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今年面试了六位求职者。

第一个

武汉大学毕业,有6年工作经验,30岁,由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转行到文职类。英语六级,能阅读原版英文名著,曾作为排名第一的主要完成人获油田公司内部的技术创新成果奖。由于对人文领域很感兴趣,来了我们文化类单位面试。

他是今天面试者当中简历最好的,名校,丰富的工作经验,文、理、外语兼优。但面试表现真的令人有点失望。

1. 紧张,话不多。其实他内涵丰富,但表达不出来。确实有这么一些人,与销售人才相反,就是不懂销售自己。

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2. 人际沟通不畅。在面试前,我还担心他太优秀,就算我们看上了,未必能留得住。所以,我先和他交底,说明我们单位的性质、本次招聘的岗位类型和薪酬水平,让他充分考虑。

3. 30岁要转行,没自信。当初为了好就业听从父母意见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业几年后,还是决定追随本心,易城择业,他是要面临巨大就业压力、降资准备,这些困扰,也在打击他本来不多的自信心。

4. 对自身认识不足,定位不清。他喜欢文学,熟悉多国人文历史,去过国外不少地方,同时又有丰富的项目统筹、资源协调经验,图书编辑、旅游策划等工作应该很对口。来我们单位面试有点浪费时间。但可能在他看来,处于在待业状态,多一个面试机会不应以损失时间来衡量,而是增加多一个行业了解的人生经历吧。

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5. 准备不充分。既然选择来了,对要面试的单位至少要做一个了解,就算是死记硬背公司简介,面试官也会对你多看一眼。人都是自恋的,看到你重视自己,自然对你印象加分。当然,能结合自己理解更好,但外行人的个人理解一般是有偏差的,还不如原原本本复述,讲讲公司官网上挂着的新闻、荣誉、业绩等,这是都是公司引以为豪的东西。

我想起来,去年也面试了两个30岁左右的男的,其中一个还是研究生,比刚毕业的小女生简历硬件都好,但是后来都没录取,原因也败在了语言表达上。其实,他们都有丰富的内涵,只是与我单位招聘的条件不适合,愿他们找到更广阔的天地。

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第二个

很适合岗位,最终被录取的是她。

虽然专升本,4年工作经历,但有岗位吻合度高的工作背景、教育背景、能力经验、行业资格证,以及本地人,除了这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她对我们单位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而且表达有逻辑、思路清晰。虽然她也很紧张,但适度紧张,也是加分。面试官会看得出来她重视这次面试,同时也增加面试官的优越感。

事业单位招聘合同工都会优先考虑本地人,这不是地域歧视,而是从人员稳定性考虑。因为合同工工资不高,本地人能省下租房这一大笔花销,生活压力没这么大。这是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姐教我的。她要我在单打独斗的大城市为自己编一个亲戚。当年,我没采用,后面也没被录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几年在单位里,作为人事,参加的面试,领导无一例外都会问求职者是否本地人。是本地人的话,会更进一步问哪个区,到这来上班的交通是否便利,人之常情吧,也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

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第三至六个

都是今年即便毕业的女大学生。总体有这么几个相似点:

1. 文弱,未经社会残酷的洗礼,拿学校里社团创业大赛的策划、实习一个月的经验来以卵击石。有点鸡毛当令箭的意思。应届毕业生是没工作经验,企业招聘人员是知道的。但大学生不能因此焦虑,以此为弱项,而凑数量。关键是看质量,只要你能表现出在每次活动中的成长、取得的思考,年长者都乐于给你机会。招应届毕业生,是看重了你们的成长性、可塑造性。

2. 难以沉下心来专心读书、钻研专业。对专业见解少,校园干事多。企业虽然需要活泼好动的人,但自律能力高、能深度学习、充分思考的人能走得更远。

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总的来说,通过今天的面试,有几点建议给即将面试的你:

1.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优势,找准个人优势,结合社会需求,找到契合点,有重点的投放简历和过滤面试机会。

2. 珍惜自己的面试机会,既然都付出前期沟通成本,面试路上来回时间成本,化妆搭配服饰精力成本等,何不再准备充足一点,对面试的公司做多做一点了解,不仅仅只是浏览官网而已,要汇总自己的语言,像准备个人自我介绍一样,能做一番流畅的总结。

名校、6年工龄30岁男工程师,面试输给专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难

3. 个人自我介绍,要准备充分。1分钟、5分钟的版本都要有。不能只讲姓名、毕业学校、籍贯、求职意向就完了。大家都是陌生人,现在给你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了解你。我想知道:你的优点呢?你的能力呢?你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呢?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很想来我们公司工作呢?多讲一点,机会难得。当你三两句话,戛然而止的时候,大家会陷入尴尬的宁静,因为面试官还没想好要问你什么问题,可能是你干巴巴的说明还没让我找到问问题的点,也可能我还沉浸在考虑要不要留上一位面试者的思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