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諸葛亮傳奇)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杜甫

  1

  自從魏兵在渭南一戰大敗後。司馬懿大怒,令眾將士不許出戰。後來聽說武侯屯兵於五丈原,遂對眾將說:“只要堅守不出戰,時間一長,蜀漢一方必有變故。”

  諸葛亮屢次叫人前去魏營挑戰,都無人來應。時日一久,武侯想出一計,要激司馬懿出戰。他派遣一人到魏營去見司馬懿,將一套裝在錦盒內的女人衣服送給他,並且附了一封書信。魏營眾將軍士,看見蜀漢的使節來到,就都跟著來到司馬懿的中軍大帳之中。

  司馬懿當著眾將和使節的面,打開錦盒,一看見女人的衣服,果然非常生氣,但瞬即壓下怒火,對使節笑著說:“你們丞相是把我當作女人啊。”並吩咐重謝來使。眾將見了非常氣憤,但卻無可奈何。司馬懿佯裝無視眾將的神情,讓他們退出帳外,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務。待眾將走後,才向來使問道:“你們丞相近日來睡眠如何,飲食可好啊?”

  使節不知道對方用意,如實答道:“丞相夜以繼日的處理各種軍務,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每日只吃一兩升米。”

  送走使節後,司馬懿把孔明給他寫的信又讀了一遍,上面寫道:“你身為率領中原眾兵的統帥,不敢和我一決雌雄,反而整日躲在營中,與女人有什麼區別?如果還有一點羞恥之心,就像個有胸襟的大丈夫,與我軍一戰。”

  剛才有眾將在場,司馬懿故意裝出不在乎的樣子,這時氣得把信撕碎,雙手顫抖不已。過了好一會,他才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總算恢復了內心的平靜。

  這時魏營的幾位大將來到他的帳內說:“我們都是大國的名將,怎麼能受蜀國人這樣的恥辱呢,請都督讓我們出戰,與諸葛亮一決勝負。”司馬懿這時已經怒氣全消,嘴角出現一絲冷笑,對下屬諸將說:“諸位將士稍安勿燥,我問過來送信的蜀人,諸葛孔明處理事物多,吃的又少,恐怕不會長久了。”眾將面面相覷,將信將疑,但看到司馬懿成竹在胸的樣子,就都暫時退下了。

  司馬懿為了安撫軍心,假意向魏帝請表出戰,衛尉辛毗知道他的用意,遂向魏帝討詔,帶到魏營,傳司馬懿不得出戰。司馬懿暗想,辛毗真是知我心裡所想啊。從此魏營將士堅守不戰。

  使節回去見了孔明,說起司馬懿問起武侯睡眠飲食的事情。

  孔明聽了嘆道:“他真是瞭解我啊。”心中不覺的憂鬱起來。這時在旁邊的主薄楊顒說:“丞相現在事事躬親,每天都勞累得汗流浹背,身體怎麼能吃的消呢,司馬懿說的一點也沒有錯啊!”

  孔明聽了嘆息道:“我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呢,但是我時時不敢忘記,自己當年只不過是一介布衣,在南陽耕田以避亂世的戰禍。但先帝不惜屈尊降貴,三次來到我的草廬問我天下大事。我為先帝的至誠和對天蒼生的仁愛之心所感動,答應一生輔助先帝,恢復漢室正統,讓天下的黎民都過上安泰的日子。從此君臣一心,大大小小不知道打了多少戰役,在危難中度過了二十多年,終於建立了我們蜀漢。但先帝沒多久就故去了,臨終將大事託付給我。我雖然數次出兵伐魏,但都沒有成功,實在有負先帝當年的重託啊,因此心裡無時不感到愧疚,怎麼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武侯說著便流下清淚,大帳中的眾人聽了,也都因感動而紛紛垂淚,為武侯身體日漸衰弱而傷心。從那天起,蜀漢一方將士就沒有再進攻魏營。

  2

  近日來,孔明心神一直恍惚不定。加上軍務繁忙,時常感到睏倦。這日他在閱覽竹簡時,忽而昏沉睡去。小童見狀,忙跑到帳外,站立在門口,不讓別人進入驚擾。過了一刻,丞相的弟子姜伯約來到中軍大帳外求見,聽小童說武侯小寐,就在外面等候。突然聽見裡面武侯一聲長嘯。這樣的嘯聲,在丞相年青的時候是經常有的,那時丞相還常常朗誦《粱父吟》。但丞相年老後,就漸漸的難以發出這樣雄渾的嘯聲了。姜維急進入帳中,看見武侯只是側身而已,並未醒來,姜維湊到近前問道:“老師……”

  “放心吧,我們只管飲酒,待早晨濃霧散去就回。”

  姜維聽後不明所以,但見武侯仍在熟睡中,就又退出帳外。時近八、九月,一連多日,秋風都在五丈原上呼嘯而過,令人心中難以平靜。

  一望難盡的大江之上,天色未明,霧氣深鎖。天水之間,渾然一片。茫茫然,只有幾點微光,緩緩的在江中移動。那點點微光,來自江面船上,一條長長的鐵索,沾著濃重的霧氣,將二十幾條蓋著青幔的草船鎖在一起,向江的北岸飄去。五更將近,船上發出震天的擂鼓吶喊之聲,坐在船裡的魯子敬大驚道:“你不到三更就將我叫起,來到船上,在濃霧中行到此處。將近曹營,為何要突然擂鼓,難道怕曹操發現不了我們嗎?”說著從站起身來,向船口走去。一揭船簾,唬了一跳,慌忙倒退進來。大叫道“孔明,我們今天恐怕是回不去了。”

  孔明一手輕輕搖扇,微笑道:“子敬何以這樣驚慌,曹阿滿派船來打我們了麼?”

  “那樣道好,你不知道,從對岸射過來的箭,如同飛蝗一樣的多。”說著來回在艙中左右踱步。

  孔明見了大笑道:“子敬不要憂慮,我這裡有暖酒一壺,你我喝光,天亮自然回去。”

  “呵呵……”

  姜維聽到帳內武侯笑聲,知道丞相醒來,步入帳中。

  看見武侯坐在塌之上,氣色彷彿比往日好了許多,嘴角隱約有一絲笑意,這是不多見的。

  姜維來到武侯身前,作揖行禮,口稱丞相。

  “你我何須多禮。”武侯輕輕搖頭,頭上沒有綸巾,頭髮黑白相雜,但似乎白髮多一些。時年武侯不過五十四歲。姜維看在眼裡,心下黯然。

  “我適才夢中,恍若又回到多年以前,赤壁鏖戰之時。想到那時,自己才出茅廬不久,便遇曹操百萬大軍南下,就渡江來到東吳,與周公瑾共退大敵。方才夢中與魯子敬一起隔岸借箭,竟似昨日。可是醒來,卻如同隔世,唉,真是老之將至……”

  “聽聞老師在當時,以一人之力舌戰江東群儒,草船借箭,喚東風,火燒曹營,退敵百里,如今已成天下人的美談。我又聽人講,當時的東吳大都督周瑜,風流儒雅,智慧高絕,但卻心胸狹窄,容不下恩師。倒是那魯子敬,雖無大才,卻為人厚道,與我蜀漢甚好。”

  武侯聽後,微微搖了兩下頭,又點了一下頭。姜維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周公瑾是世間奇才,胸襟謀略,並不在我之下,只可惜英年早逝,實在令人痛惜。世人都言他與我不合,不過道聽途說而已,他們哪裡知道,公瑾之後,天下再無我的知音啊。”

  姜維聽了連連點頭,心想當年恩師哭周郎,卻是真心,只是世人多疑爾。但又想,論智謀韜略,周郎即便活到今日,仍會略遜於老師吧。

  正在這時,帳外人報費褘前來,武侯請他進來。費褘見武侯施禮,面上帶有難色。武侯見狀,似乎知道不是尋常之事。心下憂慮,但並未顯露出來。“但說無妨。”武侯道。

  “丞相,東吳陸遜伐魏,因密報被魏軍所獲,無功而退。”

  武侯一聽,心知此次東吳退兵,伐魏又無勝望。一口鮮血湧上咽喉,昏厥過去。姜維、費褘二人連忙扶住,並叫小童去請大夫。過了半晌,武侯才甦醒過來。

  “老師切莫這樣憂心,我想東吳不過是一時撤退,待時機到來,還會出兵。”

  武侯嘆息搖頭:“陸遜出兵,不過是因為吳蜀有約在先,坐出樣子而已。唉,如是公瑾與子敬為都督,何愁大事不成?你們都退下吧,我舊病復發,心緒不寧,要好好歇息一陣。”

  眾人見狀,各懷心事,紛紛退出中軍大帳,只留小童一個在帳內。

  武侯躺在塌上,昏昏沉沉,一直無法入睡。帳外秋風呼嘯,讓他以為那是奔流不息的長江中,怒濤在翻滾,許多往事在腦海中一一閃現,就連早已忘卻許久,恐怕再難記起的事,也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孔明知道,自己似乎命不久矣,過往的一生,才會如此清晰的出現在腦際,難道這就是迴光返照嗎?

  想當年,自己在南陽耕種遊學,才二十多歲就聲名遠播,被龐德公譽為“臥龍”。直到先主三顧茅廬,才出山一展才學和抱負。那時的自己,雖然受命於危難之際,但君臣將士,上下一心,聯吳抗曹,爭荊取蜀,創下三分鼎立的局面,而後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直至今日,過去的人生有多少艱辛,又有多少輝煌。但,這次司馬懿拒不出戰,陸遜無心聯合,北伐又一次要失敗了。可這並算不了什麼,只要回蜀中休養生息一段,過幾年還會重整旗鼓,再出祁山。但,這一切再也不可能了。自己的生命,已經燈枯油盡,走到了盡頭。真的是這樣嗎?

  孔明想到這裡,坐起身來,喚小童更衣,要到帳外去看看。姜維在營中巡夜,見武侯出帳,於是伴隨在左右。武侯平日即使身體勞頓,行走時也從未讓人攙扶。但這日是實在不行了,只能讓自己的弟子攙扶而走。

  夜裡的風,似乎比白天更大,吹得營帳之間的篝火,來回的搖曳不止,火星不時的在寒風中閃爍。這些篝火,彷彿隨時都會在狂風中熄滅。武侯來到一個空曠處,抬起頭來仰望蒼穹,由於連日秋風漫卷,天上沒有一絲雲彩。月光澄明,照得人心也分外敞亮。武侯好久沒有望見這樣美的嬋娟了,是啊,中秋佳節就要到了,不然月怎麼會這麼大,這麼圓呢?武侯不禁想起蜀中的家,妻子、兒孫、居室、還有那八百棵桑樹。月光清冽,星斗漫天,羅列在無垠的蒼穹之上。人間萬物何其渺小,武侯想,人的一生,不過幾十載,卻為名利權勢,爭鬥不休。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而已。最後留下的還是那滾滾長江,清風明月。

  姜維怕秋風吹透武侯身上的寒衣,迎風而立,儘量把風擋住,以免恩師受寒。突然的感到武侯身體一顫,趕忙又伸手扶住。

  “老師,您……”

  “我的生命就在旦夕之間了。”武侯平靜而略帶悵然的說。

  “怎麼會如此呢?”儘管姜維也知道恩師恐怕不久於人世,但聽武侯親口說出,心裡還是難以接受。

  “我見三臺星中,客星明亮,主星黯淡,連輔星也昏暗無光。天象如此,我的命怎麼還會長久呢?”

  姜維不知道如何勸解,只有試著問:“雖然天象如此,但應該還有辦法挽救吧?”

  “或許可以吧。”武侯沉吟道。“我們先回帳去。”

  孔明回到帳中,又咳了幾次血,姜維一直陪在身旁,直到三、四更時,孔明才睡下,姜維離去。臨走前吩咐小童,如果丞相病情有異,立即前來告之。姜維來到帳外,抬頭望見孔明曾指給他看的將星,暗淡無光,彷彿像油燃盡的燈要熄滅了一樣。這時風聲大起,讓他不禁想到二十多前年,他聽聞的孔明在赤壁大戰時的事來。

  大江之上,波濤洶湧。白色的浪頭拍打著水中的戰船。

  天是青的,江是綠的。紅的鮮血,順著船沿流入怒濤之中。

  曹吳兩軍的將士,正在江上奮死拼搏,箭矢橫飛,殺聲震天。戰士染血的屍首,不斷的落中江中,被浩淼的江水瞬即吞沒。遠處的山頂之上,有一相貌俊美、英氣不凡,身著銀盔金甲之人,面對江上驚心動魄的廝殺,泰然自若,只見他向後將手一揮,鳴金之聲響起,江中追趕曹營大將文聘的韓當、周泰二人,迅即向岸邊撤回。這一仗勝了。周瑜心下甚為得意,隔江遙望曹軍水寨,幾百只戰船都用粗大的鐵鏈鎖在一起,走在上面的人,如履平地。周瑜對周圍的東吳眾將說:“江北曹操的戰船如同蘆葦般密集,而阿瞞又多計謀,我們該如何破他呢?”眾將無言已對。這時只見對岸水寨的中央黃旗被狂風吹斷,飄落江中。周瑜大笑道:“這是曹軍不祥的預兆啊!”

  不曾風起時,周瑜身旁的旗角打在他的臉上,眾將只聽都督大叫一聲,便向後倒去,口中吐出大片鮮血。

  “公瑾!”這時孔明突然從夢中驚醒。小童正在瞌睡,慌忙站起來。

  “相爺,您怎麼了?”

  孔明微笑道:“沒什麼,只是夢中見到旗杆被風吹斷了。”

  “這可不是好兆頭啊,記得那年風把庭前松樹吹折,相爺佔了一課,原來是趙子龍老將軍病逝了。”孔明聽了,不禁一怔。

  小童知道自己失言,連忙跪下,“小子胡說,請相爺不要責罰。”

  “你起來吧,童言無忌,我不怪你。”孔明打發小童出去叫姜維,但昏沉間又睡去了。

  東吳大都督周瑜,因想不到破敵之策,心憂而病,已經有三日了。魯肅見狀,找到孔明說:“周都督一病不起,這該如何是好啊?”

  孔明笑著說:“公瑾的病,我可以醫好。”

  魯肅聽了,忙拉著孔明去見周瑜。周瑜見二人來看望,叫左右扶起坐在塌上。孔明走到近前查看病情,說道:“幾日不見,公瑾怎麼病得這樣厲害?”

  周瑜搖頭道:“人有旦夕禍福,這豈是人自己可以說了算的。”

  孔明笑道:“天有不測風雲,人又怎麼能想的到。”

  周瑜聽了,觸動心事,病痛又發作起來,呻吟道:“我心中煩悶,氣息不順,看來這病是不容易好了。”

  孔明正色道:“我有一方,能叫都督氣順。”

  周瑜立即精神一振,說道:“你先不要說,我們各取一筆,把藥方寫於手心之上,看看是否一樣。”孔明答道好。待兩人寫完,同時伸出手來,卻看見十六個一模一樣的字: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兩人看罷,相視而笑。孔明道:“我可為都督借三日三夜東南風。”

  魯肅不明其意,問道:“你二人因何發笑,都督有病在身,怎可……”

  “子敬不知,我的病,已然痊癒了。”周瑜大笑說道。

  “孔明是什麼方子,一看便能讓人病痛痊癒,真乃神人也!”魯肅說著,要看二人手上的字。

  姜維立於武侯塌前已半個時辰,武侯才轉醒過來。“老師,您醒來了?”

  “伯約啊,為師近日睏乏的很,不知不覺的就昏睡過去,連連夢到以前的事,看來當真是……老了。”姜維聽出話中意思,心下悽然。

  “不知道老師適才又夢見何事?”

  “我夢見當初在赤壁大戰時,借東風的事。”武侯說道。

  這句話觸動姜維心中所想。於是說道:“伯約聽說老師在隆冬之際,借得三日三夜東南大風,以火攻盡破曹孟德百萬大軍。既然恩師有此呼風喚雨的本領,何不設法延命?”

  武侯輕輕笑道:“當日東風,並非是我喚來,只是我於多日前仰觀天象,知悉那幾日必然有東南風,才說與周公瑾,令他心寬。但我少年學藝時,確曾學過祈禳之法,但不知天意若何。”

  “老師不妨一試,時值兩軍相持,若老師此時離我等而去,蜀漢不保啊。況且漢室還未恢復,天下尚未一統,這還需要老師帶領我蜀漢君臣來完成先主的遺志啊!”

  武侯點頭,令姜維準備祈禳之事。姜維領命,從這天以後,領四十九人,每到夜間在武侯帳外守護,不讓閒雜人等進入。

  司馬懿自從孔明送來女人衣服羞辱,上表請戰,魏帝詔令堅守不出後,一直軍務清閒,這日晚間月色大好,踱出帳外仰觀天穹。見孔明將星闇弱,心中大喜。次日叫來夏侯霸,吩咐道:“我昨夜觀孔明將星離位,將不久於人世,你帶一千兵士去蜀營探哨。如果無人出來應戰,必是孔明病重。我魏軍將士就可以大舉攻蜀,以雪多日不戰之恥。”

  夏侯霸領命而去。

  3、

  武侯白天計議軍機大事,晚上在帳中祈禳,這樣過了六日。

  這天夜裡,一直在外守候的姜維入帳,看見主燈明亮,心中欣然。向武侯道:“老師一片誠心,感動上蒼,看來過了今夜,您就無大礙了。”

  武侯也很高興,頷首微笑。

  這時突然帳外傳來喊聲,武侯忙道:“伯約,出去看一看,是否魏軍來襲營。”姜維領命,剛要出去。只見魏延慌忙闖入帳內,外面的秋風隨之吹拂進來,竟然將主燈撲滅。姜維和魏延都大吃一驚。武侯的寶劍從手中脫落,只聽得一聲長嘆。魏延嚇得跪在地上,磕頭請罪。姜維怒不可遏,拔劍要殺魏延。武侯攔住他說:“生死有命,不要怪罪文長。況且主燈已明六日,我還可多活半載。”

  姜維壓下怒火,將寶劍入鞘。

  武侯對魏延說:“司馬懿料定我重病在身,所以派人來探聽虛實,你出去迎敵,好讓他們知道我沒有大礙。”魏延鬆了一口氣,退出帳外,已經嚇出一身冷汗。帶人殺出營寨,見到夏侯霸領兵前來,心想都是這廝害我差點賠掉性命,領軍一陣衝殺,把魏軍追到二十里外,才回蜀營,總算出了心頭一股怒氣。夏侯霸回見司馬懿,說了被魏延迎擊之事。司馬懿又觀星象,心中只是疑惑不已。

  武侯帳內,魏延出帳走遠,孔明才吐出一口鮮血,臥倒在塌上。姜維見狀,含淚跪在膝下:“老師……”

  武侯擺了擺手,用微弱的聲音說:“我剛才說還可多活半載,是為了騙過魏延,此人武功智謀兼備,又是前朝五虎上將,生性高傲,目空一切。今日有我在,雖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敢造次。如果知我將死,必會圖謀造反。因此我先將其穩住。我自知已無力迴天,祈禳之法,只可暫保將星不落,瞞過司馬懿,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說到這裡,又咳出鮮血,又了一會,方才止歇。又說道:“我今日身體不支,難以交代你日後的大事,你先回去,明日清晨過來,我授你機密要事。”

  姜維拜伏,含淚出帳。武侯精神恍惚,片刻又昏睡過去。但帳外風聲呼嘯,難以成眠,幾次醒來睡去,又作了好些個夢。

  孔明六出祁山時,已經五十有四,過了知天命的年歲。

  二十七年前,南陽臥龍崗上,正值隆冬季節,白雪紛飛。昔日青翠的竹林和金黃的田地,也都覆蓋上了白白的一層棉絮。銀白世界中,只有幾枝寒梅,開著紅似火的花,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

  在風雪之中,只見崗上卻有三匹馬,上坐三個穿著厚厚斗篷的人,向銀妝的樹林中一處草廬而去。只見其中一個燕頷虎鬚的人說道:“天寒地凍,這麼老遠見那個沒有用的人作甚,還不如回新野避避風雪。”只見中間那人說道:“翼德,正是這樣寒冷的天氣,我等出來拜訪,才足以讓臥龍先生知道我們的誠意啊。如果三弟你怕冷,可以先回去。”張飛對玄德道:“大丈夫死都不怕,怎麼會怕冷呢?只是怕哥哥這次又要白跑一趟。”

  玄德公說:“不要多言,只隨我去就是了。”

  劉、關、張三人快到茅廬時,聽到路旁酒店裡兩個人作歌,玄德公聽後,下馬來到店內,對作歌的人作揖道:“我乃劉豫州,欲訪臥龍先生,不知二位可是?”

  那個長著長鬚的人答道:“我們二人都不是,我是穎州石廣元,這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公遂邀二人同去臥龍先生茅廬,二人以庸懶為名推脫。玄德公只好告辭上馬,與雲長、翼德一同來到臥龍崗上的茅屋前。玄德公下馬,敲門。只見一個童子出來,看著來人記得是上次來的劉皇叔。玄德公道:“先生今日可在家嗎?”

  童子應道:“正在堂上讀書。”

  玄德心中甚喜,與童子一同入內。來到中門,看見上面一幅對聯寫道:“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玄德點頭道:“真是賢士啊。”

  這時忽然聽到有吟詠的聲音,向裡面望去。只見一眉清目秀,風度儒雅的少年,正在吟道:“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玄德心想,臥龍先生似乎早有出山之意,只是一直沒有遇到真正的名主禮賢下士,我這趟是來對了。於是上前施禮道:“劉豫州久聞先生大名,前日拜會,不曾相間。今日特意冒雪而來,見先生真容,實是三生有幸。”

  那少年忙答道:“這位可是劉皇叔,我並非臥龍,而是臥龍的三弟諸葛均。”

  玄德又問:“先生是否在家?”

  諸葛均應道:“二哥與崔州平相約,出去閒遊,我也不知道何日回來。”

  玄德又嘆道:“我與先生的緣分真如此淺薄麼,兩次拜訪都不得見。願借紙筆留書先生,以表示我的殷勤誠意。”

  玄德留下給孔明的字,遺憾的與關、張離去。石廣元與孟公威望著玄德公在風雪中遠去的背影,對孔明說:“劉皇叔是當世英雄,冒雪來拜會,你因何不見?”

  孔明搖扇道:“看其誠意,察其舉止。”

  孟公威道:“劉豫州轉戰二十餘載,素有仁愛之名,徐元直也曾投效,你還有何慮?”

  孔明搖扇,笑而不語。

  孔明回到家中,諸葛均將玄德公留下的字交給他看。這時孔明的夫人也從後堂出來道:“我適才見過父親,他說劉皇叔正是你應該投效的明主。只是兩番來見,都無緣而歸。恐怕心灰意冷,不會再來了。”

  孔明望著手中紙上玄德公的字說:“他若真是為天下蒼生,必會再來。我的三分天下之計,只會交付給想拯救天下黎民於水火之中的仁義之士。如若遇不到這樣的名主,我寧可一輩子在這裡耕田,老死一直當個臥龍。”

  寒冬漫長,積雪豐厚。但光陰荏苒,樹上枝頭,嫩芽開始吐出新綠。玄德公自從上次到臥龍崗未見孔明,心中一直惦念。時值冬去春來,選定吉日,戒齋沐浴,比前兩次更加鄭重的去謁見孔明。

  玄德公與關羽、張飛二人,來到臥龍崗半里外時,便棄馬步行,此時正好遇見諸葛均。玄德公問孔明是否在家。諸葛均回答道:“昨天晚上恰好回來,今天將軍來的正好。”說完就走了。張飛在一旁說道:“此人可真無禮!”玄德道:“大凡有才學的隱士都是這樣,我們不必計較。倒是這回我終於可以見到臥龍先生了,這可真是天下蒼生的大幸啊。”一邊高興的說著,已經來到了莊前。這回開門的又是童子。

  “煩請童子轉報,豫州劉玄德來拜訪。”玄德公道。

  “皇叔,我家先生正在草堂上睡午覺,還沒有醒來哩。”童子答道。

  “原來是這樣,那先不要通報吧。”玄德公小聲說道。又吩咐雲長和翼德在門外等候。自己跟小童輕步來到堂內。只見一人背向著外,正在塌上睡覺。玄德心想這一定是臥龍先生了,心情激動的一時難以形容。於是屏息靜氣的在堂下臺階默默等待。這樣過了半晌時間,孔明都沒有醒來的樣子,而玄德卻一直站著靜等,絲毫都沒有怠慢和厭倦的意思。但門外的關、張等了半天,也不見內面有什麼動靜,就從門外來到堂內。張飛看見孔明還沒有醒來的意思,生氣的說:“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到後屋去放一把火,看他起來不?”

  “休要胡說。”玄德低聲道:“你二人依舊到外面去等,且不可驚擾了先生。”翼德還要吵嚷,被雲長拉將出去。這時只見孔明在塌上翻了一個身,玄德心喜,以為孔明就要醒來。但卻只換了個姿勢,就又睡去了。“先生……”童子剛要往下說,玄德公忙道:“先不要驚動先生,我再等片刻無妨。”

  這樣又過了一個多時辰,孔明方才醒來。

  只見口中吟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意遲遲。”

  他這一醒來所吟的詩句,不但把此時,就連將來的一生,也都說著了。孔明翻身問童子:“是不是有客人來了?”

  童子答道:“劉皇叔已經等候多時了。”

  孔明斥道:“何不早報與我聽。”於是入後堂更衣,又過了大半晌,才見出來。玄德公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身披鶴氅,頭帶綸巾,氣韻風度,宛若仙人。

  玄德作揖道:“漢室末裔,豫州劉備,久聞先生大名,兩次來訪,均未得見,今見先生真容,實乃三生有幸。”

  孔明從容還禮:“南陽野人,疏懶成性,蒙將皇叔次駕臨寒廬,實不敢當。快快請坐,童子獻茶來。”

  兩人寒暄過後,孔明又勸玄德公飲茶。飲畢。孔明才道:“昨日我遠遊歸來,才見皇叔上次來時留下了書信,蒙皇叔不棄,屢次邀我共圖大業,可我年紀尚輕,學識淺薄,恐怕難以擔當重任,要辜負皇叔的一番厚望了。”

  玄德公道:“水鏡先生和徐元直都向我推薦先生大才,豈會有錯?請先生不要吝惜賜教在下。”

  孔明故作難色道:“水鏡先生和元直兄都是當今世上的高士,而亮只不過是一個耕田的懶散之人,怎麼敢妄談天下的大事。皇叔怎麼捨棄珠玉,反而來求頑石呢?”

  玄德見孔明一再推辭,心下著急,懇切的說:“先生您有經世的才幹,怎麼甘於就這樣在鄉間度過一生呢,請您務必要以天下蒼生為念,賜教我安邦濟世之道。”

  孔明心想,要見他的真心,現在還不可以答應。於是說道:“我想聽一聽皇叔的志向。”玄德向四周看了看,孔明讓小童退下,並囑咐在門外守候。

  “這裡只有我和皇叔二人,但講無妨。”

  玄德公慨然說道:“漢室的江山衰微,奸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備雖然自不量力,但卻想伸張大義於天下,只可惜才疏學淺,又無智謀之士輔佐。雖然已界天命之年,卻一無所成,只能寄人籬下。先生,請你務要幫我。”

  說到這裡,就要起身下拜。孔明一把扶住,直言道:“皇叔言重了。自從董卓亂政以來,天下英雄莫不揭竿而起,而惟獨曹操佔盡天時,挾天子以號令諸侯,割據中原,兵多將廣,不可與之爭鋒。東吳孫權佔盡天險地利,易守難攻,可以與之結盟。而皇叔為漢室宗親,以信義著稱於天下,借人和之利,可穩佔荊州,一但天下有變,再恃機奪取西川。與曹吳成三足鼎立之勢。”

  說著,取出一圖,鋪在席間。又說道:“這就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我奉與皇叔,日後取得此地,東可聯吳,北可拒曹。”

  玄德聽了,茅塞頓開,避席拱手道:“先生之言,讓我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可是,荊州劉表,益州劉璋,與我同是漢室宗親,我怎麼能奪同宗之地呢?”

  孔明道:“皇叔問我天下大事,我已悉數告之,日後如何,全靠皇叔自己。”

  玄德見孔明不願出山相助,說道:“劉備雖然名聲小,德行淺,但求先生出山相助,一定恭聽教誨,莫敢不從。”

  孔明收起席上地圖,轉身說到:“既然如此,皇叔可依我剛才所說,去取同宗的荊益二州?”

  玄德猶豫片刻道:“如能得先生之助,實乃備之萬幸,但要為成基業,同宗操戈,實有違仁義,備難以從命。”

  孔明嘆道:“皇叔仁義,亮欽佩之至。但如今天下大亂,非有曹操負天下人之心,難成霸業。今亮見皇叔如此婦人之仁,實難相助,還請回返,日後莫來相擾。”

  玄德公見孔明執意不肯出山,知道復興漢室無望,心中悲慼。垂淚道:“先生不出,天下的蒼生還要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啊。”言罷,淚水沾溼把衣襟都沾溼了。

  孔明見玄德心意至誠,真是心懷仁義之士。遂拜到玄德面前:“亮不才,方才出言,只為試探皇叔是否真有仁義之心。當今天下,適逢亂世,群雄割據一方,戰事不斷,黎民悽苦。亮雖居於鄉間,但心繫天下,唯盼一明主出,以天下蒼生為念,救民於水火之中。皇叔一片至誠相邀,亮乃以小人之人度之,實慚愧也,如皇叔不棄,願效犬馬之勞,供皇叔驅使,永不悔今日之言。”

  玄德感動,忙將孔明扶起:“先生肯助我,實乃天下萬民之幸。只是荊益二州,備實不忍相取。”

  孔明笑道:“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於人世;劉璋非並立業之主。荊益二地歸主公所有,乃天意也。”

  玄德聽罷放心,招雲長、翼德將來時所備禮物奉上,孔明不受。

  玄德道:“這並非聘禮,只是略表我的心意而已。”

  臨行之時,孔明對諸葛均說道:“我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今日追隨而去。待我走後,你要在此安心耕作,不要讓田地荒蕪。等我功成的時候,還要回來。”

  諸葛均答道:“是。”看著孔明隨劉備三人離去。心下想到,二哥此去,恐怕再無回來之日。這時在酒店的孟公威對石廣元說道:“可嘆,從而孔明再無清閒之日,如我等這樣下棋飲酒。”

  石廣元道:“孔明早已洞悉天命,奈何生在亂世,雖有經世之才,可出相入將,但到頭來,仍不免一場空啊。”

  4

  武侯二十七歲隨先主劉備出山,到六出祁山,屯兵五丈原。已經五十四歲,半生戎馬,當生命將盡之時,回首過往,頓有萬事皆空之感。先主劉備,關雲長、張翼德、趙紫龍,皆已故去多年。就連曾經的對手曹阿瞞,盟友周公瑾,也都不在人世。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蓋世功業,在時間長河的浪濤中,也都不過是一朵朵逝去的浪花而已。百年之後,當一切成為歷史,回首前世,不過成為笑談。

  武侯想到此處,心中甚是悲哀。生命對於他,早已不再重要。但過往的崢嶸歲月,如果真的會成為虛無,那麼自己當年為何還要隨劉皇叔出山,而不在臥龍崗當一個與世無爭的隱士呢?石廣元、孟公威、水鏡先生,龐德公、岳父黃承彥,他們都過著閒雲野鶴一樣的生活,飲酒賦詩、鼓琴高歌。遠離塵世的紛爭,那可真是神仙一樣的生活。臥龍、風雛,皆是世之奇才,龐德公曾說,能得到這二人中的一個,就可以得到天下。可到頭來,龐士元殞命落風坡,諸葛孔明也要將逝於這五丈原了。

  武侯病重,已經無法站起走路了。但他還想再看看蜀漢的營寨,看一看隨自己一共從川蜀出來的將士們。孔明坐在小車上,姜維等人伴隨左右,每個人都心情沉重。蜀漢的丞相雖然命在旦夕,卻依舊手握羽扇,頭帶綸巾的出現在蜀中兒郎們的面前。“丞相!”“您看我們來了”,“您要保重身體啊”。聽了將士們的話,武侯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微笑。只要將士們看見羽扇綸巾,無論處於什麼險境,心中都不會驚慌失措。大漢丞相諸葛孔明神機妙算,戰無不勝,只要丞相在他們的中間,蜀漢的大軍就一定不會敗。在眾將士的心中,武侯就是一則不敗的神話。

  秋風呼嘯,吹得人們徹骨生寒。

  “丞相,請回帳吧”。旁邊的人勸道。

  “眾人都回去吧,伯約,你推我到高處,我要看一看軍民屯田的地方。姜維只得遵命,將小車推到一處高坡之上。放眼望去,瑟瑟秋風之中,金色的麥浪在田地之中翻滾,武侯不禁又想到滾滾的長江。蜀漢的士兵與農人又在一起,正在收割新熟的麥子。武侯不知是因為風大被沙子迷了眼睛,還是又想到了什麼,兩行清淚從滿是皺紋的眼角流下來。

  “老師,您……”身經百戰的姜維,也不禁流下英雄兒郎的淚水來。

  “伯約,我蜀漢弱,而曹魏強。你可知道我為何要屢次出兵伐魏?”

  “曹魏佔據中原,國富兵精,我蜀漢偏安西南,雖川中有天府之稱,但地域不廣,人口稀少,畢竟無法與之相比。老師聯吳抗曹,實乃是以攻為守。只有我蜀漢主動攻魏,才可穩保天下三足鼎立之勢。”

  武侯微微點頭道:“說的好,推我回帳吧。”姜維將小車推回中軍大帳。

  武侯屏退左右,帳中只有二人時,武侯道:“我剛才問你為何伐魏,你答以攻為守,足見你對天下大事甚是明悉。但蜀弱曹強,乃是事實。北伐勞民傷財,朝中多有怨言,而後主懦弱,我死之後,必然貪圖安樂,廢此大計。長此以往,蜀國必亡啊。”

  姜維跪道:“伯約對天蒙誓,老師百年之後,我必力主伐魏,一日健在,承老師之意志,不忘復興漢室。”

  武侯頷首:“我本欲竭盡全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一統天下。讓百姓過上安泰的日子,但奈何無力迴天。我將生平所學,著書二十四篇,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今日皆傳授給你,希望日後精研,不負我之重託。”

  姜維哭跪而受。武侯又授其製造連弩之法。又喚馬岱、楊儀入,親授錦囊、密計。待都安排妥當,便又累極而倒。到了晚上,清醒過來,叫人連夜奏報後主。後主大驚,忙命尚書李福前往五丈原詢問後事。李福星夜來到五丈原後。武侯涕淚對眾人說:“待我死後,你們要竭力輔助後主,國家的法度,不可更改,我所用的人,也不可以輕易更換。我把兵法都傳授給了姜維,他會繼承我的遺志,為國家出力。”說完,把遺表交給李福,讓他帶給後主。諸事交待完畢,武侯還要回到營寨中察看一番,也許,這是最後一次了吧。武侯依舊坐著小車,看見營帳排列井然有序,將士克盡職守,心中甚是寬慰。這時已是夜間,月明星稀,武侯仰頭,遙指一星道:“這就是我的將星。”眾人一看,那顆將星光芒暗淡,搖搖欲墜。眾人唏噓,且有涕聲。

  “再也無法臨陣討敵了,蒼天啊……”武侯大喊一聲,昏厥過去。

  眾人急忙送回帳內。過了許久,武侯轉醒過來,抓住姜維的手問道:“若知伐魏無功,還伐乎?”

  姜維不知如何回答。武侯道:“千古之後,蜀魏俱無,萬事皆休。英雄功業,付之流水。然惟有天地之中,清剛之仁義之氣久存。勝敗乃過眼雲煙,伐魏保蜀,重振漢室,恢復中原,乃天下黎民之所向,仁義之所歸。蜀漢雖弱,但一日伐魏,可昭天地日月之光輝,顯人間不滅的正氣。此我當日誓隨先主,受命危難之衷也。蜀漢立國,亦全憑於此。切記,切記!”言畢又不醒人事,姜維始知武侯之志,日後力主伐魏,不忘先烈之遺志。

  武侯再醒來時,看見李福跪在塌前,道:“我已知你的來意。”

  李福哭道:“我奉天子之命,問丞相百年之後,誰可託付大事?”

  武侯答道:“蔣琬可當大事。”

  又問:“公琰之後,誰可接任?”

  答:“費褘”。

  再問:“文偉之後,還誰可任?”武侯不答。

  眾人近前一看。一代大漢丞相,諸葛武侯,已然長逝。

  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滂沱大雨從天而降,似乎蒼天也為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漢賢相而流下淚水。

  魏國大都督司馬懿,忽聞帳外風雨大作,出去一看,見一赤紅的大星,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入蜀營之中。大喜道:“孔明死矣。”立即派人前去蜀營探看,回報說蜀兵已經盡皆撤退。

  司馬懿頓足說:“諸葛孔明真的死了,速速去追。”乃領兵親自追趕。一直追到一處山腳下,望見蜀軍正在前方,心中甚喜。

  這時只聽見一聲炮響,喊聲震天,蜀兵回旗返鼓,樹影之中飄出一支大旗,上面寫道:“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幾個大字。

  司馬懿嚇得面無血色,再一看時,蜀軍眾將擁出一輛車來,上面端坐一人,羽扇綸巾,鶴氅皂絛。司馬懿嚇得肝膽俱裂,大叫一聲:“我等中計!”勒馬便逃。魏兵見主帥逃走,也嚇得魂飛魄散,丟盔棄甲。一直逃了五十多里。

  姜維見狀,不禁含淚嘆道:“老師雖逝,但羽扇綸巾仍可嚇退司馬仲達,這就是長存宇內的浩然正氣啊。”

  尾聲

  大漢丞相諸葛亮死後五十年,魏、蜀、吳三國歸晉,天下一統。

  千年之後,詩聖杜甫入川,路過武侯祠堂,為武侯一生壯志未酬而感慨道: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