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家胡适的原生家庭,和他在上海及美国接受的教育

大学问家胡适的原生家庭,和他在上海及美国接受的教育

胡适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的人,也是尝试用白话文写诗词的中国第一人,他一生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到年纪大了还越发明确宽容大于自由这样的信念。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温文尔雅,从不与人红脸。

最近正好读了胡适的一本书四十自述,想要探究这样一个人的家庭是怎样的对他有这样莫大的影响,学贯中西,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还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1 实干精神的学者父亲传他思想

他的父亲是一个有坚定意志和管理才干的人,

虽然他在父亲身边只有很短的时间,但他依然通过母亲和其他人了解了父亲的经历。 据说一次,父亲自己申请要去做中俄边界的纠纷事宜处理工作,还带着介绍信。得到允许后,他运用自己的才干,还有地理知识,带着同伴们从迷路中走出来。

就是这个很有才干和胆识的父亲,却在中日战争中,在守卫台湾的任上不幸去世。人们都说他的父亲有治省之才,太可惜了。

父亲离开的时候,胡适仅仅三岁。他又如何受到父亲的熏陶呢?

这正是胡适母亲了不起的地方。

虽然父亲不能在胡适身边亲自教导和陪伴,他对胡适母亲的影响却间接影响了胡适很多。并且还给胡适留下了很多书籍,以及你一定要好好读书的教诲。

聪慧的胡适不满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八百多字,后来在学堂读书,一开始读的就是父亲编的《学为人诗》,先学做人道理,随后读《原学》关于哲理,再读律诗等,最后才是孝经,四书五经等书。当中还有一本《小学》,讲述的是论新儒教道教学说,宋哲朱熹所做。

也许胡适正是从做人和学哲理世界观的角度开始读书,所以冥冥之中就和父亲的思想有了契合。

他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个学者经学家,并且严格按照朱熹新儒教理学的人,反对释道两教。据说胡适在叔父家门上看见过

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僧道无缘。从细节就可以看到父亲理学家的思想。

父虽不在身边,儿却深受影响,因为他的书他的印记无处不在。

胡适一边读书,研究经学,一边又对宗教信仰有自己的疑问。

母亲为了让他好好读书,宁可自己省一点,也要给更多的钱先生,只希望他能多学到一些知识。后来胡适在先生教导下开始读资治通鉴,在书中看到范缜的神灭论,反对因果轮回说,否认精神为一种实体。又在朱子的小学一书中看到司马光的形灭神散论,让胡适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在思想上摆脱因果绝对论,对宗教彻底产生了怀疑。甚至还想要毁坏神像,来表示自己不相信鬼神的决心。

而他的思想起源恰恰和父亲对宗教的反对有着密切关系。毕竟书也好,纸条也罢都是父亲的思想印记。

庆幸的是,父亲离世前还教诲他要好好读书,认为他聪明过人是可造之材。若是知道儿子未来成为不是一般的才子,也许父亲也是会惊叹的吧。虽然父亲没有给他直接的求学功业指引,但还是

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思想的影响。

大学问家胡适的原生家庭,和他在上海及美国接受的教育

2 隐忍智慧的母亲助他身行

母亲其实并没有读过很多书,当初年纪不大看重父亲是一方有才有德之人,愿意嫁他。如果说父亲影响胡适的主要是思想,那么言行更多来自母亲,至少是一个很是坚韧又待人和善的人,才能让胡适性格如此温和大气。

书中讲述,他母亲来自农家,性格善良有坚毅。嫁给胡适父亲时只有十七岁,已经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只听到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贤人就算年纪大些也愿意嫁过来。后来更随父亲识字教年幼的胡适。可惜好景不长,胡适三岁父亲就去台湾任职并在任去世。

那时母亲23岁做了胡家一大家成年儿女的家长,是在太难了。庆幸她最强的就是容忍,从不提对家人有开罪责怪的意思。是在忍不住就会大哭离开的丈夫。这个时候那些吵闹的妯娌姑嫂就会前来送茶劝她想开些。就算家里有人在外欠债,母亲要过年面对债户,也还是客客气气。

这些品质似乎在胡适的身上都体现出来,他一生虽有很有自己的思想原则,却从不与人产生人格攻击和纷争,只谈事情。

隐忍中和平处事,坦然自若,这对胡适的言行有很大影响。甚至也可能对胡适讲究和平改良的思想有影响吧。

母亲常教导胡适,你一定要认真读书,并且告诉他父亲的思想和行为多么了不起。传递父亲的思想,对于读书这件事,母亲更是不敢耽搁。

胡适三岁就被送到村私塾读书,每年母亲都会给先生最高的学金,只为能让先生传授胡适更多典籍知识。

胡适常常第一个就到学校,他也确实热爱读书,后来聊起来才发现他原来比同学知道更多,正是先生讲的多,母亲支持的缘故。

和平的氛围和丰富的知识学习,胡适从小享受的是读书的乐趣而不是苦刑。

母亲虽然温和也是很有原则的。

有一次,母亲因为找人帮忙,而被一个叔叔传闲话,说她有好处才这样。母亲立即请叔叔来把话说清楚赔罪,绝不含糊,这是关于人格的原则问题,马虎不得。

也许这也影响了胡适,真正的原则问题并不突然,并不是烂好人。

父亲思想的传递和母亲的言传身教,胡适潜移默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九年学堂教育,除了经学,理学,还有对宗教的怀疑。正好废八股,他还读小说,于是就有了翻译古文的底子。这时到上海去也毫不逊色。

大学问家胡适的原生家庭,和他在上海及美国接受的教育

3 上海六年的新思想学习

在九年学习之后,他虽三哥一起到上海读书,这一读就是六年,经历四所学校开启新思想的大门。

一开始他在父亲朋友办的梅溪书院上学,因为不通英文算学很难跟上,后来国学优秀,算学也很不错,不久就从最末到了头班。等到毕业,因为新思想影响,看了梁启超的书,又对上海道衙门的一个判决不满。想要决裂旧时代,就和同学离开学校不远毕业考试。

这是他在摔神像后的第二次自我选择,接受旧教育,却向往新思想。

后来他来到澄衷学堂,这是一家有名的私立学校。在这里,胡适随先生学习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连胡适的名字都是二哥根据适者生存起的。

在这里,他深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认为需要新鲜活泼的民族来替代老大病弱的民族。他接受王阳明的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

这些新思想莫不让他有了一种质疑精神。等他来到中国公学,他看到和参与了新思想的社会实践。

中国公学有学生自己办学堂,看民报,还有治理学校用评议部,不是校领导管理。

正是在这里他加入竞业旬报,做了编辑写一年多的白话文小说,开始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表达,也是第一次开始用白话文写文,为他后来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打下实践基础。

等到后来中国公学改为董事会监督,不再是之前的学生治理,他干脆就离开了。

他也曾彷徨甚至有喝醉酒被关的荒唐事,但最终还是清醒过来,因为国文考据足够优秀,这也许就是小时候的功底扎实。他总分达标,最后留洋美国。

可见他的第二段求学生涯,虽然由于自己的努力,和主动选择,但多少和学业优秀有关还是来自儿时的好功底。

4 母亲去世思想转变,朴素如母依然影响很多人

在美国留洋,直接影响他未来的人生,在那里他跟随杜威教授学习,从而确立了自己注重实证的思想,不仅自然要实证,历史也要实证。他读赫胥黎,圣经,还有西方思想影响。

母亲去世后,他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虽然母亲朴素,父亲更建功立业很伟大,但同样影响很多人。也因此他才能善待更多人吧。

正是小时候接触到的范缜神灭论,司马光形灭神散论,西方赫胥黎,杜威的实证思想影响。和他多年思想实践,最后形成自己的自然主义人生观。

在他看来,日积月累,小我总会对社会人类还有大自然有痕迹留下。

虽然宇宙有大法来支配,但并不影响他的自由,他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因,结出新的果。生存竞争不会让他无情反而会更有同情心,更注重人的重要性。

大学问家胡适的原生家庭,和他在上海及美国接受的教育

5 至此胡适有充足的思想基础应对未来

胡适一生都在践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探讨中国思想和现代社会的自由联系和实践价值。

他不仅宣传自己的思想成果,更大胆实践新思想新文化,后来还担任驻美大使和北大校长。

胡适的成就很多,就不多说了。只想说,胡适的家庭本是孤儿寡母,为何能平和一生,并践行和平,宽容和自由的自然主义?

这也从小接受的做人和哲理教育,以及母亲宽容隐忍脱不开关系,就算父亲不在身边,依然有德行思想传递到他身上。对他一生产生巨大影响。

胡适早年的教育最后对他成为一个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并且追寻宽容自由,自然和平有很大的关系。

我想,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日积月累,会对家人影响很大可能是一生,同时也会对社会自然有很深的痕迹影响,这也是胡适在思考的事。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王小马儿原为移居上海文化杂志副主编,曾采访写作城市文化领域多年,后运营文化自媒体,依然热衷走访城市和人的故事。我愿陪着你探索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城市紧密相连的人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