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面”,差点没出来

见了“面”,差点没出来

1、关于抖音

最近找工作,东面面、西面面,明显感觉到有作品的好处。因为之前做过公众号运营,写写文章涨涨粉丝,一段有意思的经历,一场为了理想做的努力,不少留下的作品开始发挥点余热。

貌似只要是区块链相关都很顺利,基本面试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上班的水平,简历很简,面试很短,好在有作品,将原来写的相关文章拿出来。而其他的新媒体运营,特别是短视频,简历投过去就向往海里丢一粒沙子,连噗通一声都没有。

终于面了个短视频,感觉不是扔沙子而是把自己扔进去,不会游泳的我,游是游不出来,写写才能出得来。

面试的一个小时里,有两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1、“不管策划、剪辑、拍摄等,纯粹只讨论流量,如何给我们的抖音号引流?”2、“两个人,做的抖音一模一样,如果用户就是喜欢别人,不喜欢你,如何让用户转头喜欢你?”急智,我不是很擅长,倒是让我思考了不少东西。

抖音的本质还是内容,只是内容越来越短,因为人的天性,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对于其中信息的感知能力是逐渐增强的。视频,包含了之前的所有,是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信息载体。

​刷了那么多抖音,刚开始不停做加法,各行各业的大 V 都会关注一下。等过了一段时间,像美妆教程、手机摄影教程、视频教程的出现,让人索然无味,反倒是有故事、有反转、有知识的抖音号,经常翻看,碎片时间的碎片刺激,得提供不一样的新鲜东西。

美妆教程,到底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虽然我不是女性,通过观察身边的朋友,基本没有照着美妆视频化妆的,化妆是个技术活,花费时长肯定不是 15 秒解决的,有那么多的长视频或文章可以满足。那是购物的需求吗?社交需求?暂时没想到答案。

手机摄影、视频教程也类似,能火的肯定是简单易懂学得会。复杂,条件不允许,用户也不乐意。抖音的喂养方式,在推荐的短视频中,发现说的都差不多,可能只是换了个人物、场景,内容变化不大。说明,这些就是相关教程的经典,如果让我做一个教程抖音号,肯定是要来一遍。

学习别人的短视频制作,算是简单的捷径。但是,需要赋予你个人的风格,固定的口头禅、故意的吐槽点、洗脑的背景乐、夹带的个人私货,建立在视频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的。随着抖音的大火,如果个人去找新的切入点,实力不允许,就像做到高质量日更的个人,没有团队是不行的。

2、关于常识

回到第一个问题,如何引流?如果是避开内容的话,当时的回答,那就是常规的套路,市场上已有的接着做,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经典的短视频形式当然有更长久的生命力,特别是经过市场认证的。如果没有效果,回到起点,将内容的细节做到更好,内容呈现、标题文案、上架时间、追逐热点等,数据反馈有效,就高频复现,尝试构建系统输出。这其中的无数细节,都需要试错、验证和实践。

原来总是追求标新立异,突然脑袋中蹦出个想法,到处查询了解,发现现实世界竟然哪里都没有发现,就认为有机会可以试着做一做。现在想想,多么幼稚的想法,首先作为一个普通人,不会拥有超脱时代的知识和认知,有了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点子,越是专业人士想出来的越是不可行。

真情不常在,套路得人心。套路,就是常识的集中化表达,将我们视而不见的常识以高浓度的信息量和手段展现出来。健康常识,做到充足睡眠、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把这三点做好,基本就会很健康,但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没几个人能做到。为什么?讲究效率,追求速度,最好今天怀孕,明天就能把娃给生下来,一天也等不得了。

写作,不长不短也有四五十多篇,于是有朋友向我讨教,怎么开始写作?我说,就一个字,写。不管逻辑、结构、表达等,一直写,没时间,每天写个 100-200 也是可以的。别看我说的这么斩钉截铁,其实我都做不到这一个字,但是这就是常识。

今天看到池建强老师的演讲视频分享,世界上一直存在一条路,让我们的能力从平庸到杰出,这条路漫长且艰辛,只有少数人愿意走下去,所以优秀的人永远是少数。我觉得这条路就是常识。另外推荐池老师的公众号“Mactalk”,还有池老师的两本书《跨越边界》、《人生元编程》。

3、关于用户心智

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让不喜欢你的用户喜欢你?当时的回答是没有,用户的心智很难改变,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就不是你的目标用户。如果一味迎合,想讨所有人喜欢,无数失败的商业案例在那里躺着。

小米,取得名字就很讲究,是我们常见的五谷杂粮的一种。出现小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性价比。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想进入高端机市场,求而不得。因为,他将性价比发扬光大,牢牢占据了用户的心智,喜欢的人群也是因为性价比,而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喜欢的高端人群,不管小米七十二般变化,仍然不会接受高端小米机。

作为市场的跟随者,不可能去重新开辟一个全新的品类,成本时间等代价太大。只能在领导者的夹缝中寻找细小的空位,如尺寸空位、年龄空位、性别空位等。如果做得是一个猫的抖音账号,猫的形象是聪明、温顺和贪睡,要是来个汤姆猫那样,会不会有趣点。

关注抖音的市场动作,官方对于抖音的阐释是:每个用户在抖音上留下的每个视频,都会成为历史的底本,最终汇集成人类文明的“视频版百科全书”。所以,抖音原来的宗旨“不是所有内容都值得被看到”,转变为“不是所有内容都值得被每个人看到”。虽只是多了“每个人”,但后者是站在用户的心智角度,让用户更多的分享推荐,而不是算法喂养。谁更好点?犹未可知,但是,让用户参与进来,用视频记录生活,然后被看到、被关注、被点赞,会更有意思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