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笑話,漢能是一家高科技企業

近日,在香港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漢能移動提出了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的最新方案。外界猜測漢能欲藉此機會登陸科創板。

據其"自我"介紹,漢能薄膜發電是一家高科技能源企業,主要業務包括研發和銷售薄膜太陽能高端裝備整線生產線,以及開發、運營及銷售下游薄膜發電項目和應用產品。

事實上,如今,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企業已經成為資本"新寵"。多家券商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科創版的推出,掌握"硬科技"的公司普遍被資本市場看好。

但很多年青人可能未必知道漢能的過去,當真以為這是一家踏踏實實做科技研發的企業就圖樣圖森破了。筆者今天幫大家回憶一些事情。

講個笑話,漢能是一家高科技企業

昔日港股潮頭漢能的局

漢能薄膜曾是香港資本市場上的明星股,2014年12月初,漢能薄膜股價一路飆升,短短一個月內股價上漲了38%。在此後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漢能薄膜股價已從不足2港元上漲到最高時的9港元左右。

由於漢能薄膜股價飆升,在2015年2月發佈的"2015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李河君作為漢能薄膜的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以1600億元的財富總額躍升為中國內地首富。

從2015年5月開始,漢能薄膜股價開始下跌,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股價在半小時內暴跌了46.95%,並因此被臨時停牌。

臨時停牌後,漢能薄膜遭到了香港證監會的調查,並被質疑存在大量關聯交易。

對此,李河君始終否認操縱股價,並拒絕提交相關財務數據,當年7月15日,香港證監會指令港交所暫停漢能薄膜股票交易。

講個笑話,漢能是一家高科技企業

雖然漢能薄膜發電公告稱是短暫停牌,但其股票從此再也沒有開盤過。截至目前為止,漢能薄膜發電股票已停牌3年零9個月。

如今死灰復燃,我們本著不能錯怪一個好人,但也不能放過一個壞人的態度來回憶一下當時媒體對漢能的報道。

賭局還是騙局?

2015年《華盛頓郵報》5月28日報導說,漢能看起來好像中國的安然。安然是一家能源公司,只要它在借錢,它的股票就只會上漲;並且只要它的股票上漲,它就只能繼續借錢。換句話說,這座紙牌屋僅僅是在等待第一張落下的牌。

現在,瞭解漢能的第一件事是,它其實是兩家公司。一家是私人持有的母公司漢能集團,另一家是公開上市的子公司漢能薄膜電力(HFT)。這聽起來正常。但令人好奇的是,幾乎所有HFT的銷售都是以淨利潤50%的價格賣給母公司。更令人好奇的是,母公司實際上並沒有支付大多數從HFT購買的太陽能板設備。在2013年全年,兩家公司之間只結清了35%的賬。

講個笑話,漢能是一家高科技企業

為什麼如此之低?答案不言自明。漢能一定是沒有現金。問題是,母公司以高利率借了很多錢,但是無法償還。母公司的工廠照道理應該使用從HFT購買的設備生產太陽能板。然而根據一名對沖基金經理參觀漢能工廠看到的情況,它的工廠產能如此之低,甚至可能是零,它們一定是在虧錢。但是漢能試圖通過耍花招阻止人們瞭解虧本的真相:它把錢從左手遞給右手,然後再返回去。也就是說,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倒騰,以讓它看起來像是有資金流入。

問題是,騙局是如何持續這麼久?答案是HFT的股票。想想看,一家負債累累而盈利寥寥的公司如何說服人們持續借錢給它?它可以試圖隱藏它的欠債和它的生產情況,但是即使這樣可能也是不夠的。它需要抵押品,比如,它的子公司紅紅火火的股票,儘管"紅紅火火"都已經不足以描述股票驚人的飆升。在最近暴跌之前,鑑於HFT跟母公司之間所謂的生意興隆,它的股票比2013年初上漲逾20倍。它的市值相當於它最接近的競爭者的六倍。

《華盛頓郵報》報導發現,漢能股價每日變動存在蹊蹺的規律,在每天的最後半個小時,股價就會上竄。似乎存在兩支HFT股票,一支虧錢,一支賺錢。從2013年一月開始,如果你在每天早上九點購入1000美元的HFT股票,然後在下午3:30賣出,截至今年二月你將虧損,只剩下635美元。但是如果你每天在3:50賣出,你的財富將上漲達到1285美元。如果你保留股票直到4點收盤,你的財富將飆升逾八倍達到8430美元。

這是一個明顯的模式。它不太可能是偶然。HFT股票一定在每個交易日受到人為操縱。但是誰可能在做這件事?嫌疑人並不太多。這是因為,漢能董事長李河君不僅僅是有強大動機做這件事的人,而且他也似乎是唯一一個率先購買HFT股票的人。李河君增持他的股票到法律允許的上限。他現在擁有74.96%的HFT股份。法律上限是75%。

《華盛頓郵報》猜測漢能騙局背後的真相是這樣的:漢能沒有掙到足夠錢償還債務,只能從新的貸款人那樣借錢來償還舊債。假設它通過抵押子公司HFT的股票來獲得新貸款,它將需要讓這些股票不斷上漲,以便它可以不斷獲得需要的貸款。因此它將不得不使用手頭的錢不斷推高股價。但是這樣做是有限度的。一旦李河君達到75%的最高持股,他將無法再繼續推高股價。然後漢能無法繼續借錢,結果,它就無法再償還欠款。它將違約,它的貸款人將拋售被抵押的HFT股票,試圖挽回損失。這正是發生的情形。

賭徒李河君

李河君無疑是商界的傳奇人物。

其最有名的冒險故事始於2001年。當時,正值民營資本投資建設水電站的高峰期,彼時34歲的李河君看準時機,在沒有任何先例、沒有絲毫把握、更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決定在金沙江上游規劃建設一座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

最終李河君賭贏了,金安橋水電站也成了他的印鈔機和進行下一個賭局的資本。

2009年,42歲的李河君看上了光伏行業,看上了薄膜發電技術,這才有了現在的漢能薄膜。

但是在當時的國內,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經驗,薄膜發電成本非常高,這無疑又是一次極大的冒險。

目前,陷於進退維谷的香港資本市場,李河君顯然準備再賭一把。

據媒體介紹,漢能移動將成立一類特殊目的的公司(SPV)用於承接公司全部股份,後經過一系列的換股計劃,所得漢能薄膜的業務最後包裝在一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種創新換股的方式在資本市場很少見,並且有可能登陸科創板。

李河君顯然正在開啟又一場豪賭,而且他還準備帶上漢能薄膜的一眾股東。

那麼問題來了,若果真漢能登陸科創板,你會買漢能股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