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不靠谱!顺丰“揽收”电商件高性价比不代表低价

今年双十一刚过不久,顺丰和唯品会宣布达成了战略合作——由顺丰接手唯品会旗下品骏快递的电商件业务。

这一重大合作虽然与之前坊间早有的传言“顺丰收购品骏”有出入,但顺丰获得了唯品会这个电商件大客户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唯品会而言,搭上顺丰,自己也甩掉了自建物流的包袱,降低公司成本,更大大提高了商品履约率,这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可谓双赢。

人红是非多。而随着唯品会和顺丰合作的开始,又有传言称,唯品会之所以愿意和顺丰合作,是因为顺丰承诺了每单4元的极低价格……

这是真的吗?面对这种显得“靠谱”的谣言,无论是顺丰还是唯品会,都没有对外做公开正式的回应。然而,当事人的缄默并不表示就是默认,或许是因为这种传言,两家公司不愿意公开回应罢了。

作为旁观者,笔者以为,顺丰唯品会达成业务合作,履约价格肯定会有优惠,但绝不会低到4块钱一票!

众所周知,顺丰向来以高时效、高品质服务著称,所以其快递单价也一直在行业里处于较高水平。以2019年10月份的数据为例,顺丰控股平均单票收入为20.51元,而韵达、申通、圆通分别为3.24元、2.82元、2.79元。尽管顺丰近两年开始不断从商务件拓展到电商件市场,甚至在今年5月推出了“电商特惠服务”,但要说把唯品会的履约价格压到每单4块钱的地步,对顺丰来说还是不太可能,且不考虑其他客户感受,就成本都难以说服自己。

从直营模式的全国物流网络,到自建航空枢纽、购买自有全货机,打造“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顺丰在各个方面都投入了极高的成本。用每单4元的电商价格,如何覆盖得了这样的投入?又如何保障得了末端派送服务的品质不降低?

当然为了追求更大规模效益,今年以来顺丰不断加码电商件市场,推出针对电商大客户的特惠专配,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到“顺丰包邮”的福利。但这和通达系9.9元包邮的商业逻辑并不相同:一个是纯粹的价格战,另一个是走差异化高性价比路线,即借助以往的口碑积累,用高品质服务、品牌影响力等争夺中高端电商客户,而用优惠的价格来打动市场上对价格敏感的电商客户。所以,顺丰的电商产品价格差异化策略,高性价比并不是单纯的低价取胜,更不会做亏本买卖。这一点,从当初的合作就可以看出端倪,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在宣布双方合作时所表示的:“通过这次的业务合作,我们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履约费用,保障“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持续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如果只是为了选一个低价物流供应商,唯品会完全可以在通达系中找合作伙伴,或者是选择股东之一的京东物流。而既能提高效率、降低费用,又能提升消费体验的独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就只有顺丰了。

对于顺丰来说,与唯品会的合作更是强化了其在电商件市场的布局。实际上,从今年5月加码电商件开始,顺丰的业务量实现连续6个月增长,10月份的单月业务量增速更是达到了48.47%。营收和利润也实现同步增长,2019年Q3实现营业收入286.95亿元,同比增长25.36%;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1.81亿元,同比大增61.62%。

与唯品会合作后,顺丰的电商件业务无疑会有更大发展。根据唯品会财报,Q3品骏日均业务量为174万件,粗略估算,一个月约为5220万件,而顺丰10月业务量4.38亿件,意味着接手唯品会快递业务会给顺丰业务量带来约12%的增长,对提升顺丰市占率将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还能向市场展现出顺丰扎根电商件市场的决心。虽然顺丰加码电商件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普通用户对顺丰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以商务件为主的“高端快递”。借助两家公司的品牌效应,顺丰在电商市场的影响力必然会与日俱增。

其实仔细想想,与唯品会的合作又何偿不是在向外界喊话:“顺丰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