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清平樂》開播!以小見大:是撲是爆?

播出第一天大屏關注度第二。

王凱《清平樂》開播!以小見大:是撲是爆?


看了兩集,期待真香

雖然相比於70集的體量,前2集確實還難以看出什麼,也能以小見大,從服化道、選角、相似例子來預測。

1、服、道精美。劇中所有人物的服裝、飾品,可以看出都是花了心思的。劇的質感無疑是頂級的。

王凱《清平樂》開播!以小見大:是撲是爆?


你看這鏡頭,你看這色調,你看這光線!拉踩《慶餘年》

2、色調、畫面十分舒服。整部劇的色調十分自然柔和,第一集皇帝清晨闖出宮,天色就是微微亮的樣子,光線十分自然。隨著鏡頭的推進,深宮、早市、郊野的皇陵,如《清明上河圖》般一一展現眼前,就算不管劇情,也是一幅十分精美的大宋生活畫卷。

3、臺詞涉及引經據典,十分考究。

好了,優點說完,下面要開始說缺點了。

4、接著上一點說臺詞。《清平樂》臺詞的設計可以說“精”,但絕對說不上“巧”。

很多時候,往往一兩句臺詞即可說明白的事,偏偏要來一大長段的對話。這如果是朝堂針鋒相對的辯論(如呂相與八王之間的互相譏諷),尚有看點,但當這種長對話發生在皇帝與帝師之間、皇帝與小內侍之間這種較為平和的場合時,就實在是讓人犯困了。

王凱《清平樂》開播!以小見大:是撲是爆?


昏暗的燈光,長段的半白話對話,確實需要耐心

5、說到臺詞的設計,不得不提一下臺詞的表演。很可惜,在前2集中,我個人沒有看到比較令人驚豔的表演片段。非要說留下印象的,就只有晏殊在細雨中信步吟詞的30秒。老演員們的表現,中規中矩,是這個年齡段的演員應有的水平。少年演員的表現,也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應有的水平,但卻不是這部劇應有的水平。特別是當尷尬的表演加上長段的臺詞,對觀眾實在是一種折磨。雖說對於新演員的確應該多多鼓勵,但從客觀上來說,前2集他們的表現,確實是勸退的。這也是為什麼當王凱出現,觀眾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6、再接著說選角

對於少年組的選角,總體上只能說差強人意。如果非要排名,少年韓琦>少年仁宗>少年內侍>>>>>>>目前出場的少年後宮嬪妃。雖說不想對女演員的外表苛求什麼,但填充得過於飽滿的額頭和一字眉確實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宮之後。而過於誇張和低級的爭寵橋段,再加上在氣場強大的太后的對比下更顯慘烈的表演,也讓人懷疑穿越到了北宋延禧攻略,還是低配版。如果觀眾比較期待的公主&懷吉cp也是這樣的表現的話,那就真的讓人捏一把冷汗了。

王凱《清平樂》開播!以小見大:是撲是爆?


這是劇照,還算好的。劇裡的側面鏡頭真的emmm

成年組的選角,感覺比較不好說。一方面,是“不愧是TA!”

——王凱的宋仁宗,5分鐘就拉回了觀眾信心。另一方面,也有“怎麼是TA?”——從目前的片花來看,仁宗與曹皇后之間實在沒有什麼情感的張力。一向cp冷感的江疏影能否與王凱產生火花?個人不太看好。

王凱《清平樂》開播!以小見大:是撲是爆?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正午的確喜歡選用合作過較多回的演員。這一方面的確保證了大部分演員的演技在線,偶爾發現面熟的演員也像找到彩蛋般有趣,但有時也實在讓觀眾出戏。特別是當看到紅狼又成了范仲淹、魏總和呂夫蒙成了一起上朝的同事、知否裡的熟臉一個個接連出現,怎麼說呢,emmm感覺觀眾的大腦還是需要時間調整一下

7、簡單說一下妝容

作為一部歷史劇,《清平樂》的大部分演員妝容都比較寡淡清爽。但依舊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女演員統一弧度的一字眉,以及太后內侍的煙燻妝。

8、最後說一下故事內核與敘事節奏。這兩點需要放在一起說,因為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看了簡介,這應該是以宋仁宗的成長與抉擇為主線,體現個人情感與家國天下的矛盾衝突的故事。前期是少/青年仁宗個人的情感(母子之情、夫妻之情)與朝堂天下的矛盾,後期是公主的愛情、宋仁宗的父愛和家國的矛盾。中間穿插了許多歷史人物與事件。說實話,格局很大,但普通觀眾很難普遍接受這樣的故事。這也註定這部劇會口碑很好,但也難爆。

在面對《清平樂》敘事拖沓、節奏緩慢的指責時,很多人把《清平樂》與《知否》相比較,認為《知否》節奏雖慢,但依舊熱播,因此《清平樂》也可以一樣吸引觀眾。

但這些人忽視了兩者故事內核的差異。《知否》的故事主線其實還是一個“宅鬥”的故事。而“宅鬥”這件事本身,不管怎麼拍都是可以吸引大部分女性觀眾的——林小娘什麼下場?墨蘭、如蘭、明蘭最後能嫁什麼樣的夫君?秦氏和曼孃的真面目什麼時候被揭穿?惡毒姨媽的詭計是怎麼被明蘭識破的?哦對了,還有搞笑擔當大娘子。不管《知否》披上了什麼樣的外衣,但它本質上還是一個比較“爽”的故事。

而娓娓道來的敘事節奏,無形中緩和了劇中的多重衝突,不會讓觀眾在面對各式各樣的“撕逼”時始終保持緊繃。就如同原本就味道較重的食物,不要加太多作料,只需要文火慢烹。《知否》的敘事節奏是與其故事主線相稱的。

但這種敘事節奏遇上《清平樂》這種本事就比較曲折、深沉、悲情的故事時,就不是那麼能令普通觀眾接受了。彷彿一盤本就比較清苦的食物,不加任何調味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天慢烹,哇,更苦了。事無鉅細的鋪墊、慢節奏的推進,的確是一部不錯的歷史片,但對於普通觀眾,從追劇體驗上真的不太好接受。所以現在很多對這部劇的評論是在期待公主&懷吉、帝后cp這樣比較輕鬆美好的愛情橋段,這也側面反映了觀眾對導演目前敘事方式的不接受程度。(而且聽說公主與懷吉的感情線在在中後期才能出現,太可怕了)

總之,爽劇的主線+精巧的服化道/高顏值或演技好的演員/合適的敘事節奏等等,才有可能出爆款。如果只有後面的而缺少了“爽劇主線”,往往很難受到大部分觀眾的追捧。同樣的原理,同一導演出品的大爆的《延禧攻略》與撲街的《鬢邊》如此(雖說《鬢邊》的選角也一言難盡);打光服化道都不咋地、演員顏值整體下降50%卻依舊大爆的《慶餘年》亦如此。

總得來說,從前2集的表現來看,《清平樂》絕對不是一部爛片,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精美”。特別是對於考據黨來說,這確實是一部挑不出毛病的北宋圖卷,它註定會有很好的口碑。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部劇的接受度如何呢?個人表示不太看好,所以不認為這部劇會大爆。張導可能不明白,劇的本質是表達而不是表述。導演目前表現出來的功力,過於匠氣,缺少靈氣。過於注重把故事“說出來”,卻不在意觀眾有沒有把故事“聽進去”。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在這部劇裡顯然並沒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