”,把文明施工條例拋於腦後,殊不知監管部門對於違規建築工地是“嚴管重罰,不放過一個”。

文明施工如果不拿出“硬核”舉措,建築工地就很容易產生“抗體”。“以往只是口頭警告,要求整改,不少工地等檢查人員走後,繼續施工。”新吳區質安站副站長糜佳說,現在不同了,只要不合格,馬上停工,在新吳區,工地攝像頭全部聯網區質安站,停工期間隨時抽查。對於有300多個工人的中等體量建築工地而言,停工一天,建設單位至少損失5萬—6萬元。

不文明施工將付出沉重代價,足以刺痛責任主體。錫山區城管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孫洪輝舉例說,去年下半年開始,對於偷倒建築垃圾,未經許可,運輸2次以上建築垃圾,單次直接罰最高15000元。此外,據市住建局質安處負責人介紹,去年底的一次執法行動中,胡埭工業園附近一個廠房建設項目,因2次查到安全生產隱患未及時整改,住建部門協同執法部門開出最高30萬元罰單,停工一週,頂格執法,督促整改取得實效。

揚塵噪音渣土車成“痼疾”

對策:信用懲戒,源頭管控讓“綠色施工”常態化

座標一:地鐵4號線快速內環西附近某站點盾構施工工地。年後復工恰逢疫情防控,“工地轟鳴聲太大,孩子沒法上網課了。”附近小區某家長投訴到“12345平臺”。座標二:錫山區新明路綠城工地北門對面馬路。現場:3月27日凌晨,一輛渣土車偷倒兩堆建築垃圾後想要逃逸,全程被攝像頭監控抓拍。

“揚塵治理要以克論淨,儘可能用數據說話,明確量化指標。”市領導在現場督查中指明方向。記者在走訪多個建築工地時看到,雖然都按要求安裝了噪音揚塵監測電子牌,但多數是“擺設”,“沒有統一的閾值評價標準,什麼算是重汙染、不汙染,都是工地說了算。”新吳區一企業負責人呼籲,打造“綠色工地”,管理要更精細,工地揚塵和噪音更需細化考核指標。

信用聯合懲戒對於責任主體是當頭一棒。“施工主體怕什麼,監管就罰什麼。”住建人士介紹,信譽是建築企業的“金字招牌”,直接影響工程招投標,施工企業信用分值要與文明施工直接掛鉤。“去年新吳區194個工地中,就有126個工地因文明施工問題上了區住建‘黑榜’。”新吳區質安站負責人介紹,上了“黑榜”的企業因受到區質安站的公開批評,根據市住建局對施工企業信用分值的規定,下次招投標中最高將扣除5分,這對企業招投標將產生嚴重影響,倒逼企業積極整改,力爭再上“紅榜”,抹掉信用扣分。

讓“綠色施工”常態化,源頭管控是根本。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文明施工費用是施工總投入的固定費用,約佔施工中標總費用的1.5%左右,對於一些小企業,有些工程總費用才2千萬—3千萬元,分攤到文明施工部分也就幾十萬元,這些錢甚至不夠買設備,更不用說專項管理。市建築業協會相關人士建議,根治建築工地汙染痼疾,除了大力推動裝配式綠色建築、渣土車智慧管理系統、塔吊噴淋等降塵降噪施工工藝,還要從源頭上提高文明施工費用在總標費用中的比例,既能彰顯治理決心,也能迫使責任主體從源頭上重視文明施工。

工地環境與周邊顏值“不和諧”

對策:對標先進,精細化施策“繡”出最美工地

座標一:新吳區望虞河西岸某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工地。現場:工地圍擋雖然用綠絨布覆蓋,但邊角處裸露,外立面也不平整。座標二:梁溪區與濱湖區交界處稻香路附近,某道橋項目工地。現場:老橋拆除,新橋尚未建成,“空檔期”工地外圍“髒亂差”,便道狹窄,垃圾橫生,給周邊居民出行帶來困擾。

“工地土方一開挖,周邊顏值降一半。”這是坊間對建築工地周邊環境的吐槽。“現在工地周邊的環境雖比前些年好些,但市區一些工地留出的機動車便道又窄又繞,上下班高峰時極易堵車,給路過車輛行人留下混亂的印象。”在今年市“兩會”上,一些市民代表說出了他們的直觀感受。

“目前全市建築工地圍擋基本實現了綠絨布全覆蓋,但是品質與周邊文明施工先進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市住建局質安處副處長閔向林介紹,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市建築工地推行草坪布圍擋,以前工地圍擋允許有70%的樓盤廣告,造成了電話號碼和賣房標語遍佈大街小巷,如今,草坪布圍擋上的亞克力字工藝廣告成為文明城市的宣傳“窗口”。

記者採訪時注意到,不同工地圍擋草坪布品質參差不齊,成熟的大開發商圍擋布採購價接近100元/平方米,而一些小工地或者市郊工地用的只有幾塊錢的圍擋布,從具區路開過,同一條道路,分屬於新吳區、經開區、濱湖區三段管理,有的工地圍擋精緻美觀,有的僅簡單一掛,下雨時,圍擋還流下綠色的水,可能產生二次汙染。相關人士建議,應儘快統一標準,“一把掃帚掃到底”刻不容緩。

工地周邊環境作為住建部門與城管部門的交叉地帶,還需釐清職責,精細化施策。市人大代表楊飈建議,借鑑先進城市的相關管理經驗,建築工地環境治理需多部門聯合出臺相關細則,比如工地圍擋除了有高度標準,還要有質量標準,且要全市統一,工地內噪音揚塵監測系統需環保部門拿出相關量化指標,而不是各工地自行管控,施工期間工地便道環境整治需加密聯合執法力度。

在採訪中,多個部門人士均表示,從政策措施到智慧技術,從源頭管控到現場督察,我市應全面補足短板,訂立文明施工“無錫規矩”,“靶向”整治建築工地施工環境,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讓面廣量大的建築工地成為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孫倩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