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胞和东南亚侨胞广播用的开始曲一直是马思聪的《思乡曲》,直到1966年11月28日才换上了《东方红》。而后,这支曲子曾被禁止演奏将近二十年。

1990年,在台北圆山饭店,被幽禁半个世纪的张学良,首度公开庆寿。席间,他点名要听马思聪的《思乡曲》。当琴弦缓缓拉开,曲调慢慢流出的时候,他先是闭目沉思,而后以手遮面,潸然泪下。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这首《思乡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于1937年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内蒙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从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


从音乐神童到“叛徒”

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但他是广东海丰人。他的一生颇为坎坷,从音乐神童到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再到国际各大音乐大赛的评委。在建国初那段时间,中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就两位,一是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三名的傅聪,二是马思聪,正所谓“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人们曾经称马思聪为"音乐界的郭沫若",而郭沫若曾经称他为中国的国宝。

在马思聪十岁时,他的大哥马思齐从法国带回一把小提琴送给他,从此小提琴伴随他一生。马思聪早年两次留学法国,1928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932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曾在私立的广州音乐院当院长(那时他还未满20岁),1948年任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同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邀请马思聪全家迁往美国,被马思聪婉拒。

在新中国初期走上了人生巅峰

1949年4月,马思聪满怀报国之心离开香港前往北京,7月被聘为国歌初选委员会顾问,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副主席;8月在周总理的支持下被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9月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 15 名代表之一,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 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周总理十分欣赏和看重马思聪,对他处处关怀照顾。因为周总理爱才,除了政治上的一系列殊荣,在生活上,当时尚不富足的新中国也给予了马思聪极为优厚的待遇。

在中央音乐学院初建于天津时,政府就划拨了一栋小洋楼供其全家居住,1954 年举家前往北京时又在安静的西城区马勺胡同无偿给他划拨了一座四合院。此外还安排有司机的专车和厨师为他全家服务,并无需马思聪提供任何费用,马思聪对新中国也还以极大的热忱。他不仅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小提琴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多次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和参加慰问演出,同时根据当时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马思聪发表了一系列拥戴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文章和作品。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周总理和马思聪(右一)


被迫出逃美国

1966年,五十多岁的马思聪惨遭迫害。1967年1月5日夜里,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女儿马瑞雪、儿子马如龙搭乘小艇从广州到香港,最后移居美国。1967年5月,公安部与北京市公安局当月组成马思聪002号特殊专案组,全面追查马思聪出走的经过。当年有关部门将在这一事件定性为“叛国投敌”,之后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为此受株连的马思聪亲友达四十余人。

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因心脏病在美国去世,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土地。周总理生前曾对一位到中国访问的美国要人说:“我生平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五十多岁离乡别井到美国去,我很难过。”


迎来平反却未能回到故乡

马思聪以他崇高的艺术声望,在美国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起初,他住在纽约的一家公寓,但好景不长,不久后他搬到费城僻静的郊区,住在一幢18层的公寓中一套很普通的房子里,只有两个房间。之后女儿马瑞雪出嫁,马思聪夫妇就一直和未婚的儿子马如龙住在一起。尽管在美国他经济不算宽裕,但是多年来一直拒领美国的“政治避难救济金”。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

在美国的20年,尽管他外表过着安宁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始终隐藏着思念、疑虑和担心。在美国期间,马思聪曾深沉地说:“房子住旧了可以换。但是对待祖国不能像对待房子那样。我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他的夫人王慕理也说:“我十分怀念我们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人民。”

1984年,担任中美艺术教育会议中方代表团团长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在赴美国访问期间,于11月10日专程去费城马思聪寓所探望,并向马思聪转达了国家即将为其平反的消息。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吴祖强探望马思聪时的合影


1985年2月,中央文化部发出《关于为马思聪平反的通知》。紧接着,中央音乐学院由院长吴祖强、副院长于润洋、党委书记陈自明、副书记潘一飞共同签属,致函马思聪正式通知了彻底平反的决定。

原函如下(有省略):

“马思聪先生, … …现将文化部和我院对您正式平反通知寄上,请您和您的全家阅知。… …全院师生为这一冤案终于平反而高兴,谨向您和您的全家致以亲切的慰问。吴祖强同志在去年11月探访您全家时,已向您介绍了国内近年变化和各方面令人欣喜的进展,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家人,在您认为方便的任何时候,回来看一看,探视亲友和观光。另外如果您有意重返祖国定居,我们将按您的愿望,做出适当安排,… …值此春节前夕,谨祝您和王慕理夫人身体健康。”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马思聪夫妇在女儿马瑞雪的婚礼上


终于迎来平反,但直到逝世马思聪却从未返回大陆,这是为什么呢?

马思聪没有返回中国大陆的真正原因,跟张学良最后没有返回中国大陆一样,是台湾当局派人从中阻拦。当时,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马思聪来到美国之后迫于生计不得已与台湾关系密切,并多次应邀前往台湾。而对于台湾当局来说,可以利用马思聪作为政治上斗争的工具,所以待为上宾,并得到蒋介石的亲自接见。

对于马思聪来说,一则台湾毕竟到处是中国同胞,为同胞演出使他有一种亲切感。二则是他在经济上极度依赖台湾,因为他的作品在美国既无法出版,也无处演出,导致了他在美国没有经济收入。而在台湾每作一次环岛演出,都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1968年马思聪在中国台湾演出

自从马思聪获平反的消息传出之后,台湾当局相当紧张,加强了对马思聪的控制。一些说客、监视人多次来到马思聪家中,劝说马思聪不要回到中国大陆,可谓对马思聪软硬兼施,层层阻拦。

作为教育家桃李满天下

作为音乐教育家,马思聪门下出了一批以温瞻美、黎珉、韩里、盛中国、杨宝智、林耀基、刘育熙、向泽沛、阿克俭、黄晓和等为代表的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理论家与作曲家,这为开创中国小提琴派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是马思聪在一次出差广州,在温瞻美课堂的里屋偶尔发现的小提琴天才,随后将其带回中央音乐学院,让他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

林耀基曾说:

“我是背着我的爸爸妈妈,自己跑到温瞻美老师那里去的,温瞻美老师是当时广州最好的小提琴老师。1952年大约五六月份,马思聪先生来到广州招生,为了给学校节省经费就住在温瞻美家中。有一天马思聪先生正好在我老师里屋休息,我们这些学生们就都聚在外面的客厅里给老师回课。我们当时谁都不知道马思聪就在屋里,一切都和平常上课一样,记得那天我拉的是《西班牙交响曲》中的一段,这个作品对于我来说是很难的,没想到屋里的马思聪先生听见我演奏的这个作品,竟然认为我还是一块材料。”

林耀基教授一直引以为豪:

“我很幸运,我并没有见他,他也没有见我,我连名字都没有报,更没有考试,就被马思聪院长录取了。”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马思聪与学生们


秉性耿直,敢于说不

马思聪秉性耿直,他是非分明,不含糊,不迁就,更不会阿谀奉承。

在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会上,主持大会的人建议向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三鞠躬,以示效忠,马思聪对此很反感。他和毛主席谈音乐,毛主席说 “艺术必须为人民乐意接受”,他说 “不,伟大的作品,往往要经历多年才能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随后他举出了巴赫的音乐的例子。

1957年7月,在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后,马思聪在《作曲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一文中指出:

“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但是人民的审美需要是多方面的,那末艺术也应该像人民的现实生活那样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这篇文章还对当时音乐创作上的公式化,注重进行曲式的群众歌曲而歧视抒情歌曲的清规戒律,音乐刊物乱扣结论性帽子,以及创作题材只反应重大事件导致的狭窄和单调等现象,逐一提出了批评。

马思聪这些“不识时务”的言论,还是充分呈现了马思聪不谙政治又敢于直言的秉性。马思聪是敢于当面向毛主席说“不”的少数人之一,他具有一个知识分子特立独行,坚持自个儿的认识、选材、创作手法和风格,不人云亦云的品格。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刘少奇与叶圣陶、陈半丁、马思聪(左一)


纪念马思聪先生

马思聪在近当代音乐史上,是少有的集创作、演奏、教学和音乐社会活动于一身的音乐家。

  • 在表演艺术上,他曾被称为“东亚第一提琴家”;
  • 在创作上,他被誉为“民族的优秀产儿”、“中国国民音乐的急先锋”;
  • 在音乐教育上,他奠定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基础,他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态度,一直影响着中央音乐学院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
  • 在音乐活动上,马思聪曾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还出任过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和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的评委。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周总理力挺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一直以来,我们的官方媒体对马思聪的宣传可谓处于两难之中:

他在60年代遭遇的不幸和离国的无奈得了国人的谅解和同情;但他在离国之初也发表过《逃亡曲》这类被视为有损中国形象的文章,之后又几次赴台湾演出并得到蒋介石的接见。这些不利于他“正面形象”的史实难以回避,于是即使宣传了,这些情况也不得不有意无意地被忽略。

本文只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马思聪。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如同他在《逃亡曲》开头就强调的:

“我是一个音乐家,珍视我的工作所需要的宁静与安定;同时,我是中国人,热爱及尊敬我的国家与同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