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期權星球專欄 — 權面

解讀 —

市場變化解讀

收益風險歸因分析

交易結構介紹


來源:期權星球(ID:vix-777)


3月上旬,行情快速下跌期權買方大出風頭,賣方悽悽慘慘慼戚,然而到了近兩週降波行情,買方直接就傻眼了,經常是賺了方向不賺錢,而反觀賣方卻是收穫頗豐,真可謂你方唱罷我來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期權買方與賣方之爭,就如同豆腐腦戰爭中的“舔黨”與“鹹黨”:


——買方好,五菱轉眼變大奔!

——賣方好,穩定盈利奔小康!


其實呢,買方賣方都是期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家人呢最重要的是要開開心心,因時制宜,兩者相互配合才是正道。


(噓,別爭啦,至少你們兩邊都有得賺,旁邊單幹股票的兄弟沒準兒面都吃不上了……)


前段時間,我在《都說快速下跌買認沽,簡單買沽一定是最優解嗎?》中借當時的行情聊了期權買方的二三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什麼是期權賣方呢?顧名思義,就是那夥在期權交易中把期權賣給別人的人,他們賣出期權,收取權利金(期權費),並承擔了合約規定的義務——可以簡單理解為收益有限,風險無限,但盈利的概率很高,這有點像現實生活中的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風險發生時賠付保額,理論上賠付的額度很高(風險很大),但經過精算師對風險的精心測算,最後保險公司往往都能穩定盈利。


具體就不展開啦,需要補課的同學請參考Vega老師的文章:

《一文搞懂期權賣方》

《期權買方和賣方真正的區別在哪裡?》


期權賣方為了賺取那一點權利金,實際承擔了非常高的潛在風險,為了充分把握這個風險,期權賣方需要關注的問題往往比買方更加複雜精細,並不是簡單的“賣出開倉躺著收時間價值”這麼簡單。


一、作為期權賣方,你首先需要關注隱含波動率。


隱含波動率可以看做是期權的市盈率,隱含波動率越低,期權價格越便宜,隱含波動率越高,期權價格越貴。


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回顧3月行情,我們可以看到月初波動率快速上升,認購合約的上漲同時包含了內在價值上漲+隱波上漲兩部分,所以才有了當時期權買方的輝煌;而3月18日開始到現在,隱波逐漸下行,而反彈幅度相對有限,所以很多買認購的朋友,方向看對也虧錢,反而賣購的朋友,雖然方向與行情是反的,由於隱波下降+時間價值減損兩部分盈利,還賺錢了。


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降波是期權賣方的加速器。


而如果波動率正在快速上漲的期間,做賣方就要小心了,因為即便做對了方向,也可能虧錢——最近的例子,在今年的2月3日,即便在節前做賣購,而且市場大幅下跌,當天由於波動率跳漲期權估值升高,也是可能產生虧損的。


那麼怎樣判斷隱波的高低呢?完全準確地判斷隱波變化幾乎不可能(技術分析那一套還是不要用了吧……),但我們可以利用隱含波動率的區間均值迴歸特性,方便地判斷隱波是偏高還是偏低——在成熟穩定的市場,一般隱波都會在15%-30%區間波動,超出或者低於這個區間,隱波到都有迴歸中樞的趨勢。


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二、作為期權賣方,你還需要關注時間價值


期權合約時間價值的減少,是期權賣方的天然優勢,也是“賣方盈利概率高”這一論點最有利的支撐。


首先你得會算時間價值減損的速度,在期權定價中這個速度我們用Theta來衡量,Theta/365表示時間每過去1天,期權時間價值的損失量。


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對於平值期權來說,臨近到期Theta越小,時間價值損失越快,而虛值和實值期權則相反。


所以要想賣期權賺“更快”的錢,從時間價值的角度看就得選平值合約,但平值合約的安全餘量太小,所以安全起見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稍微虛值的合約。


同時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期權賣方最佳的剩餘存續期的區間是20天以內,同時提醒一下,賣出到期時間過短的合約(比如3天以內)很容易會有“大頭針”風險,這個我們稍後再講。綜上,站在盈利效率的角度,3-20天稍微虛值的合約,是兼顧安全與效率的選擇。


三、作為期權賣方,最重要的是你需要關注風險


很多初學者認為,期權賣方的風險就是簡單的方向看錯,其實賣方所需要關注的風險不只如此,還有保證金風險、臨近到期的“大頭針”風險等。


1、方向風險。“裸賣”期權,也就是隻單邊賣出認購或認沽,是對行情有明確的觀點表達,相對於期權買方那種有點“不成功便成仁”的方向表達方式(比如買虛值期權,行情反了就直接面臨虧損),賣方這種表達方式相對冗餘度較高,比如現在滬深300ETF3.7元,我賣一個3.9元的認購,即便後面上漲一點只要沒破3.9就不算虧,但即便這樣,我還是想提醒一下裸賣的朋友,不要揮霍這種冗餘度,注意方向判斷的勝率,也要時刻注意保持你的賬戶風險度在安全水平內,可不要讓保證金風險悄悄偷了你的家。


2、保證金風險。Vega老師在《期權賣方必看,1天被追保3次的鬼故事》有詳細的介紹。也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用這個工具,期權賣方更省心了》。


期權保證金風險的三個維度:期權合約價格的變化、標的價格的變化、期權的虛值度


假如你賣出了深度虛值認購期權,一開始浮動比例是7%,若後市行情上漲,標的價格上漲,同時期權價格隨著內在價值的增加也在上漲,進而若該期權不幸也由虛值變成了實值,浮動比例就增加到了12%,這時,保證金計算公式中的三個維度就喜聞樂見地同時增加了!


從而形成“三殺”——Triple Kill


而此時如果你的賬戶風險度不幸變成了90%以上,那可能即使標的還沒到行權價你就要被追保啦!革命倒在黎明前……所以這裡我說結論,賬戶風險度請儘量維持在50~60%以下,可以比較好地抵禦保證金風險。


3、大頭針風險。熟悉希臘字母的朋友應該會知道,平值期權到期時間越近,Gamma越大。Gamma就是期權價格變化的“加速度”,好比這個時間的平值期權合約,油門隨時都處於“地板油”的狀態,標的稍微波動一點,期權價格就“彈射起步”了,而這種波動恰恰對於賣方來說是極危險的,搞不好就變成一個“大頭針”,刺破了風險度閾值,所以臨近到期啦也沒幾個子兒可賺了,作為賣方還是乖乖平倉或者換倉到下月吧。


一個期權賣方的自我修養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