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有利

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被欣賞。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是有利的。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必須要具有寬廣的胸襟和無私的勇氣,當然這其中還需要一種超然的智慧。欣賞他人,對於管理者來講是具有愛才之心、容才之量;對於普通人來講是助人之難、解人之惑。有的時候,這種欣賞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他人的命運。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有利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於用人。他手下有兩個很得力的干將——管仲和鮑叔牙。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兩人相約一同去齊國謀生。當時齊國國君齊襄王有兩個弟弟,一個是公子糾,一個是公子小白。

說來也巧,管仲和鮑叔牙到齊國之後,居然分別做了這兩人的老師。齊國內亂之時,齊襄王被殺死。為了當新國君,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了起來。最後的結果是公子小白當了國君,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齊桓公。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有利

當上了國君的齊桓公問鮑叔牙對治理國家有什麼高見。沒想到鮑叔牙說:“您需要一個才智過人的賢人來幫助。”於是就推薦了公子糾的老師管仲。當初,管仲為了幫助公子糾取得齊國王位,曾對公子小白放了一箭,只是那支箭沒要公子小白的性命罷了。鮑叔牙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他對齊桓公說:“管仲的才能超過我十倍,您要是不記前仇,真心實意請他來,不但能治理好國家,恐怕其他各國也得聽您的指揮呢!”

聽了這番話,齊桓公決定摒棄前嫌,請管仲來幫助自己。果然,管仲對齊桓公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他效忠於齊桓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僅用幾年的時間,齊國就富強起來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齊桓公的優秀品質。他除了能容天下事之外,還有寬廣的心胸,能容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最後,終於達到了“人才為我所用”的目的,也使自己的國家繁榮昌盛起來。

歷史上凡是成就了一番大業的人,大多都是一些心胸坦蕩、襟懷寬廣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胸懷坦蕩,才使得他們除了自己還能容下別人,從而發現別人的優點。現實生活中,我們看一個人是不是心胸寬廣,就看他是否懂得欣賞他人。

培根曾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學會欣賞他人,才能廣納賢才,增長自己的才幹,壯大自己的隊伍,從而在使自己變得更睿智的同時讓團隊的力量也更加強大。所以說,只有欣賞他人才能從他人身上發掘出值得自己欣賞的東西,也才能讓自己與別人更加容易相處。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有利

伯樂之所以能不同於他人,尋找到識別千里馬的方法,就在於他們善於觀察、懂得欣賞,能看到馬身上具備的特點。劉備能“三顧茅廬”,也在於他深深瞭解諸葛亮身上的優點,並懂得欣賞這些才能。“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就表明了龔自珍對有不同才華、不同能力的人的欣賞。

有一位作家去某餐館用餐,這家餐館的老闆走到他的面前,問他:“你還記得我嗎?”作家想了半天說:“記不起來了。”這時候,老闆拿來了一張20年前的舊報紙,上面有一篇文章,是這位作家曾在一家報社當記者時寫的,內容講的是一個小偷的手法非常高超,曾經作案上千次,從未失過手。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有利

不過最後他還是栽在了一個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的末尾,作家感嘆道:“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的小偷,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會有所成就吧!”接著,老闆說了一番讓作家異常震驚的話:“我就是那個小偷,正是你的這段話引導我走上了正路。”

即使是個小偷,作家也從他身上看到了優點,由此看來,欣賞別人是多麼重要。所以,為了我們的工作更加順利,生活更加愉悅,事業更加成功,讓我們學會欣賞別人吧!欣賞你的主管,你不會再對他的說教充滿牴觸;欣賞你的下屬,不僅他的工作會更加努力、出色,你也心情愉悅;欣賞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和諧,合作也會更加融洽;欣賞你的愛人,縮小他們的缺點,放大他們的優點,你們的愛情會更加甜蜜;欣賞你的孩子,他會變得更加聰明、自信……

人們常說“賞物,養身;賞人,養心”。如果人學會了欣賞他人,對別人那是一種讚美與激勵;於己則是學習、提高。既然是益人又益己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於人於己都有利

“優秀的人總是相互欣賞的。”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常常這樣對學生說。因此,不要吝嗇對他人的讚美,學會去欣賞他人吧!在欣賞中,你會看到他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進步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