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文作: 林倫倫

潮語文學、文藝作品中的方言俗字,指在用方言創作的文學或者民間文藝作品中使用過的、由本地人創造(拼造)出來的、用來表示方言詞語的俗字。饒宗頤教授很早就對方言俗字有過論述:“閩南的俗字‘皆字書所無,不特可推究方音,且保存在‘方文’(此謂 localscript,與方言同樣重要),可為俗字增添不少資料,言小學者不應以其鄙俚而輕視之也。”(轉引自汪毅夫《與1897-1928年間泉州的市井文化》,《東南學術》2004年第6期)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潮汕方言的方言俗字源遠流長,就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獻,出現數量較多方言俗字的文獻,最早的應該是明本潮州戲文。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明本潮州戲文五種》,收錄了五種刊於明代的潮州戲文:《全像南北插科忠考正字劉希必金釵記》(不分卷附殘文一卷)、《蔡伯皆(琵琶記)》(殘二冊)、《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一卷附顏臣一卷)、《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四卷)、《重補摘錦潮調金花女》(一卷附蘇六娘一卷)。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在這五種戲文中,就出現了不少方言俗字。我曾經對這五種戲文中的方言詞做過計量統計,作《潮州方言與潮劇的形成》一文。認為:“《金釵記》還不是真正的潮音戲演出本。只有到了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的《荔鏡記》,才是真正的潮音戲演出本。”主要依據就是方言詞語和俗字的越來越多。如《荔鏡記》中就有“孜娘仔”(姑娘)、“ 諸娘人”(女人)、“丈夫人”(男人)、“向爻”(那麼有能耐)、“力”(掠,抓捕)、“加川”(屁股)、“呾”(說)、“乜事”(什麼事)、“無厶”(沒老婆)、“查厶仔”(女孩子)等方言詞和方言俗字。其他各種戲文,也有“起厝”(蓋房子)、“女厶”(娶老婆)(見《荔枝記》《金花女》)等。這些字中,“女厶”“厝”“乜”“呾”至今還在使用,但“厶”“力”“爻”“加川”已經棄用,“孜娘人”“諸娘人”基本都寫作“姿娘人”了。曾憲通、黃文傑、林道祥諸先生都對此問題做過專題研究。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接下來大量使用到方言俗字的文獻,就是潮州歌冊了。潮州歌冊名列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流行於粵東閩語地區,用潮州方言誦唱的民間說唱形式。是以七字敘事民歌為基礎,吸收彈詞、詞話、戲曲等形式的文體以及大量的故事,以潮州話的詞語、音韻演唱。在海量的潮州歌冊中,也出現了不少潮汕方言俗字,如“刣人”(殺人)、“僥惡”(兇惡)、“肚妖”(肚子餓)、“反祥”(反常)“生仔”(生孩子)、“鬃”(髮髻)、“蠟蠟梭”(四處遊逛)、“走水豬母”(發情母豬)等。吳奎信《潮州歌冊》一書和仲崇山《潮州歌冊俗字選釋》一文對此問題有專門的研究。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方言歌謠中也必定會使用到方言俗字,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粵歌》中就有潮州歌謠的記載。《澄海縣誌》(清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風俗·聲歌”篇就有“輋歌”(畲歌)的記載,並記錄了8首歌謠。1923年3月《歌謠》第11號第一次發表了潮汕歌謠《渡頭溪水七丈深》。此後,一大批潮汕歌謠被收集起來並通過《歌謠》雜誌介紹到全國各地。1927年,中山大學民俗學會創辦的《民俗》週刊第48、49、50、65期中,先後發表了黃昌祚蒐集的潮汕歌謠81首。1929年,丘玉麟輯成《潮州歌謠(第一集)》交付出版。這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發行的潮州民謠專集。在我們整理出《全本潮汕方言歌謠評註》之前,各種版本的歌謠方言俗字“百花齊放”,各自使用。例如1930年出版的徐鋕蓭的《潮俗兒歌》就有“女麼”(老婆)、“糜”(粥)、“埕”(庭)、“鋪枋”(床板)、“敧”(歪斜)、“新婦”(兒媳婦)、“處邊”(鄰居)、“敕桃”(遊玩)、“雞歸”(原注:雞雛的小腸胃)等。(據李宏新提供電子版)所以,我們不得不花了大量的功夫來做方言俗字的規範和統一工作,並在《全本》書後附錄了一個本書使用字表》。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晚清以來,方言小說流行起來。所謂的方言小說,是指用漢語方言來寫作的小說。特點就是:故事的敘述語言和人物對話語言都大量應用方言。潮汕的第一部長篇方言小說是《長光裡》,原是張美淦和鍾勃(筆名“鳳祠客”和“億”)輪流為報紙的專欄撰寫的連載方言小說,從1932年6月至10月在當時潮安《大光報》上連續發表,1933年結集出版。在這部小說裡,通篇都是方言詞語和俗字,就連人物的名稱也然。如“腰龜叔公、大舌姆、塞屎婆、爐底炭店財主、翹嘴陸、金目仙、曲手伯、獨目盛、缺嘴三爺、流涎秦、鹹藻初、大腳馮”等。這裡面,使用了方言同音字,“藻初”應該就是“臭臊”,“腰龜”應是“腰痀”等等。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直到2009年,澄海林永銳還出版《作田人瑣事》(中國文聯出版社)。這本小說的敘事和對話,也幾乎全是澄海話。例如第一章《補破衫》:

虼蚤嬸見伊大走仔個衫裾破了,叫伊褪落來補。大妹呾:“正一個空仔定,不畏 口二。”伊呾:“破衫佮破網平樣:空仔唔補,大空叫苦。褪落來,猛仄,我只回有閒。”

在這段話中,“呾”“不畏 口二[mui3 no7]”“”都是方言土字,“仄”是“一下”的合音音節的同音字。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方言俗語的集大成者應該是十五音類方言字典等工具書。十五音類的同音字表式字典,本來就有把“有音無字”的俗字收錄在書中、以供寫名字記賬等的作用。《潮聲十五音》的編著者就聲明“商人張世珍”。所以,不論是哪個版本,都出現了不少方言俗字,其中一些至今還使用,一些現在都基本不用了。

當然,使用方言俗字的文學或者民間文藝作品還有方言小品電視連續劇腳本,如汕頭電視臺的《厝邊頭尾》、潮州電視臺的《牌坊街的故事》等等;還有方言相聲、民間故事、文學名著的方言故事腳本等等。如果把這些文字腳本也都書面化的話,常用的方言俗字應該不下幾百個之多。這裡篇幅所限,恕不能一一舉例了。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總之,方言俗字,是源遠流長的文化產物。由於方言及其文化媒介作用的的繼續存在,方言俗字也就得繼續使用,就有其繼續存在的價值,就像文章開頭引用饒宗頤教授所云:“不應以其鄙俚而輕視之也。” 但當前的使用情況不容樂觀,可以說是:咋一個亂字了得!因此,也就需要有人來整理它和規範它。

潮汕方言俗字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