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傳海: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翟傳海: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本期作者簡介:翟傳海,男,南陽人。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民俗學會理事,南陽市十佳書香個人,全國農行系統優秀人才。發表通訊、論文、散文、小說等700餘篇,出版有《銀苑小葩》《守望家園》《月奶奶黃巴巴》《曳杖行歌》《我圖爾居,莫如南土》《百年多是幾多時》等六部作品集。《月奶奶黃巴巴》、《我圖爾居,莫如南土》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南陽盆地的景勝、人物、民風、民情、民俗等,並被評為“南陽市優秀書目”。

翟傳海: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南陽三國曆史文化故事作品集》

翟傳海: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翟傳海

“痛恨高賢不再逢,臨歧泣別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臥龍。”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關於徐庶走馬薦諸葛的詩句。曹操獲悉賢士徐庶在新野為劉備出謀劃策連打勝仗,便在許昌捉拿徐母,設計將徐庶騙回。徐庶辭別劉備時,特意舉薦了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

該詩盛讚了徐庶走馬薦諸葛這一意義非凡的賢舉,也明確地指出“南陽起臥龍”的史實。在這一章節中羅貫中借徐庶之言寫道:“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這是《三國志》之外用演義的形式進一步印證了“諸葛均躬耕於南陽”的史實。

倘若覺得明代的羅貫中距離三國太遠所言不可信,那麼北宋宰相王安石的《諸葛武侯 》:“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掉頭梁父吟,羞與眾爭光。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言真意切說出:當時的諸葛武侯,在臥龍崗韜光養晦吟詩作頌,劉備三顧,終得明主,智聖諸葛亮從南陽啟航,奔赴匡扶漢室的漫長征程。

宋代還不夠久遠嗎?那就再聽一聽唐代詩魔白居易怎麼說的:“先生晦跡臥山林 ,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白居易的詩接近於白話,連不識字的老婆婆都能聽懂: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魚到南陽方得水,“成龍”於南陽,最終龍飛天漢。

白居易的名頭不夠大嗎,那再聽聽家喻戶曉的詩仙李太白怎麼說的,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從湖北安陸赴長安任職,順道遊息南陽時寫下《南都行》:“南都信佳麗,武闕橫西關。白水真人居,萬商羅鄽闤。高樓對紫陌,甲第連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清歌遏流雲,豔舞有餘閒。遨遊盛宛洛,冠蓋隨風還。走馬紅陽城,呼鷹白河灣。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南都”就是南陽,是東漢京都洛陽的陪都,因在京都南邊而稱“南都”。可見,唐代的南陽已是文人騷客、達官顯貴常來遊覽的城市,南陽臥龍崗諸葛武侯祠已是享譽神州的名勝古蹟,

李白入翰林前曾五次光臨南陽,留下《南都行》《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南陽送客》《送友人》《憶崔宗之遊南陽舊感》《遊南陽清冷泉》《將進酒》和《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等11首之多。

南陽,在先秦設南陽郡時已經名揚九州。國家正史《三國志》白紙黑字寫著“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無數次提到諸葛亮、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白居易明確指出諸葛亮晦臥山林 、聖主三顧、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李白曾五次到南陽,常常感嘆: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諸多文人墨客,把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臥龍崗的史實用詩文的形式一次次地重現,並銘記於各類史籍,永垂大漢青史。

翟傳海: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劉備南陽三顧茅廬訪諸葛亮

翟傳海: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南陽臥龍崗三國遺蹟諸葛草廬 —“草廬對”發生地

翟傳海: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臥龍崗

南陽作家群《南陽三國曆史文化故事》選粹

主辦單位:南陽市臥龍區文聯

丁小琪編於2020年2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