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回聲:一張地鐵票的變形記

地鐵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幹網絡,將資源四面輸送,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成了內地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數十年來,天津地鐵織線成網,深度融入城市生活,見證了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在軌道交通運營集團副總經濟師張玉海的收藏裡,有一組地鐵車票格外引人注意,紅藍綠黃黑等八張車票八種顏色,票面上都寫著天津地鐵。張玉海說,這是1984年他剛剛參加工作,也是天津地鐵剛剛開通的時候,從西站到新華路八個車站每個車站賣的不同的車票:

八個站八個顏色,不是這個顏色,不是這個站的不讓上。那都是我們自己乾的,編排新的運營圖之後,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我們用白紙條對照運行圖,先把圖套下來時刻,用印臺把點兒打到白紙條上。

足迹·回声:一张地铁票的变形记

人工售票、紙質車票也代表了老地鐵以人工操作為主的運營方式,車輛進出站要靠車站之間打電話溝通,這個車站的車離開了,調度員要給下一個車站打電話通知發車,給上一個車站打電話通知放行。列車是三節編組的,車廂裡的座位像公共汽車一樣橫排座椅,一到夏天,電扇在頭頂呼呼直轉,張玉海說:

一股道,西南角沒有道岔, 列車只能單線往返運營,行內老同志管這叫單線拉抽屜,車開到西南角之後,乘客下完了,司機下車,換向往回開。記得當時一共七八組列車,但是投入運行的只有兩組,就是反覆拉抽屜,其他車都用不上,行車間隔也得15分鐘。

那時,在每個地鐵車站的進站口,有專門售票的窗口像公交車一樣人工賣票,剛剛開通運營的時候票價是1毛5,這個票價受到了當時市場的肯定,天津地鐵開通後很快就迎來了客流增長的高潮,天津軌道交通運營集團副總經濟師張玉海說:

有一些上班族和去火車站,西站的旅客,要去坐地鐵,一天在三萬人,節假日能達到四萬人。

足迹·回声:一张地铁票的变形记

這種客流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穩定並且緩慢增長,在這段時間裡,天津地鐵的票價也從1毛5漲到了4毛錢、一塊錢。然而,城市發展的腳步總是在不斷前行,一個行業的發展也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到了1997年,隨著路面公交的深化改革,增加車輛增加線路,地鐵的侷限性就越來越明顯,客流量也一下子下滑到2萬人。為了遏制客流下滑的趨勢,在線路和設站不變的情況下,天津地鐵決定從改善服務下手,而改善服務的第一步,就是改變售檢票方式:

98年的時候,天津地鐵引進了全國第一條自動售檢票系統,在8個車站實現了月票IC卡,花35塊錢買一張IC卡,一個月隨便坐,在3個車站取消了八個顏色的車票,賣磁卡票。

足迹·回声:一张地铁票的变形记

儘管售檢票系統改造取得了成功,但是老地鐵的客流量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反彈,這是因為當時的天津地鐵已經遠遠不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邁進新世紀後,天津地鐵很快迎來了歷時發展機遇, 2001年1月,津濱輕軌正式開工建設,同年年底,天津地鐵既有線路停運進入改造。

足迹·回声:一张地铁票的变形记

2004年3月28號,津濱輕軌中山門站到東海路站正式通車,2006年6月12號,天津地鐵1號線以全新面貌正式開通,載客試運營。改造後的天津地鐵列車運營線路更長、沿途車站更多、自動駕駛技術也更先進、更安全。售檢票系統也做了改造升級,引進了二代智能設備,也就是大家現在使用的圓形內置芯片的單程票售檢票系統,彌補了一代系統的缺陷:

缺陷在哪兒?系統終端沒有在中央,系統在本站值班室,一站自己是個獨立的小系統,咱現在都在中央系統,控制中心做清分,做統計。

足迹·回声:一张地铁票的变形记

最初的西南角地鐵站

這個缺陷彌補上以後,路網客流量能夠進行實時的監控與統計,具備了網絡化運營的重要條件。在此後,天津地鐵相繼開通了2、3、6、5號線,網絡運營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清分中心的統計數據,天津地鐵的日客流量也從最早的一萬多人,直到現在的百萬人以上。這時,地鐵車票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悄悄到來了,隨著智能支付業務的普及,“智慧出行”概念的被提出,大家迫切需要有比現金購票乘車更加適應時代的方式,天津軌道交通運營集團票務清分中心主任王語欽說:

天津地鐵始終堅持落實本市建設“智慧城市”發展要求,做好軌道交通“智慧出行”服務,從去年開始,針對乘客購票進站上車體驗方面進行了不斷的創新優化,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推出了各種手機PAY和銀行卡閃付購票,乘客直接揮卡或者揮動手機就能實現購票進站乘車,同時天津地鐵APP也上線了,用這個APP的二維碼可以綁定銀行卡、支付寶,現在又能綁定微信乘坐地鐵,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主流支付平臺的全覆蓋,極大地優化了出行體驗、提升了支付效率,為乘客出行提供了多樣化的支付選擇。

足迹·回声:一张地铁票的变形记

從1984年鮮豔多彩的紙質車票,到如今的手機一響進站乘車,這些年來,小小的地鐵車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背後折射的,是天津地鐵從線到網的漫漫發展之路。幾十年磨一劍,天津地鐵之前的坎坷艱辛鋪就了現在傲人的成績,而這種飛速發展的背後,不僅僅是民眾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更是天津打破空間約束,聚力發展的決心。

足迹·回声:一张地铁票的变形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