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郵集類郵品現實嗎

從這些年來的情況看,郵票市場雖然依舊呈現出比較低迷的狀態,集郵者隊伍流失嚴重,特別是結構的日益老化,但市場中的機會還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一大亮點就是郵品的開發迅猛發展,可以說已經到了眼花繚亂的地步,這就使得那些被用於禮品開發的郵票的價值陡增。

這其中,既有像“和諧鐵路”套票及小型張這樣的新票,也有諸如J97“毛澤東誕生90週年”、J21“毛澤東逝世一週年”套票等老票,就是像“毛澤東誕生100週年”套票及小型張這樣曾經無人問津的新票,也曾一度成為了香餑餑,貨源告急;類似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資金對於郵品的挖掘和開發可謂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千奇百怪的郵品之所以越來越多,除了需求的因素之外,還有就是郵品的開發具有簡單易行及利潤豐厚的特點,所以就處於一哄而上的狀態,誰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況且郵品的開發沒有什麼門檻和監管,誰幹都行。

集郵公司和各類文化公司是郵品開發的兩大主力軍,它們在有的時候是合作者,有的時候又是競爭者,或者二者相互交叉,共同推進郵品的開發與銷售,共享利潤成果。

觀察市場中的郵品類別情況不難發現,集郵公司主要側重於常規郵品的開發,比如說首日封、郵折、卡書和專題冊等,面向廣大集郵者銷售;各類文化公司則主要以開發專題冊為中心,在題材和跨度上做文章,比如說曾經炙手可熱的紅色題材,面向機關、團體,主要用於客戶和會議送禮。

集郵公司開發郵品主要仰仗於它有著充足的貨源,這在新票方面尤其如此,新票越多越豐富,其所開發出來的郵品的成本也就越低,獲取的利潤也就越高,這是由它的壟斷地位所決定的,因此,它們開發出來的郵品具有經常性、連續性和廣泛性的特徵,但也有片面性和單一性的特點。

就是這麼看來相對簡單的工作,集郵公司都沒有做好,近日又有集郵公司的工作人員提出了郵票公司能否開發郵集類郵品的問題。

那麼,郵票公司究竟能否開發郵集類郵品呢?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一般意義上的郵品開發與郵集類郵品的開發具有本質上的差異,前者完全是單純意義上的郵票的組合,後者則完全是郵票排列組合的一種再昇華,這種昇華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前者則完全可以一蹴而就,幾乎沒有任何含金量(設計因素除外)。

黃金與白銀的區別或許就在於此,黃金是不會變成白銀的。 集郵公司開發郵品的目的就是要賺取利潤,如果開發的郵品沒有利潤,甚至是虧損,也就失去了郵品開發它的本來價值,集郵公司是要靠利潤生存的,靠編組郵集是無法生存下來的,這乃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開發產品的目的就是要最終推向市場,只有把產品銷售出去才能賺取利潤,而能賺取利潤的產品就必須要有一定的銷售量,因為銷售量的多寡是決定產品盈虧平衡的根本性的因素之一,而這正是郵集類郵品最大與最重要的缺陷,況且這個缺陷有著不可逆性。

開發郵集類郵品現實嗎

“紅樓夢(2)”小型張

開發郵集類郵品具有成本高、時間長、難度大、數量低等特點,這正是問題的結症所在;一個高成本與時間跨度大且需求幾乎為零的產品,是沒有生命力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吧。

郵集類郵品開發的最大難度之一就在於它組合之中的某些郵票及衍生品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假設可以替代的話,那必然會導致郵集類郵品經濟、文化、研究、歷史等價值的嚴重縮水,某些郵集之所以能夠在國際或者世界郵展上獲得大獎,就在於郵集中某枚郵票或衍生品乃是孤品,比如說“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吧,它就是郵集的魂,沒有了這個魂的話,郵集是不可能在世界郵展上獲得大獎的。

這樣高難度的郵集,是郵集金字塔上的頂尖,我們就不說了;就是編一組具有一定水準的有關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題材的郵集,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也是無法做到的。

一般類型郵品的開發就是掃掃地而異,而郵集類郵品的開發則是在金字塔上跳舞,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現在,全國各地經常要舉辦不同級別、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郵展,這樣的活動越多,就越能促進集郵事業的發展。

但是,我們在舉辦全國、國際和世界郵展之時,我們似乎只看到集郵公司在賣所開發出來的多如牛毛的郵品,而沒有聽到集郵公司出資贊助了某人制作郵集,並取得好成績的新聞報道。

集郵公司贊助具有一定水準的郵集參加郵展,不就是普通郵品開發的一種延伸嗎,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創造價值吧。(周鳳遲)


開發郵集類郵品現實嗎

“丙申猴”小版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