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學習蘭花鑑別鑑賞該從何處入手


學習蘭花鑑別鑑賞該從何處入手?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蘭花愛好者,在茫然無頭緒時都想有位良師帶著入門,以防自己走偏了道。其實有這種想法既好又不好,好處是有人帶容易踏入行業門檻,沒有人帶則要在外圍轉悠很久,甚至於很多年都只能憑藉自己在自行摸索,那種久渴待遇甘露的心情過來人自是體驗深刻。試想我當初認識了盧益民老師的那種美好心情可謂是歷歷在目,這算是進入本地的蘭花圈子了。當有緣結識了易蘭網網主彭長榮先生時,他當時亦是負責中國蘭花三刊發行,隨即中國花卉協會蘭花分會、中國植物學會蘭花分會兩大組織進入我的腦海思維中。找到組織的那種感覺如同漂流的小船有了停泊的港灣,可以隨時停靠歇息為再次揚帆做準備,於是,藝蘭人生才有了真正的方向。

631:學習蘭花鑑別鑑賞該從何處入手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盧老師推薦《蘭蕙同心錄》、《蘭蕙小史》、《蘭華譜》等蘭譜讓我學習,這才讓我邁進“瓣型學說”的殿堂。我的學習路徑在自己的藝蘭歷程與心得中經常寫到,但竟然有人誤解 “瓣型學”是我的老師憑藉自身的經驗全盤傳授的,並以訛傳訛這是不負責的。

事實上是老師帶我入門並給了我正確的方向,那就是以古蘭譜為師。如今,我在授藝遇有緣人時也說,以古蘭譜為師這樣的方向才正確。“瓣型學說”的源頭是正本清源的關鍵,也只有從這裡起步未來的路子才不會走偏。打個比方儒家的《論語》與佛學的《心經》、老子的《道德經》在每個人的學習過程中那是千人千解,萬人萬義。基於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一樣,思想高度不一樣,故每個人所讀到的與所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樣的。但只要你反覆研讀學習,再結合實物揣摩,長久以往,便會領會得越來越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的道理。

631:學習蘭花鑑別鑑賞該從何處入手


可以見得,我們在學習“瓣型學說”以古蘭譜為師方才是最正確的,在這個過程中不被前人因自身存在的條件限制而產生了曲解或誤讀,例如:古蘭譜在“瓣型學說”對梅仙類捧瓣描述就有一詞叫“觀音捧”。很多人就會曲解為觀音雙手合捧之勢,如作此想就錯了,正解則是觀音菩薩帽沿前端兜形,捧上側略搭蓋,捧面內凹外隆,捧端大兜狀里扣,兜緣呈波浪狀的連弧。另外,這正如麻殼素被誤解成赤殼素一樣,這是兩種不同的顯性。正解是:麻是對筋紋粗細疏密的一種描述,確指細密不通頂的筋紋分佈。麻,亦可理解為亂如麻,故麻殼是指細密筋紋分佈在苞衣殼上一種表述。而赤殼素可以很簡單地理解,那就是除了綠殼素之外的就是赤殼素了,這包括赤轉綠殼在內。

古蘭譜對“瓣型學說”中出現的專業術語是有註解的,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去學,凡事總有答案的。你不去學源頭,如若誤學中間的人誤讀誤解,那麼自然而然也就偏了。這就是我在本篇隨筆開門見山就講到了的師父領進門又好又不好的所在。師父正直就會對學生負責便會指出以古蘭譜為師這條明道上來。一旦師父心術不正,處處封殺,處處設陷,必將使學生墮入歪道中。自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學好跟壞也就學壞了。

631:學習蘭花鑑別鑑賞該從何處入手


兩極現象的反差如此之大,可謂是南轅北轍。還有一種中間現象,那就是領進門的人本就不是明師,故渾渾噩噩地帶著徒弟,也不知道從哪裡正確入手,故就出現了無心導致的歪曲現象,這必將使弟子受累。

良師有德,亦有道。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為師的重要性,這是你方向的引路人,不僅要有才能還要勤快,還要善於指導,並且願意去教,這是良師。師父只幫助你解決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困惑,學到與否那就要靠你自己了。

在蘭花的鑑別鑑賞的學習上以古蘭譜為師,雖是最好的師承,但還需要你刻苦與勤奮學習,方才有所成就,這裡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想要學到真本領,系統學習是必然,功夫不到那怎麼行?俗話說:功到自然成!

631:學習蘭花鑑別鑑賞該從何處入手


PS:新學反映古蘭譜如《蘭蕙同心錄》與《蘭蕙小史》是古文行本,難得讀懂其意,亦是苦惱。這也確實存在白話文為主的今天所產生的一定製約性,鑑於此,我們可以選擇譯本《蘭華譜》與沈淵如 沈蔭椿《蘭花》、姚毓璆 諸友仁《蘭花》來參照學習。在參照學習中所遇到不能夠理解的專業術語時可以向師父請教,希望得到他的指正。這個時候的點撥往往容易加深印象,故正確性特別重要。如若,老師不能滿足你求知的渴望那麼就要重新擇師了。當然,這只是外在的幫助,關鍵一定是要靠自己用心去悟去鑽研。這樣所學到的才是真本領,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師傳者久不熟而還,這還是因沒有深入腦髓故。2020年04月09日萬雲坤於國香居

說明:配圖是蕙蘭傳統老八種“大一品”2020年懸枝開品

2020年04月09日萬雲坤於國香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