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平戰役中勇氣與智慧,後周在頹勢下獲勝,為國家一統迎來曙光

文|弘毅說歷史

在古代,能稱得上戰役的戰爭必然會影響人類的命運與歷史的發展方向,即使是局部小規模戰爭,也會如蝴蝶的翅膀,在未來某個時間與地點扇起一場颶風,高平之戰便是如此。此役關乎北漢與後周的生死存亡,更讓周世宗興起削平天下的決心,在此後伐蜀、伐南唐、伐遼,志在中國之大一統,可惜英年早逝,燕雲十六州未能奪回,但以此為基業,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讓百姓否極泰來,免遭戰爭、飢餓與殺戮。

在分裂時代觸底反彈而出現一絲曙光的高平之戰,雖然規模不大,但異彩紛呈,既有以弱勝強,將頹勢轉為勝勢的精彩橋段,又有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的決絕氣魄,整場戰役展現的核心精神為勇氣與智慧,有勇無謀為莽夫,有謀無勇為懦夫,有勇有謀才是真英雄。

背景

乾祐元年(948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其子劉承祐繼位為隱帝。隱帝親信小人,屠戮大臣導致國亂,乾祐三年,郭威以平三叛的威望,軍心所歸,被將士黃袍加身,共扶抱之,取代後漢,建立後周。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逝,養子柴榮(郭榮)繼位,是為世宗,二月,北漢劉崇乘喪伐周,世宗親征,此為高平之戰。

看高平戰役中勇氣與智慧,後周在頹勢下獲勝,為國家一統迎來曙光

951年各國勢力圖

北漢皇帝劉崇與後周皇帝郭威的恩怨

950年,隱帝劉承佑被郭允明殺死後,群臣決定立劉知遠兒子、前開封尹劉承勳為帝。但劉承勳正重病臥床不起,又改立劉贇為帝。劉贇是劉知遠的侄子,被收為養子,他獲悉為帝的消息後,便起程前往即位,但在在宋州被郭崇威挾持,而郭威已經搶先進入都城,逼迫太后下詔授己“監國符寶”,奪取了朝政大權,並廢黜劉贇,將劉贇囚禁起來。劉崇為劉知遠的弟弟,劉贇的親父,當他聽說隱帝遇害,就想出兵討伐,隨後知道立劉贇為帝,他心中甚是高興,說道:“吾兒為帝,吾又何求”。然而,劉贇被廢,劉崇遣使,想接劉贇回晉陽,沒有成功。劉贇被殺當天,劉崇稱帝於晉陽,仍用乾祐國號,為北漢。劉崇與郭威有殺兄弒子之仇,可謂不共戴天,聽聞郭威病逝,心中大喜,趁此機會舉兵進攻後周。

高平戰役分兩個階段,北漢南侵與圍攻晉陽。

北漢乘世宗新立,人心不穩,南下進攻

看高平戰役中勇氣與智慧,後周在頹勢下獲勝,為國家一統迎來曙光

顯德元年二月,北漢劉崇趁郭威病逝,世宗新立,人心浮動之際,御駕親征,不但傾國之兵,還遣使請兵於契丹。北漢軍三萬人,契丹武寧節度使楊袞率騎兵一萬人,共四萬人。大軍從團柏南下直奔潞州,打算以閃電戰術對後周一舉殲滅。

北漢屯兵於梁候驛,後周節度使李榮安營於太平驛,派穆令均率兩千士兵迎戰,北漢先鋒張元徽佯裝不敵,令均追之,北漢伏兵突然出擊,斬殺穆令均,俘獲一千多人,李榮見狀,逃回上黨,嬰城自守。

劉崇出師便取得小勝,給後周帶來極大壓力,周世宗郭榮準備親自帶兵御之,而諸大臣並不看好世宗親征,委婉勸阻,“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搖,不宜輕動,宜命將御之。周世宗反駁說:“崇幸我大喪,輕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來,朕不可不往”。

三月初三,北漢軍乘勝進逼潞州,周世宗安排如下:

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領兵走磁州、固鎮,繞到北漢軍隊後面突襲。令河中節度使王彥超率軍在晉州東北方攔截北漢軍。命寧江節度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贊、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先後趕赴澤州防守。

三月十一日,郭榮自大梁出發,三月十八日,郭榮經過澤州,繼續北上,夜晚,紮營州城東北。後漢帝劉崇不知道郭榮親自迎戰,採取蛙跳戰術,經過潞州時,放棄不攻,而繞城南下。也於十八日夜晚,在高平之南紮營。

三月十九日,北漢軍在巴公原列陣,張元徽軍在左翼,楊袞軍在右翼,威嚴整齊。此時,後周河陽節度使劉詞率後軍還未抵達戰場,前方力量薄弱,軍心驚懼,疑慮不安,只有郭榮戰意高昂,命白重贊與李重進率軍列陣左翼,命樊愛能、何徽率軍列陣右翼,命向訓、史彥超率騎兵守中央陣地,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禁軍保護郭榮,郭榮騎馬親臨戰場督戰。

看高平戰役中勇氣與智慧,後周在頹勢下獲勝,為國家一統迎來曙光

劉崇發現周軍兵少,後悔召喚契丹助戰,認為靠自己便可擊潰後周,契丹將領楊袞觀察後周陣地,勸誡劉崇,勁敵也,不可輕進。劉崇卻翹著鬍子道:“時不可失,請公誤言,試觀我戰”,楊袞十分生氣,沉默不語。當時戰場刮東北風,忽然轉成南風,北漢軍隊將逆風作戰,劉崇仍然下令左翼張元徽軍先行攻擊,張元徽率一千騎兵殺向後周右翼,不久,後周樊愛能、何徽先行撤退,右翼瞬時崩潰,後周步兵千餘人解甲降於北漢。世宗發現情勢危急,帶親兵冒流失反擊,禁軍將領趙匡胤對同伴說:“主危如此,吾屬何得不致死?”又對張永德說:“賊氣驕,力戰可破也你部下精於左手發箭,請率軍加強左翼,我率軍增援右翼,國家安危,在此一舉。趙匡胤身先士卒,拍馬衝鋒,士卒死戰,無不一當百,張元徽前進時,戰馬忽然栽倒,被後周軍格殺,北漢士氣受嚴重打擊,此時南風更急,後周軍順風攻擊,北漢軍逆風迎戰,大敗,勢如山崩。遼國將領楊袞畏周兵之強,不敢援救,同時憤恨劉崇的輕蔑之言,全軍撤退。

傍晚,劉詞率軍於澗水北岸擊潰北漢軍一萬多人,後周軍追擊到高平,死屍填滿山谷,北漢軍丟棄御物、輜重、器械、雜畜不計其數。劉崇從雕窠嶺向北逃歸,日夜奔跑,幾乎不能支持,最後總算勉強進入晉陽。劉崇收拾殘兵,修繕武器,加固城池,求救於契丹,準備迎接後周攻擊。

後周軍隊圍攻晉陽

三月二十八日周世宗乘勝進取晉陽,部署如下:

郭榮命符彥卿、郭崇威、李重進、史彥超,率步騎兵二萬人,從潞州出發北伐。另命王彥超、韓通,從陰地關北上。

看高平戰役中勇氣與智慧,後周在頹勢下獲勝,為國家一統迎來曙光

自四月十八日至三十日,北漢所轄憲州、嵐州、石洲、忻州相繼請降,周世宗於五月三日到達晉陽督戰。契丹數千騎兵屯駐在忻州於代州之間,流動作戰,史彥超恃勇輕進,離開大部隊越來越遠,寡不敵眾,被契丹所殺。周軍久攻晉陽不克,又趕上長時間大雨,士兵疲勞生病,周世宗決定退軍,令匡國節度使藥元福斷後,北漢出兵追擊,被元福擊退,可惜數十萬糧草被焚燒棄之。

北漢劉崇失敗原因

高平之戰,規模雖小,但事關兩國生死存亡。北漢劉崇親率大軍,以報國仇家恨。因後周皇位更替,致使人心浮動,且契丹精銳騎兵相助,所以劉崇對此役勢在必得,進軍路線沿潞州、澤州向南,不避險隘,不攻堅城池,直驅開封,企圖一舉拿下後周。在前期戰鬥時,北漢軍佔有優勢,斬殺穆令均,擊潰樊愛能,但由此產生驕敵情緒,認為周軍人少,唯漢軍即可克之,輕視契丹將領楊袞,使契丹騎兵不願相助,甚至逆風迎敵,讓軍隊處於不利局面,孫子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天為氣候,將為將領的智慧,法為軍隊組織分工管理。劉崇在天、將、法這三個戰爭要素中出現失誤,有勇無謀,失敗也是必然。

反觀周世宗郭榮卻有英氣,面對強敵,絲毫不畏懼,力排眾議,決心親征。此時後周朝廷中羸弱老者居多,驕蹇不聽命,每次遇到大敵,便不戰而降,毫無堅守國家的節操,這也是五代十國積弊所致。眾大臣抱此心思勸告世宗不宜輕動,宜命將御之。甚至當周世宗說:“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嘗不自行,朕何敢偷安”時,宰相馮道爭辯道:“未審陛下能為唐太宗否?”可見群臣阻力之大,倘若周世宗居於大梁,不去前線督戰,而北漢御駕親征,後周軍隊從士氣上便弱上一籌,況且樊愛能敗退,更會引發連鎖反應,各路軍必然望風而逃,就會出現劉崇率大軍圍困大梁的危機局面,人心則加劇震盪,後周危矣。

從戰略眼光上,周世宗有不凡之處

世宗命主力部隊向潞州、澤州地區行進,以天平軍從刑州向西,河中軍從晉州向東,打算包圍北漢軍,全部殲滅。北漢軍繞過潞州,向澤州逼近時,世宗在劉詞部隊未到達之際,毅然與敵軍決戰,行事果斷而迅速,毫不拖泥帶水。因潞澤地區為河南戰略要地,澤州不守,潞州必失,此時只有拼死一戰,才能把握戰機。

周世宗在戰場兵術運用上,亦是不凡之輩

劉崇佈陣為左中右一線配置,世宗在中軍之後,還有預備兵力。所以周軍右翼崩潰後,預備部隊趙匡胤可攻擊北漢張元徽之側翼,便可挽回頹勢,轉敗為勝,進而攻擊劉崇中軍。而劉崇左翼部隊被擊潰後,無其他後援,無法挽回敗局。

儘管高平之戰後周大獲全勝,但有遺憾之處

世宗命李彥崇扼守江豬嶺,阻斷北漢歸路,但他聽說樊愛能敗退,便也領兵撤退,讓北漢劉崇有了逃跑機會。周軍圍攻晉陽時日過久,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因此周世宗不得不退兵,以致糧草數十萬盡數遺棄,且大將史彥超也戰死在此處,損失頗大,皆因世宗輕躁冒取之心。

結語

看高平戰役中勇氣與智慧,後周在頹勢下獲勝,為國家一統迎來曙光

高平一戰後,世宗已然有了平定天下之志,雖然未能全滅北漢,但北漢已無南下之力。世宗勵精圖治,先後征伐後蜀、南唐,不遺餘力,後周恢復大一統之氣勢已經形成,南方諸國基本歸附於周,大勢已定。顯德六年二月,周世宗轉兵北伐契丹,目的收復國家北方屏障燕雲十六州,連戰連捷,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即將攻取幽州時,於瓦橋關患病,只好南還,大業未成身先死。宋太祖趙匡胤借後周基業,完成一統宏願,可惜燕雲十六州在宋朝幾百年時間裡,依舊未能收回。

看高平戰役中勇氣與智慧,後周在頹勢下獲勝,為國家一統迎來曙光

960年各國勢力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點贊、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