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孔子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


《论语别裁》:孔子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

为纪念南师诞辰,老古文化推出【纪念南师诞辰公益活动】每月一本书,老古文化邀您共读南师经典活动。活动期间,“老古书屋”线上平台,每月将有一本南怀瑾老师著述的有声书免费播放,用户可登录“老古书屋”线上平台免费收听。


精彩摘录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在这节书里可以看到,这些弟子们对他,简直捧成一个大党魁。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是真正的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

我有些朋友,其中学佛、学道,或打坐的来问我修道的工夫,我总是劝他们不要搞这一套,是有这种方法,但做不到,也不要想成佛成仙,一个人健康快乐的活着,死的时候干脆利落,不牵累别人、不拖累自己,就是第一等人。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这是孔子说的丧事不敢不勉,就是在患难时需要朋友,否则人类交朋友有什么意义?光景好的时候才来往,那不是多余!光景好到处都是朋友。

孔子说不为酒困不只是喝不醉的意思。实际上人都在醉梦中,如果以哲学看人生,几乎没有一个人清醒过。爱情的醉,富贵功名的醉,没有哪样不醉。道家的吕纯阳有两句诗说:

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间死不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两句话的文学气息非常重,全部《论语》中,最富于哲学意味的,也就是这两句话。

第一,道家思想方面,老子也和孔子这个观念一样,经常用水代表人生哲学。老子教我们效法水,中国有一句老话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老子教我们学下流不是普通所指不高尚的下流,是指水的下流大海。天下的水都向下流汇归成大海。所谓下流,就是谦下,站在最下面,人之所弃,我则取之。人要有容量,像大海一样包罗万象。老子又教我们上善若水,最高的品德像水一样。道家形容水很妙,水是绝对干净的,脏的东西到水里,都被水冲洗干净了。让我们的心境,以及人品的修养,效法水一样,冰清玉洁,不受一点尘埃。

虽然容纳了许多废物、污垢,但仍然是水,水的性质没有变,而且永远自强不息。

第二,佛家也说过水,我们看到流水,永远只是一股流水而已。照佛学的分析,人的心理就和流水一样,如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永远在流,真的吗?错了。等于看到电灯光,说它一直亮着,也错了。当我们看到一个浪头的时候,事实上这个浪头已经过去了,是接上来的另一个新浪头,当在看到这新的第二个浪头时,它又已经过去了。灯光也是一样,当我们刚一打开开关时,所发出的光波已经消失了。我们的思想、感觉、年龄、身体,当一个钟头乃至一分钟前坐在这里的我,与此刻坐在这里的我,已经不知道经过多少变化了。所以今我非故我,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前一分钟的我了。都过去了,像流水一样,不断的向前去。所谓江水东流去不回,历史永远不会回头,时间永远不会回头。人生永远像浪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过去了,要想拉回来是做不到的。

讲中国文化,第一部书就是《易经》,里面就告诉了你天行健,宇宙没有静态,永远是动的。中国文化并不主张静态的宇宙。人生也是这样,要不断求进步。静是缓慢的动态,没有真正绝对的静。

天行健是永远强健地运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教我们效法宇宙一样,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要效法水不断前进,也就是《大学》这部书中引用汤之盘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人生思想、观念,都要不断的进步。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

所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包括各方面很多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尤其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它可以从消极的、积极的各方面看,看宇宙、看人生、看一切。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就是西方也有这种情形,所谓英雄征服了天下,女人征服了英雄。

上面有一点偏好,下面就偏向了,这就是物必聚于所好的道理。

所以孔子这句话,是一个最高的目标。同时提高我们的警觉,凡是作一个领导人,不但是好色,任何一种嗜好,都会给人乘虚而入的机会,因而影响到事业的失败。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一切的进德修业,都是如此。不但是学问的成功、道德的成功、事业的成功,原则都相同:不是进步,就要退步。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也是退步。

这里他所强调的,是指一切的作为,其成功或失败,都在于一个人自己,不要推之于外来的因素。外来因素之所以形成,也是自己本身的关系。


老古书屋是“书香中国 经典世界”的重要项目,老古文化联合光华教育基金、中国文化书院、复旦大学等机构,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传承经典文化的终身大学。老古书屋采用会员制,会员可免费收看老古书屋线上平台所有内容。快来一起追南师的新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