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經濟、互聯網診療、監管創新……今天的發佈會聚焦這些“雲上”主題!

今天上午,上海舉行第67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邀請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平,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葛平、市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陶愛蓮介紹上海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及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處處長尹欣主持新聞發佈會。來看文字實錄↓


在線經濟、互聯網診療、監管創新……今天的發佈會聚焦這些“雲上”主題!

鄭錦:一、病例情況。4月12日0—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11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治癒出院8例,其中3例來自意大利,2例來自西班牙,2例來自英國,1例來自美國。11例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均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已追蹤同航班的密切接觸者90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


這裡說明一下,4月10日俄航SU208航班抵滬後,上海海關即實施登臨檢疫。疾控部門第一時間對海關排查發現的染疫嫌疑人開展核酸檢測,檢出51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之後,對該航班其他疑似病例進行第二輪核酸檢測,有9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經組織市級醫療救治專家進行會診,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共診斷為確診病例60例,均已及時送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集中隔離治療。同機其他旅客已全部落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


4月12日0—24時,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至4月12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279例,治癒出院118例,在院治療161例(其中1例危重)。待排查的疑似病例36例。


截至4月12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9例,治癒出院328例,死亡7例。在院治療的4例病例,1例從危重症轉為重症,2例從重症轉為輕症;尚有1例危重。沒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截至4月12日24時,沒有在醫學觀察中的無症狀感染者。


本市始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措施,既把防範境外疫情輸入作為重中之重,又強化各項防控措施、加強社區管控。截至目前,本市只有1例境外輸入性病例的關聯病例,一週前已經治癒出院。


今天上午又有12位患者出院,其中7位中國籍、2位英國籍、1位加拿大籍、1位哥倫比亞籍、1位美國籍,7位男性、5位女性,均為境外輸入性病例,明確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轉入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治療,在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下,經專家組評估,認為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於今日出院。為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醫療機構將對患者開展必要的隨訪觀察。


二、醫療救治情況。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療救治。完善發熱門診常態化建設,加強患者分類管理。


統籌全市醫護救治力量、醫療設備,支持定點醫院做好收治。目前所有境外輸入性病例都在定點醫院收治,根據病情實行分類治療和中西醫綜合治療,除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基礎疾病較多,病情危重外,其餘病例均為輕症,病情穩定。本市已經制定了預案,儲備了後續醫療資源,能夠滿足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需要。


各級醫療機構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診療服務”,通過多種措施降低醫院人員密度,落實門診“一人一診室”管理,嚴格住院患者陪護管理,降低傳播風險。在做好院感防控、保障醫療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開展日常醫療服務,更好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


在線經濟、互聯網診療、監管創新……今天的發佈會聚焦這些“雲上”主題!

吳金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經濟、新產業發展,4月8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滬府辦發〔2020〕1號,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下面,我就《行動方案》向大家介紹三方面內容。


一、關於在線新經濟內涵和《行動方案》起草背景。在線新經濟是藉助AI、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製造、商務金融、文化消費、教育健康、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線、智能、交互”特徵的新業態新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所感,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產生活模式,在線新經濟在抗疫期間不斷孕育發展,呈現出蓬勃興起態勢,也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熱點。


企業和市民感受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線辦事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一網通辦” “一網統管”“市企業服務雲”“市投資促進服務平臺”等為企業提供不見面服務,“市企業服務雲”已成為企業諮詢和反映訴求的重要通道,日均訪問量達平時的5倍以上。


二是在線服務加速監管制度創新,互聯網醫院、智能醫療設備、網絡出版等領域加快鬆綁,聯影醫療研發的“智能天眼CT”產品下線後,第一時間即應用於抗擊疫情第一線。


三是在線技術正在重塑產業發展格局,AI、5G、大數據、北斗等技術跨界深度融合,數字賦能產業發展,比如,商湯將AI算法用於巨哥電子熱像測溫儀,依圖科技開發了基於CT影像的 “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


四是在線新業態煥發企業發展活力,生鮮冷鏈、遠程醫療、在線視聽等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叮咚買菜、嗶哩嗶哩、喜馬拉雅等企業發展迅猛。


上海作為一個特大型的城市,產業門類齊全、企業創新踴躍、應用場景豐富,應該說上海具備新經濟新業態率先萌發和成長的“肥沃土壤”,只要我們採取包容鼓勵的態度,多給一些“陽光雨露”,一定有助於新經濟的加速發展,有利於創新企業和創新產品的茁壯成長。這次為了應對新冠疫情,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我們順應疫情期間的生產生活以及消費需求變化,制定發佈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的《行動方案》,就是要把這段時期湧現出的好做法加以固化和推廣,打造經濟發展新場景新動能,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轉型升級。


二、關於《行動方案》總體考慮和行動目標。《行動方案》突出三方面考慮:


一是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和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智能軟硬件及裝備等創新產品的研發應用,佈局新型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著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二是打造新經濟場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圍繞重點領域,規模化推出應用場景,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加快培育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


三是創造新制度供給,營造新經濟營商環境。產業部門和監管部門形成合力,探索建立“沙盒監管”等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優化在線新經濟發展的制度供給。


《行動方案》具體分為四部分23條。首先,明確了4個“100+”行動目標。聚焦一年,著眼三年,到2022年,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具體是:集聚“100+”創新型企業,聚焦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三方面要求,加快培育100家以上高成長性創新企業,聚焦支持10家左右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發展;推出“100+”應用場景,集聚用戶流量,催化在線新經濟發展;打造“100+”品牌產品,推動新產品先行先試,加快創新產品市場化和產業化;突破“100+”關鍵技術,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三、關於《行動方案》發展重點和保障舉措。聚焦12大發展重點。其中,無人工廠,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聚焦發展柔性製造、雲製造、共享製造等新制造模式。工業互聯網,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建設企業專網,建設2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遠程辦公,發展無邊界協同、全場景協作的遠程辦公新模式,加快5G技術應用,提高遠程辦公效率,催生固化遠程辦公習慣,增強用戶黏性。在線金融,推動線上申貸續貸還貸、投資理財理賠等服務,探索金融和AI、大數據、區塊鏈融合。在線文娛,加速發展音頻、短視頻等網絡視聽,發展網遊手遊、網絡文學、動漫電競等互動娛樂。


在線展覽展示,推動大型展覽展示企業和知名雲服務企業共建雲展服務實體,打造雲會議、雲展覽、雲體驗。生鮮電商零售,線上建設網上超市、智慧微菜場,線下發展無人超市、智能售貨機,鼓勵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智能營銷新業態。


“無接觸”配送,推動零售、醫療、餐飲等行業應用無人配送,支持冷鏈物流、限時速送、夜間配送,發展無人駕駛運載工具,保障“最後一公里”送達。新型移動出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場景應用,鼓勵發展分時租賃共享汽車,探索自動駕駛出租車等出行新方式,打造智慧出行服務鏈。


在線教育,打造“上海微校”“空中課堂”等線上教育品牌,建設“學分銀行”,完善市民終身教育和數字化技能培養體系。在線研發設計,鼓勵網絡協同研發設計,創新個性化設計、用戶參與設計、交互設計,支持各類眾創、眾智、眾包、眾設的線上創作活動,建設在線技術交易平臺等。在線醫療,推進互聯網醫院發展,試點推廣醫保移動支付,推廣基於5G技術的遠程會診和手術,推動AI在疾病診斷、藥物研發等領域應用。


同時,圍繞智能交互技術攻關、應用場景開放拓展、創新型企業培育、品牌網絡營銷推廣、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任務,著力實施6項專項行動。在線新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發展環境和產業生態,《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統籌協調、包容審慎監管、強化公共服務、新型人才從業評價、建設在線新經濟生態園等5條保障促進措施。


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大量企業逆勢而行,敢於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探索,政府部門就是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助力市場主體迸發新活力再創新奇蹟。提出發展在線新經濟,就是希望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催生和固化疫情中湧現爆發的優質企業和品牌產品,予以更包容的監管、更開放的場景、更優質的服務、更創新的生態,合力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新高地。


在此也呼籲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誠邀海內外投資家、企業家、創業家來上海大顯身手、投資興業。我們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當好金牌“店小二”,細化落實專項支持政策,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上海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亮點、創造新標杆,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量。


——熱點問答——

把握未來發展方向,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新高地

Q

解放日報:剛才介紹《行動方案》時提到了12個重點發展領域,包括無人工廠、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等,請問選擇發展和培育這些重點領域是出於什麼考慮?這些領域和本次疫情有什麼關係?


A

劉平:前期,我們聯合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對在疫情中得到爆發式增長並有望持續發力的行業進行分析研判,同時對比2003年SARS後經濟復甦情況,可將這12個重點領域大致分為3大類:


第一類是“無中生有”,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來的新業態新模式,包括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重點體現“新”。這些領域疫情發生前規模很小,或者說是基本沒有,但疫情以來順應廣大市民對“無接觸”生產生活的需求,催生了一批新的企業和新的模式。例如,華平信息推出雲視訊平臺,共為近1000家政企單位提供雲視訊服務;叮咚買菜、餓了麼紛紛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訂單量倍增;美團點評、富友等公司推出智能儲物櫃、保溫外賣櫃,滿足社區、辦公樓的多樣化需求。


第二類是“有中啟轉”,將線下成熟的業態模式轉移到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包括在線展覽展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重點體現“轉”。受疫情影響,現場逛博物館、參加展覽會、學校上課、健康診療等線下活動基本停了,而藉助新興技術手段,實現線上服務不停步。例如,愛姆意為企業提供線上展示交易服務,幫助上下游企業實現互聯網鏈接;疫情期間,每天有大量的老師和學生在曉黑板直播課堂上學習互動;還有,徐匯中心醫院疫情期間獲得我市首張公立互聯網醫院牌照,方便患者不出家門即可獲得診療服務。


第三類是“轉中做大”,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間得到發展壯大,包括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等,重點體現“大”。這些模式疫情前已經大量存在,但因疫情產生的線上需求激增。例如,在線文娛出現井噴式增長,喜馬拉雅、嗶哩嗶哩用戶數分別同比增長30%和110%;又如,上汽通用金橋工廠無人車間實現100%焊接自動化,保障無人生產線始終“不掉線”。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穩定在5000萬以上,同比增長60%。


總的來說,這3類12個領域代表未來發展方向,但又各有特色,下一步我們將聯合相關部門通過軟件化、平臺化、智能化等技術鎖定場景應用,通過應用場景帶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固化應用場景,並在更多行業複製推廣。同時,市區聯手,積極探索有利於在線新經濟創新發展的“沙盒”監管措施,精準、連續、滾動支持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用戶流量、商業模式的在線新經濟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新高地。


依託“互聯網+”持續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Q

中新社:這次在線醫療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哪些作用,上海有哪些舉措,來推進互聯網醫院發展,完善互聯網診療服務?


A

鄭錦:上海依託“互聯網+”,通過智慧賦能,持續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高服務品質,切實改善患者體驗。在疫情防控中,積極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及時滿足市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和疫情防控需要。


一是加快全程醫療便民惠民服務發展。聚焦群眾就醫的難點,在醫院內部推進電子就診卡使用,方便患者“掃遍”掛號、就診、支付、取藥等門診全流程,實現院內就診“一卡通”。深入推進醫學檢驗結果和影像檢查資料的互聯互通互認,已實現市級醫院44項常用檢驗檢查項目跨院互認。


二是規範互聯網醫院管理,搭建網上診療服務平臺。發佈《上海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支持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允許第三方機構依託實體醫療機構設立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將“健康雲”作為上海“互聯網+醫療”公共服務的統一入口,不斷完善功能。


遵循方便群眾就近就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利用、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上海醫保、衛健部門發佈文件,及時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對基於互聯網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屬於基本醫療服務的,按照基本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執行,並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陸續推出11家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疫情發生以來,為患者在線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服務,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已累計開展診療服務1.4萬人次,開具處方4300餘張,社會反響良好。


三是開展“互聯網+”防疫服務。通過“健康雲”、“隨申辦”等生成健康碼,運用三色動態健康碼進行人員分類管理,實現“管住重點人、放行健康人”。設立“上海市發熱諮詢平臺”,開通熱線電話、心理援助熱線和“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組織127名專科醫師輪流排班,提供新冠肺炎、發熱門診等在線諮詢服務。37家市級醫院1560多名專家在線提供新冠肺炎、發熱門診及慢性疾病諮詢和科普服務,分流患者。已累計接聽熱線諮詢電話1.98萬人次,“新冠工作室”平臺瀏覽23.98萬人次;市級醫院累計互聯網訪問量239.83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一方面將大力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優勢,為市民提供更好的防疫服務和日常診療服務。另一方面將加強互聯網診療服務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繼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

Q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CGTN:如何運用金融科技創新,優化在線金融服務?


A

葛平:近年來,金融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為在線金融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上海高度重視利用金融科技促進在線新經濟的發展,今年1月8日,本市出臺了《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滬府辦規〔2020〕1號),明確提出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總體目標,並從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多項舉措。


本市充分發揮金融基礎設施完備、金融機構集聚、高科技企業眾多和場景應用豐富的優勢,積極利用金融科技開展在線金融服務創新。


如中國銀聯充分發揮“雲閃付APP”電子支付非接觸優勢,提供轉賬、零手續費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公共繳費等各類在線支付服務,疫情期間支持610家商業銀行借記卡餘額查詢、近150家商業銀行信用卡賬單查詢。


建信金科開發上線“建行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綜合運用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實現社區疫情防控移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於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浦發銀行加快完善線上金融服務,建立線上貸款綠色通道等舉措,為各類企業提供包括授信、融資、結算、理財、供應鏈金融等一攬子線上、無接觸金融服務。


國泰君安將知名專家和優秀投顧資源搬到線上,展示自身投研水平。目前國泰君安“君弘APP”日活躍度提升了70%,線上開戶數量提升了近160%。


眾安保險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展保險服務和產品創新,實現了智能核保與大數據風控,在線解決客戶問題。


支付寶開發了全國首個智能社區防疫小程序,幫助社區一線人員開展“無接觸式”出入登記、健康隨訪、疫情通知等工作。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會同本市相關部門一起,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和應用,著力促進本市在線新經濟發展。


創新監管方式,為線上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Q

澎湃新聞:為了促進在線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健康發展,市場監管部門在市場準入和日常監管等方面做了哪些相應調整?或者有什麼新的探索和嘗試?


A

陶愛蓮:市場監管局創新監管方式,為線上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主要體現在市場準入的無紙化、日常監管中的信用修復和輕微違法的免罰清單。


首先,率先在全國實現電子執照電子印章同步發放,為企業“無紙化”經營創造可能。企業在開設成功後,可以通過全國電子營業執照小程序下載電子營業執照以及電子印章。申請成功後,企業可以在網上辦理登記註冊、年報公示、涉稅事項、“五險一金”等各類業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開辦的便利程度。


截至3月底,本市共有市場主體274.35萬戶,同比增長6.8%。就3月而言,新設市場主體註冊資本(金)總量達到1884.28億元,增長了16.5%。此外,市場監管局還優化了“三品一械”廣告審批程序,完善“一網通辦”全流程服務,在線提供辦事指南、進度跟蹤、結果反饋。


開通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線上申請通道”,特種設備一般作業項目及焊接作業項目可通過“一網通辦”、上海市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試系統進行線上申請。此外,上海市場監管局近期推出了第一代專門服務企業年報的聊天機器人,幫助企業在線解答申報過程中包括股權變更、對外投資、資產擔保等各種填報問題,這在全國市場監管範圍內屬首創。


其次,推出“零跑腿、零見面”的信用修復機制,為企業復甦提供機遇。市場監管局制定了9條助力復工復產的信用修復政策。特別對生產經營疫情防控物資的重點企業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的,只要企業提交的申請及其相關證明材料齊全,書面承諾公示的信息和提供的資料真實、合法、有效,就簡化流程幫其儘快移出。比如,閔行一家企業因年報填報有誤被列異,簽訂合同時被相對方質疑信用。我們綜合其往常信用良好,沒有違法記錄等因素,通過不見面審批,幫其移出異常名錄。截至目前,全市移出異常名錄的企業,共9461戶。


再者,落實“免罰清單”,為企業發展減輕負擔。對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行政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尤其對一些“無心之過”,採取容錯機制,儘量減小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對企業招投標等重大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立案3700餘件,其中不予處罰決定的案件達400餘件,主要涉及廣告用語不規範、未明碼標價、標籤不符合規定等輕微違法行為。當然,在包容監管同時,對侵害重點企業名稱權、名譽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今年以來,累計查處保護企業名稱權、名譽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違法行為的案件200餘件。


培育壯大新興消費,推動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

Q

東方網:疫情期間,電子商務在市場供應保障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用手機下單買菜,已經成為消費者日益青睞的消費方式。請問市商務委在促進在線消費方面將採取什麼舉措?


A

劉敏:疫情發生後,電子商務憑藉線上優勢,促進了居民的消費方式轉變和企業經營方式創新。


一是新興消費發展迅速。以生鮮電商為例,一季度,全市生鮮電商平臺交易額達到88億元,同比增長167%,訂單量增長80%。在疫情嚴重的2月份,主要生鮮電商平臺每天訂單有50萬單,銷售豬肉約150噸、蔬菜約500噸。越來越多的市民使用智能手機線上買菜,訂單客單價由原來的40元增加到100元以上,有的電商平臺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了127.5%,線上訂單的比重也大幅增加。


二是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加快。電商平臺不斷賦能商圈、商街、商戶轉型升級,雲逛街、雲購物、雲展覽、雲走秀、雲體驗等新模式正在形成。如,上海時裝週聯合電商企業舉辦了全球首屆“雲上時裝週”,吸引了150多個國內外品牌參與,一週直播觀看量1100萬人次,銷售額超過5億元。再比如,有的大型購物中心和老字號企業積極探索線上直播,節假日期間銷售額成倍增長。


下一步,市商務委將按照《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有關要求,加快培育一批示範效應好、帶動作用強、市場影響大的電商平臺,培育壯大新興消費,推動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 具體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大力促進消費新業態發展。鼓勵各大電商平臺對重點商家、重點品牌入駐給予流量、數據等專項支持,積極推廣直播電商、社群電商、“小程序”電商和音頻、視頻分享平臺等新業態。同時,鼓勵電商平臺與商場超市合作,推動傳統商業企業的數字化升級改造,與農貿市場合作打造一批“數字菜場”。


二是加快發展“無接觸”配送。目前,生鮮電商企業已在全市近1600個社區安裝完成共享貨架,提高了配送效率,減少了人員直接接觸。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無人配送在零售、餐飲、酒店、產業園區等廣泛應用。在社區推廣快遞自提點,支持企業在高校、醫院、商務樓宇等實施智能取餐櫃試點,推廣無接觸式共享貨架試點範圍。


三是鼓勵發展智慧零售終端。在本市已有3萬組智能快件箱基礎上,繼續做好智能快件箱的推廣使用,加快在社區、高校、商務中心、地鐵站周邊等末端節點佈局。推動智能售貨機、智慧微菜場、無人回收站等各類智慧零售終端發展,著力提升智能化、集約化服務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