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非遺魅力 弘揚民族文化

展示非遺魅力 弘揚民族文化

---原生態安多民歌展演在尖扎縣昂拉鄉德吉村精彩上演

保護民族文化、守望精神家園、展示文化遺產、演繹靈秀尖扎。8月9日,為挖掘和傳承安多原生態民歌,使寶貴而源遠流長的古老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續和傳承,由中共尖扎共縣委宣傳部、尖扎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尖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局主辦,尖扎縣文化圖書館、“三區 ”人才辦公室承辦,黃南州安多原生態藏族民歌藝術協會協辦的“尖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暨第二屆安多原生態民歌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尖扎縣昂拉鄉德吉村旅遊景區吉祥廣場舉行。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馬忠倉主持。

展示非遺魅力 弘揚民族文化

展示非遺魅力 弘揚民族文化

縣政府副縣長楊向峰出席活動並在致辭中指出,尖扎縣擁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藏民族文化及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全省文化資源 “富礦區”,是“五彩神箭”之鄉和藏傳佛教後弘發祥地,有全國紅色教育基地“昂拉千戶府”。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鍾靈秀,靈秀尖扎,經過歲月的,在先輩的精心保護和傳承下,形成了獨特的尖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靈秀尖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省及全國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近年來,尖扎縣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力度,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省級、州級、縣級的三級名錄體系,木箭製作技藝、南宗尼姑寺 經樂、五穀堆秀、格薩爾會話藝術、民間藏式木雕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成為全縣的一張文化“名片”,成為文化旅遊的新亮點。他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道遠。需要得到全社會各界認識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讓我們共同努力,立足挖掘和保護本土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讓更多廣大群眾瞭解非遺、瞭解地方文化,激發熱愛家鄉之情,為把尖扎縣建成文化強縣貢獻智慧和力量。

展示非遺魅力 弘揚民族文化

展示非遺魅力 弘揚民族文化

文化藝術節以“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明”為宗旨,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工作方針,使廣大群眾不斷增強文化保護的自覺性、主動性,進而認清文化傳承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來自全國甘、青、川三省的80多名歌手。開幕式以安多《酒麴》王、安多藏族民歌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格日帶來的安多原生態民歌《在那黃河岸邊》拉開帷幕,來自甘肅碌曲縣著名歌手關卻傑帶來的《幸福之歌》、果洛州完瑪旦增帶來的《蒼穹吉祥八瓣》、為進一步活躍原生態民歌現場氣氛,中間穿插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男女彈唱組合《對唱問答》和尖扎女子組合《阿則》等十六個精彩節目。本次參加演出的均來自民間基層,內容以本土古老的原生態詞調為主。非遺文化傳承人用原汁原味的民族唱腔,讓觀眾欣賞到純粹的天籟之音,以及對源自祖先血脈的文化傳承和對新農村建設的美好祝願。一曲曲民歌展現了百姓生產、生活上的新變化,延續著人們對信仰、愛情、禮儀的執著堅守。同時,縣文化館對參加演出的所有非遺民歌手組織開展了“原生態民歌論壇” 交流會,主要以安多藏族原生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和認知、原生態民歌的產業化、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探討中,安多民歌協會會長尕措吉對原生態民歌展演的意義和作用、原生態民歌發生在佛樂中的應用、民間歌場的文化特徵、國內跨界民族音樂文化研究現狀等內容做了詳細講解,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這對促進各民族原生態民歌的搶救、保護、傳承和弘揚及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歷史作用和長久的現實意義。同時,彰顯了“一帶一路”沿線民族地區文化活態傳承的生動實踐。

展示非遺魅力 弘揚民族文化

此次活動, 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根源,堅守“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文化淵源。安多民歌在很大程度上可謂是本地民族文化的根和母語文化的重要承載,在安多原生態文化區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多原生態民歌文化藝術節活動,既可給廣大老百姓提供獻藝平臺,也滿足了民眾的文化精神需求,更反映民族地區非遺文化動態而真實的保護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