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提起齊白石,我們都知道,這是一位畫家,而且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他的作品《山水十二條屏》曾以9.315億元成交,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最高紀錄。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 《山水十二條屏》

其實早在齊白石還在世時,他便已是世人皆知的著名畫家,1953年,90歲高齡的他更是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作品,受到人們的追捧,一幅便能賣出很高的價錢。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叱吒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一代巨擘,摳門起來,也是無人能敵。

齊白石的高徒李可染,可謂是不遺餘力地向周圍的朋友宣揚白石老人的各種摳門事蹟,最著名的要數白石老人吃螃蟹一事。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1953年,李可染與老師齊白石合照

“齊白石家吃螃蟹前,小保姆必須先讓他數清楚,不然他就認為保姆偷吃。是的,他確實摳門到了極致。他家待客的月餅都是長白毛的,無數人被招待過。”空口無憑,還是得有人幫忙作證才好。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 《壺酒盤蟹圖》

這不,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在《比我老的老頭》裡寫到的故事,與李可染的說辭遙相呼應。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20世紀50年代初,齊白石與黃永玉

“老人見到生客,照例親自開了櫃門的鎖,取出兩碟待客的點心。一碟月餅,一碟帶殼的花生。路上,可染已關照過我,老人(會)將兩碟這樣的東西端出來:月餅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淺淺的一碟。‘都是壞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坐之後,我遠遠注視這久已聞名的點心,發現剖開的月餅內有細微的小東西在活動,剝開的花生也隱約見到風動著的蛛網。這是老人的規矩,禮數上的過程,倒並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動起手來。天曉得那四分之一塊的月餅,是哪年哪月讓饞嘴的冒失客人幹掉的!”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 《花卉草蟲之殘席誘蟲圖》

你以為這位大師只是對客人摳?不,他對自己也同樣狠得下心。

汪曾祺在著作《老舍先生》一文中提到,齊白石連家裡的米罐和量米的竹升子都要自己保存,每天吃飯都要他親自量米才可以。齊白石家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每量一筒,齊白石的手就會抖一下。有時候家裡的媳婦會說不夠,“您再給添一點”,齊白石就會嘀咕“你要吃這麼多啊”,然後再給量一筒。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人罵我我也罵人》


糧食都如此,錢財就更不用說了。齊白石放錢財的地方可不是一個盒子或抽屜這麼簡單,在他家,有好多“俄羅斯套盒”,每個盒子都要掛一把鎖,一把把的鑰匙都會被他小心串好,掛在腰間。


後來齊白石通過賣畫賣印,攢了不少錢,每積滿一竹籃,他便會與太太一起,把錢存到冷僻的小銀行裡,希望生點利息。後來通貨膨脹,他又將自己一生的積蓄兌換成了60根金條,裝在一隻口袋裡,終年放在身邊。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篆刻作品

有一年,中央電影紀錄片廠要拍攝《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問齊白石能不能拿出點精品來拍攝,他怎麼也不願意。後來,工作人員找到了徐悲鴻,求他幫忙做做白石老人的工作。白石老人年輕時做過木匠,在畫臺裡做幾個暗格或者小抽斗之類的“消息”可謂是駕輕就熟。他不情不願地從“消息”裡掏出幾卷畫,一幅一幅放在畫臺上。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徐悲鴻與齊白石

徐悲鴻一打開便驚呆了,這全是老人的畢生精品之作。有一張畫在金紙上的白茶花,上有一隻蛺蝶翩翩欲下,栩栩如生,精妙絕倫。徐悲鴻忍不住地不停瞥向坐在對面的老頭子,心想這人可真是雞賊呀。只見白石老人坐在大圈椅中,兩袖垂下。眼觀鼻,鼻觀心,不動聲色。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 《茶花》

還有一年,周總理給老人換了一處比較大的住所,剛搬過去沒幾天,老人便說啥都要回去。大家很是不解,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嗎。老人的大客戶老舍先生說:“別!他這麼慣了,不叫他幹這些,他就活不成了。”


其實這裡還另有一層原因,齊白石喜歡在家藏東西,東藏一處,西藏一處,藏東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這一搬出來,雖說老屋還是家裡後輩住著,他也不放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 《發財圖》

就是這樣摳門的人,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規矩,尤其在原則問題上毫不含糊,甚至可以說非常慷慨。


20世紀50年代初,黃苗子第一次跟著李可染去見齊白石,臨分別時,白石老人顫顫巍巍地從口袋裡掏出兩元人民幣,一人一元。黃苗子正要推辭,李可染悄悄地對他說:“這是老師的規矩,如果不要,他會生氣的。”要知道,上世紀50年代國內一克黃金的收購價也不過三四元錢。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贈給黃苗子的作品《菊花壽酒》

還有一次,梅蘭芳來看望齊白石,說起了自己一個朋友非常喜歡齊白石的畫,據說花了200兩銀子買了一幅他的《春耕圖》。齊白石突然心血來潮,想知道這是自己什麼時候畫的,託梅蘭芳把那副畫借來看一下,沒想到,一看竟然是山寨品。齊白石當即表示,不能讓梅蘭芳的那位朋友吃虧,於是自己掏腰包把那幅畫買下,並且另畫了一幅《春耕圖》送給了那個人。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 《春耕圖》

1957年,就在齊白石去世前幾個月,他晚年最欣賞的高徒李可染要去民主德國寫生。臨走前,李可染去向老師告別,身體已大不如前的白石老人似有預感,將一盒價值等金的西洋紅印泥送給了李可染:“可染你拿去吧,你拿去吧!這是最好的西洋紅印泥。”李可染再三推辭,齊白石說:“一定要拿去,有一天老師不在了,你蓋印用印泥時還會想起老師……”李可染一直把這盒稀世印泥當作恩師的獎勵,只有畫出自己很滿意的作品時,才願意拿出來。


齊白石老人的“摳兒”

齊白石生前最後一幅畫《葫蘆》

齊白石的“摳門”與他的經歷有關,他出身貧寒,真的是窮怕了,更何況齊白石一生子孫眾多,為了養家餬口,他不得不節衣縮食。但和同時代的眾多著名畫家相比,他的畫潤格並不高。也許會有人說這是一個“錙銖必較”的老頭,但對齊白石自己而言,這不過是他最天真質樸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