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第一書記:我願做一棵樹,紮根這裡和鄉親們在一起

“我願做徐嶺的一棵樹,深深地紮根大地,和鄉親們同呼吸、共命運……”,這是孟津縣城關鎮徐嶺村第一書記兼黨支部書記黃紹鵬前幾天在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也是他要把徐嶺變成“花果嶺”、打造成美麗鄉村心願的表達。


洛陽第一書記:我願做一棵樹,紮根這裡和鄉親們在一起

今年年初,徐嶺村被城關鎮確定為綠化村。3月12日開始,一批批果樹苗陸續運送到村,有軟籽石榴、大櫻桃、山楂、桃樹、柿樹等。正值中午,黃紹鵬顧不上吃飯,一邊記錄每家領走的果樹棵數,防止多領,一邊耐心地向群眾講解“種、管、護”的要領。前後三、四拔地分發果樹,由於勞累過度,導致淋巴結和頜下腺雙重發炎,脖子上腫了個雞蛋大小的疙瘩,不得已他在醫院一連輸了六天液。儘管脖子上還貼著膏藥,但只要輸完液他還是不顧妻子的勸阻急急忙忙地往村裡趕,“主要還是放心不下,怕錯過了種樹季節,更怕樹種上沒人管!”


洛陽第一書記:我願做一棵樹,紮根這裡和鄉親們在一起

一段時期以來,讓黃紹鵬放心不下的不光是種樹,村裡的千畝芍藥基地更是他的牽掛。作為城關鎮溝域經濟示範帶和全鎮扶貧產業帶動項目,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最多達50人,年務工收入超過30萬元。去年“五一”期間,村裡舉辦了第二屆芍藥觀賞節,古樸典雅的建築和旖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上萬名遊客,眾多村民也通過售賣農特產品嚐到了發展鄉村旅遊的甜頭。近期,芍藥基地在他的建議下又引進2000多隻大白鵝,既增加了觀賞性,又提高了經濟效益。由於受疫情影響,黃紹鵬擔心今年的芍藥觀賞節不能如期舉辦,但他依然很樂觀:“中藥材前景看好,作為鎮、村扶貧基地,溝域經濟發展的腳步不能停。”

徐嶺村已於2018年整體脫貧,但貧困戶的生活狀況始終牽扯著黃紹鵬的心。2020年春節前,村裡61歲的貧困戶朱倉需要帶患有輕微精神病的妻子去醫院做鑑定,黃紹鵬得知後主動開著自己的私家車把老兩口送到10公里以外的小浪底衛生院,因為資料不完善,前後往返村裡兩次,直到晚上7點多鐘才辦完手續送他們回家。

洛陽第一書記:我願做一棵樹,紮根這裡和鄉親們在一起

“黃書記,你和王主任都放心吧,我在黃山這邊很好,管吃管住,每天300元……”,這是3月30日晚上貧困戶朱彥亮打給黃紹鵬的電話。春節過後,村裡常年外出務工的青壯勞動力遲遲找不到工作崗位,黃紹鵬和村委主任王佔標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們積極和鎮勞保所、縣人社局聯繫,收集務工信息、幫助辦理相關手續。2月25日,包括朱彥亮在內的15名務工人員帶著“健康大禮包”,坐上外出務工直通車赴安徽黃山務工。到目前為止,全村的青壯勞動力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黃紹鵬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洛陽第一書記:我願做一棵樹,紮根這裡和鄉親們在一起

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如何讓徐嶺村駛入鄉村振興的快車道,是黃紹鵬考慮最多的問題。2020年,按照依託千畝芍藥基地和百年喬家大院打造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思路,他帶領幹部群眾在前期整修的基礎上,新修建村北地標景觀牆36米,整修提升道路1600米;新栽植樹木1800棵,累計栽植綠化苗木13000餘棵。當得知會盟鎮洛常公路提升改造淘汰了大量路邊石時,他如獲至寶,立即組織人員運回改造替換下來的道牙,對村內1500米主幹道兩側進行了提升,僅此一項就節約資金3萬餘元。


洛陽第一書記:我願做一棵樹,紮根這裡和鄉親們在一起

“好趁時光砥礪行,不負年華不負春。”徐嶺村並不大,但讓黃紹鵬牽掛的事情太多太多,而對村裡的幹部群眾來說,這個下派的第一書記早已融為他們其中的一員,成為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