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投連險,輸在起跑線上的另類保險

投資幾百萬元甚至數千萬元購買一款保險產品,在一夜之間暴跌95%,本金幾乎所剩無幾,甚至還要倒貼保險公司鉅額管理費。這並非是影視劇當中的虛構的場景,而是就發生在香港。

香港安盛投連險虧掉客戶數億元保費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後續的扯皮和糾紛依舊。而由此,不得不想起了內地曾經連續的投連風波,同樣是保險產品,那麼投連險為何成為部分投保客戶的燙手山芋?投連險背後的運作邏輯到底是什麼?

中國的投連險,輸在起跑線上的另類保險

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會認為只要買了保險,保險公司自然會兜底。例如大多數的年金險和萬能險都有2-3%的保底利率,即使不賺錢也不會讓你的本金虧光。而投連險就不同了,它是被譽為最不像保險的保險險種,因為高風險、高收益的形態,成為市場中的另類。

何為投連險呢?

投連險及投資連接保險是一種融保險和投資功能於一身的新險種購買投連險,投連險不僅是收益率不確定,還可能產生本金虧損。

中國的投連險,輸在起跑線上的另類保險

投連險將保險人繳付的保險費分作保障和投資兩個部分,其中在投資賬戶部分設有保證收益賬戶、發展賬戶和基金賬戶等多個賬戶,每個賬戶的投資組合不同,收益率就不同,投資風險也是不同的。

例如偏股型賬戶的投資策略就比較激進,讓投資者可以充分享受基金市場的高收益,當然也要承擔高風險。

偏債型賬戶的投資策略比較穩健,可以獲得資產長期穩定的增長。

而其中貨幣型的賬戶作為保守保證,資金安全和流動基礎上可以實現利息、收益最大化等等。

同時這些賬戶由投資專家來操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投資賬戶不承諾投資回報,保險公司在收取了資產管理費後,所有的投資收益和投資損失均由投保客戶來承擔。

投連風波

2000年前後,平安在國內推出第一份投連險平安世紀理財,從上海一路走向全國,最終幫助平安在那年底保費收入超過國壽,成為行業第一。可以說平安是第一個嚐到了投連險紅利的公司,而他也恰恰是第一個遭受到投連風波打擊的中國企業。

中國的投連險,輸在起跑線上的另類保險

在當年上海的成功試點之後,平安開始馬不停蹄的將這種新型的產品推向全國,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一波搶購的狂潮,可以說買投連險就是當時投資的最好工具,沒有之一。

但這種瘋狂的鋪開也導致了種種惡果:由於投連險的產品結構本身就很複雜,很多代理人壓根就沒有讀懂產品就匆忙上陣,導致為了佣金肆意誇大產品收益,有的說投3年每年200%的收益,有的甚至直接給用戶說你5年後再來,給你5倍、10倍的利潤。這樣的銷售誤導在隨後也引起了平安的信任危機。

央行頻頻降息、市場夏興國,導致投連險的收益呈現連續虧損的情況,而這件事情最終“紙包不住火”,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當年那些搶購投連險的人又來了,而這一次他們紛紛要求退保,平安自成立起最大的危機時刻來臨了。

面臨鉅額虧損的情況下,馬明哲果斷的決定放下姿態、挽回客戶損失,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客戶回訪,誤導銷售的全額退保,不能退的也讓用戶轉到其他產品,算是為挽回口碑做了儘可能多的努力。

時至今日,人們可以選擇的投資工具越來越豐富,投連險也逐漸被人淡忘,雖然偶爾有公司諸如泰康等在細耕這個領域,但其收益早就大不如前。未來這個舶來品的路在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的投連險,輸在起跑線上的另類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