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為鑑,國產化、產業轉移是中國製造業的左右手

都說2020年“開錯了頭”,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首先擾亂了中國人的新春佳節。而快速認清形勢的中國人民很快認清了現實,自覺居家隔離避免染疫。終於,中國基本“擺脫”了疫情,復工復產已經基本恢復到疫前水平。但屬於中國製造業的“戰爭”,還遠未結束...

以“疫”为鉴,国产化、产业转移是中国制造业的左右手

與中國復工復產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一些國家因疫情加劇而宣佈停工停產。如今,新冠疫情正在侵襲許多國家,連日遞增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叫人觸目驚心。從更長遠的經濟角度來看,歐美國家的製造體系確實表現得脆弱不堪,經濟全球化的重新思考重新構建會加快。

1.醫療物資緊缺,而歐美國家過度依賴全球化分工,導致本土生產能力極度貧乏

首先是意大利醫療系統完全崩潰,醫療系統完全崩潰,死亡率一度接近10%。

接著就是西班牙醫療系統崩潰,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該國不得不放棄了窮人,放棄了老年人。

以“疫”为鉴,国产化、产业转移是中国制造业的左右手

一個西班牙醫生在推特上講述了西班牙的現狀,“在馬德里,65歲以上的人們正在被摘下呼吸機,關閉它,然後讓他們死去。因為沒有呼吸機給所有人,所以只能給那些更年輕的人。”

再者就是紐約危機,據當地媒體《紐約郵報》報道:位於紐約曼哈頓的西奈山醫院醫療物資極度短缺,醫護人員一度只能用黑色垃圾袋充當防護服。也就是說 ,如今紐約醫護人員正面臨著兩個月前中國武漢的同樣情況 “物資不是非常短缺,而是馬上就要沒有了”。

而製造業根基比較好的德國,日本和韓國,卻沒有遭遇如此的依賴症,當然國家疫情防控和體系建設也較前三個國家更為完善和穩妥。

直面疫情無情的衝擊,歐美國家不得不低下往日高傲的頭顱,將目光轉向他們眼中只配做產業鏈下游的中國企業,口罩,防護服,呼吸機。

2.貿易保護主義加速抬頭,美國政府的憂慮感加速

疫情初期,美國政府表現出來的冷漠確實讓國人刮目,而且趁火打劫,從中漁利的行為為人不齒。

首先美國頻頻在輿論上煽風點火,涉及人權問題,政治體制問題,產業迴歸,層出不窮;其次,繼續延續貿易戰和科技戰,對於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和重點企業壓制;甚至在3月27日通過了《臺北法》,擾亂中國發展的正常規劃。

3.全球產業供應鏈依賴加深,供應鏈安全解構難度加大

歐洲缺呼吸機,生產組裝在中國,但是核心元器件供應大部分在歐洲,疫情重點在歐洲,本身就是一個困局;

但存儲芯片最大需求在中國,最大的產出是在韓國(三星,海力士),中國臺灣;上游的設備和材料是日本和歐洲。

以上因素對於中國製造的都會帶來不良影響的,尤其是貿易保護主義會較深的影響中國經濟走向,從目前的資本層面和企業管理層反饋出來的信息都是非常不利的,美日臺企業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會更明顯,因為美國重點打擊的區域是電子信息產業,歐洲除去德國瑞士有一定影響,其餘都影響不大。

未來的中國製造,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會更多,也會更堅定的促使我們走安全可控和產業升級的道路。

1.加速重要行業的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核心裝備的國產化進程,確保國家產業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也許大部分人會覺得,這是在吹牛、喊口號,反正最終會和美國和歐洲妥協。但依照當前的環境來看,美國頻頻在對華高科技出口方面設限,以遏制中國企業的產業升級,這是我們沒法承受的。如果美國拒絕供應呼吸機裡面的一些芯片或部件,這個呼吸機也許就造不出來了,儘管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其他替代的供應商,但短期內還是有點“麻煩”的。

再者是CPU,交換路由的芯片等等都是命脈,如果後續美國對話“科技戰”全面面開火,後果將不堪設想,產業下游的基本都是中國高科技目前的主力企業。

目前需要下游的龍頭企業,央企和政府牽頭,組織生態和產業鏈建設,反推上游的供應鏈建設和升級,形成產業經濟,確保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

以ICT產業為例子,我們完全有可能這樣設計產業發展,以國產的CPU芯片為核心,配套深圳/上海/北京的芯片國產廠商,再配套周邊的電源,結構,系統廠商,軟件廠商,首先形成產業生態區域,實現一個初步完整的國產ICT圈子和鏈條,逐年的升級和更替。

同樣,歐美Wintel的生態也可以繼續發展,但是我們可以依據外部環境做出自己的調整,同樣允許歐美國家中的中立國家的技術,產品進入國產鏈條,確保產業,技術和產品可以更加完整和更加快速的成長。

2.重點區域加快產業升級和低端產業調整轉移,形成產業經濟協調發展

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深圳,廣州需要首先避免產業空心化的趨勢,高端製造需要加快培育,尤其是可以確保產業安全的芯片元器件,高端材料,高端醫療等都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的。

以“疫”为鉴,国产化、产业转移是中国制造业的左右手

深圳和廣州有能力去做更多的產業上游的事情,去研發設計集成電路,去研發芯片材料,去研發電子材料,去研發CT等高端醫療設備甚至核心部件。

其次,減少低端產業,手工作坊的投入,儘可能需要將相關產業轉移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周邊,甚至東南亞地區,形成沿海和內地產業配套發展。目前相對人力密集的服裝,鞋帽,人力需求更多的電子組裝工廠。比如什麼電子煙小工廠,還有什麼小電鍍廠,低價值的流水線組裝廠。租金也貴,人力也貴,水電氣都是貴,而且帶不來產業和城市價值的升值。這也是全局性的問題,粵港澳地區未將低端產業淘汰,實現高端產業,那周邊地區也無法承接相對低端的產業,如果全國各地都在低端產業互相博弈,產業佈局和產業協同確實無法形成良性發展。

另外,並非中西部地區都要承接沿海的低端製造,也需要依據稟賦發展地區的特色產業,但需要避免全國“一窩蜂”的上馬同一產業,導致產能過剩,刺刀見紅。

當然我們在中部地區,包括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都看到地方承接了很多電子信息產業的供應鏈,包括PCB,手機玻璃,電子組裝,屏幕組件等等都具備一定產業規模,需要加速的是深圳,廣州,北京和上海的上游產業的研發和培育,未來鐵定需要去同歐美日企業去搶奪供應鏈上游的飯碗,必須要去同跨國巨頭展開陣地戰和遭遇戰,否則產業升級和騰龍換鳥還真的是個空話,我們沒法指望“網紅”“共享經濟 ”擔負起中國經濟的脊樑。疫情告訴我們,有擔當和責任的,必須是長期積累和負重前行的中國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當然包括醫生,也包括各行各業最有責任的人。

未來可期,中國加油!

注:文章僅為麵包板博文分享,不代表ESMC網站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