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不負這身白衣

特約記者|靖涵


周靜:不負這身白衣

www.jkzggcw.com

武漢協和東西湖醫院副院長周靜:手裡總是接打著一個又一個幾乎不間斷的電話,腳下的步子也跟著小跑起來。每次電話,都關乎著無數的生命。與時間賽跑,必須火速開出新的隔離病區,從死神手中搶人。

排除萬難建隔離病區

“爸媽,我不回來過年了。麻煩您兩老幫我照顧好兒子。”戰“疫”持續20天,1月24日大年三十,周靜決定不再離開醫院,她打電話回家,跟父母簡單交代了幾句,便全身心、全天候地投入抗疫戰鬥中。

每天接打100多個電話協調調度全院醫療工作,“趕緊、火速、緊急……”周靜每天電話中,說得頻率最高的幾個詞語。

按上級要求,醫院要開設隔離病區,這就意味著,要把所有以前住在病房的常規病人全部轉走;要改造病房,變普通病房為有緩衝間的隔離病房;招募調度志願投入防疫工作的醫護人員併合理安排。

全院有相關傳染病診療經驗的專科醫護人員(感染科和呼吸科)不到50名,每開一個病區就需要最少6名醫生,14~15個護士才能三班倒。同時,還要做大量的培訓使其他專科的醫護人員可以投入戰鬥。在硬件設施及物質配備上,每個新病區都需要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空氣消毒機、紫外線燈等等。普通醫院不可能有那麼多相關設備,全部需要購買。同時還面臨最大的困難:醫護人員的“盔甲”隔離服等防護用品,極其短缺。

在周靜的帶領下,他們創造了每天開一個病區的奇蹟,從初一到初十,周靜帶領團隊共開設了10個新病區,所有各類人員已經用到了極致,有些許相關經驗的內科醫生上了一線,外科醫生上了一線,最後一個病區的組成是中醫康復的醫生和手術室的護士,護士們以前都是在手術室配合醫生手術上臺遞器械和巡迴的,沒有病房工作經驗。

堅持查房穩定軍心

為了緩解隔離病房醫護人員的恐慌情緒,周靜決定堅持每週到感染高風險的隔離病房一線指導工作。她在隔離病房醫護人員面前立下軍令狀:“除了日常工作外,我一定堅持每週進隔離病區裡面查房兩次。”

周靜對大家說,“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如果我們都退縮了,患者們該怎麼辦?只有自己衝在最前面,我們的醫護人員才有信心、有決心跟著我一起向前衝。我才不負這身白衣榮光。”她的行動感動了醫院的員工,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堅守在抗擊新型肺炎的最前線。

據瞭解,重症監護病房收治的都是氣管插管的病人,肺炎病人氣道分泌物多,插管後氣道大開,氣溶膠極易散佈到空氣中,是傳染風險最高的地方。不幸的是,和周靜一起奮戰在一線的戰友重症監護室主任袁某被感染住院,十天後病情加重被轉往胸科醫院。一線的醫務人員在痛心同時也更多的擔心。為了穩定軍心,周靜穿上了三級防護服,經常去傳染風險最高的重症監護病房查房,和醫護人員一起給病人翻身做俯臥位呼吸。她對ICU的醫護人員說:“大家不要怕,我和大家在一起,我們一起並肩作戰,這次疫情反擊戰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下沉社區將排查關口前移

現在醫院人員緊缺到了極致,社區篩查工作艱鉅,需要醫生下隔離點去判斷哪些病人需要被隔離治療。周靜定期下沉到社區支援隔離點,通過問診,查閱血常規和肺部CT篩選社區發熱病人入住隔離點,並每天在隔離點查房,判斷病情,將病情加重的病人轉入定點醫院,核酸陽性的病人轉入方艙。


2003年非典的這一年,周靜21歲,在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實習。成為深圳地區最早面對非典的醫務工作者。”那時候我們20出頭,初生牛犢不畏虎。現在接近40,有了更多的家人羈絆,但疫情面前,必須逆流而行,不負這身白衣。


作者單位:湖北省衛生計生宣教中心

《健康中國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