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硝煙下 周恩來想方設法把重慶肺科專家送到延安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中國宣傳主題定為“致敬醫護,共抗疫情”。

“在抗戰時期,尊重和愛護醫護人員的故事就有不少。”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文博副研究員丁英順說,抗戰時期,衛生防疫工作直接關係著中國軍民的身體安危,甚至整個抗戰大局。因此,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衛生戰線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團結了大批中外醫學界人才。在提高抗日根據地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水平的同時,也為新中國衛生防疫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940年,周恩來想方設法把重慶肺科專家何穆送到延安中央醫院,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

去延安

何穆曾留學法國,是專攻肺科的醫學博士。抗戰時期,他在重慶已是小有名氣的肺科專家,並心懷革命熱忱。

1938年8月,何穆夫婦先後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和重慶辦事處聯繫。經周恩來介紹,何穆夫婦帶著自己購置的X線機和醫療器械,踏上了去延安的路途。

為了歡迎何穆夫婦到延安,周恩來專門從重慶給延安發去一份電報,說重慶的著名肺科醫生何穆和他的妻子陳學昭(文學博士)前往延安,請在延安的陳雲(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為他們安排工作。

陳雲非常重視,親自接待了何穆夫婦二人,並安排他們繼續從事本職工作。何穆被安排在邊區醫院任肺科主任,並將籌建延安中央醫院的重任交給了他。

1939年7月,周恩來從重慶回延安後,因墜馬而跌傷右臂。周恩來治療臂傷期間,正好住在何穆夫婦的隔壁。

“周恩來特意做了自己的家鄉菜紅燒獅子頭讓工作人員送過去,讓何穆夫婦一直記憶猶新。”丁英順說,當時延安沒有骨科醫生,而且醫療設備落後,何穆作為內科醫生也參與診治了周恩來的臂傷。

後來,何穆因為在參與籌建延安中央醫院的問題上與部分同志發生分歧,又返回重慶。

再去延安

周恩來想方設法把何穆送回延安

1940年秋,何穆生病,住進了南岸的一傢俬人醫院。那時,日寇飛機正瘋狂轟炸重慶,山城處在一片火海之中。

在戰火硝煙下,周恩來還是想方設法派人打聽到了何穆的住院地址,送禮物表示慰問。

“這讓何穆夫婦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誠意和溫暖,從而產生了再回延安的願望。”丁英順說,就在這個時候,何穆恰巧接到了延安方面的邀請信。

何穆夫婦二人下定決心,找到紅巖村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向周恩來鄭重提出重返延安的請求。周恩來囑咐他們早點搬到辦事處的招待所來住,一旦有車就可以出發。

在紅巖村的這段時間裡,何穆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又在重慶招募了小兒科醫生王慈吾、助產師鄒貞堅、護士李新、化驗員姚冷子等人。臨行前,周恩來在紅巖村親切地會見他們,對他們去延安表示歡迎和鼓勵。

1940年底,何穆夫婦等一行人乘坐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汽車,從重慶出發返回延安。為了途中安全,周恩來特命警衛人員劉久洲一路護送到陝北。然而,快到陝甘寧邊區時,全車人員被國民黨武裝特務扣押。幸為中共中央獲悉,並電告在重慶的周恩來,經過與蔣介石的多番交涉,才得以放行。何穆夫婦等一行人終於平安到達延安。

回到延安後,何穆被任命為中央醫院院長。到1944年,中央醫院開設了內、肺、外、婦、產、小兒、傳染病和幹部療養科,擁有魏一齋、侯健存、金茂嶽等一批一流醫學專家,先後給各根據地培養百餘名醫務骨幹。

丁英順說,何穆為當時延安地區視為“絕症”的肺結核病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何穆被任命為中央結核病研究所所長,為新中國結核病防治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才華和精力。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劉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