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是高考作文等題點——中華五千年(15)

分封制在高考中是常見題型,甚至在語文課程分數最大比重的高考作文中都有涉及。這裡鑑於篇幅,暫不專門討論相關作文的詳細狀況。

中華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是高考作文等題點——中華五千年(15)

這裡鑑於篇幅,暫不專門討論相關作文的詳細狀況。

與語文課程較為接近的歷史試卷,分封制的題比比皆是的。2015年江蘇高考卷中,“《禮記》記述了貴族朝會的列位禮節: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級之前;諸侯,阼階(東臺階)之東;諸伯,西階之西;諸子,門東……九夷,東門外;八蠻,南門外。與此相關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縣制 D.郡國並行制”

2015年浙江文綜卷中,“下列選項不能體現宗法制及其影響的是( )

A.‘封建親戚,以番屏周’ B.‘譜牒不立,則傳久而失宗’

C.‘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D.‘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2014年全國卷文綜,有一題“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國貴族按‘周禮’行事,學說統一的‘雅言’,促進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應起源於現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陝西 D.山東”

2014年上海文綜卷中,“據《史記》記載,周公旦滅古唐國,成王得到消息後用刀削下一片桐葉,與弟弟叔虞開玩笑說:‘用此桐葉作為珪(象徵爵位的玉器)賞你’。史官因此請成王擇日行封賞禮。遂封叔虞於唐。此則故事反映出( )

A.成為分封時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時以桐葉為封國之名

C.成王分封時要舉行儀式 D.成王分封時是整國授予的”

2013年高考全國1卷,有道試題“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嚴格的等級規定。考古顯示,戰國時期,秦國地區君王墓葬規模宏大,其餘墓葬無明顯等級差別;在經濟發達的東方六國地區,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級差別明顯。這表明

A.經濟發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維繫的關鍵 B.分封制中的等級規定凸顯了君主集權

C.秦國率先消除分封體制走向集權統治 D.東方六國仍嚴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中華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是高考作文等題點——中華五千年(15)

西周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2013年廣東高考試卷中,“戰國以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總稱;戰國以後,‘百姓’成為民眾的通稱。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強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D.井田制的推行”

2010年全國卷中,“西周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下列省、自治區中,其簡稱源自西周封國國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東、山西 D廣東、廣西”


中華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是高考作文等題點——中華五千年(15)

中國古代講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

2012年浙江文綜卷中,“中國古代講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故稱兩性聯姻為‘喜結秦晉之好’),而魯晉兩國不可通婚。結合所學關於‘西周分封制’的知識,能夠判斷( )

1.晉國是姬姓封國 2.晉燕兩國可以通婚 3.晉宋兩國可以通婚 4.秦燕兩國可以通婚

A.1 2 3 B.1 2 4 C.1 3 4 D.2 3 4”

2011年海南高考文綜題中,“秦統一後,‘廢封建,立郡縣’,確立專制集權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續到明清。‘分王子弟,以為屏藩’,是歷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緣分封長期存在說明( )

A.分封制有利於政權長期穩定 B.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礎

C.封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體現 D.周代制度受到歷代制度推崇”

2014年北京文綜一道主觀題寫道:“區域的世界•聯繫的世界•多樣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時期,周王自稱“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稱為“中國”(即中央之國),文獻準確記載的區域大致在黃河流域。古希臘認為,他們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獻中明確記載的地理範圍不超過地中海周邊地區。羅馬人則說,眾神選擇並指引羅馬成為世界中心,羅馬帝國初期所能明確認識的地理範圍已遠遠超過了古希臘,但仍限於歐洲、非洲北部和亞洲中西部。上述三個文明對於遠離其他區域的地方則認識模糊。

(1)概況材料一中各文明對世界認知的共同之處。(8分)

上述十個高考題,作為文眼穿針引線,服務於每年幾千萬高考學子,答案如有需要,可貼在評論處。或有需要的及要求講解,也可關注作者通過私信聯繫,儘量滿足大家或有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