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STO,探索新模式還是花式割韭菜?

最近STO實在是太火了,風頭直逼去年的ICO,無論是國內媒體還是國外機構,都在宣傳STO的流程、價值、以及未來與實體相結合的可能性。那麼STO究竟是什麼呢?真的是一種更健康的發展方式?還是披著外殼的新式騙局呢?

目前市面上介紹STO的文章很多,看起來高深莫測。其實說的直白一些,STO就是介於傳統IPO與ICO之間的產物。本質仍然是一種融資方式。

只是相較於IPO的高門檻,低效的流程以及昂貴的審計、合規、諮詢費用。

STO顯得更加“輕快”,摒棄了繁瑣的流程,成本也大大減少,只保留了其核心---監管。畢竟IPO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門檻太高了。

而相較於ICO的無監管、無門檻、資金取向不明、圈錢跑路頻發。

STO因為有相關法律的監管,且對投資人,公司資產實力有監管部門的審核,所以風險更低,對投資人更加友好。同時因為合規,也就跟ETF一樣,給了大資本進場的機會(想到這裡還是比較開心的,畢竟市場已經涼成這樣了。。。。。)

美國憑藉著世界上最完善的金融制度,還是老樣子當了先行者。美國是最早推行STO的國家,目前,確定已經完成STO(募資完成)的公司有TZERO和Polymath兩家,且都是大資本認購,索羅斯跟中國的金沙江資本都有參與。

中國最近雖然“吵得火熱”,但是並沒有一家完成STO。

能查到的資料,目前只有Bitkeep一家正在準備STO,可能是因為正在走流程,披露的材料並不多,能查到的相關資料就是Bitkeep一款去中心化錢包,有一定用戶量,在納斯達克造勢了一波。

中國公司STO,探索新模式還是花式割韭菜?

不過對其能否真的可以完成STO,以及Bitkeep是不是給ICO披上一層外殼想割韭菜,現在還是無法確定的。畢竟中國還沒有相關案例,而且Bitkeep披露的相關資料太少了。在中國是第一家,目前來看我持懷疑狀態,還是需要持續關注以後的動向來判斷。

目前來看,STO還沒有大規模普及,其模式還沒有被廣泛驗證。但是無論怎樣,相較於ICO,還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畢竟最核心的監管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不至於讓一些黑莊割了韭菜還投訴無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無論快慢,區塊鏈行業只要能變得越來越好,我們這些信仰者也就很欣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