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一、捋一捋“張小平事件”

27日上午,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文章稱,該所基層研究人員張小平離職加入民營火箭企業,對該所目前的發動機方案論證及研製工作造成了極大影響,甚至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圍繞“基層科研人員”、“影響中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核心詞彙,使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事件一時之間成為輿論焦點。

客觀而言,刷屏文章明顯具有誇大之處,中國航天科技發展了60多年,絕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離職就停下發展進步的步伐,不管他是什麼職務。如果張小平確屬核心人物,也許他根本不可能那麼輕易離職,更別說6個月後才曝光。

所以文章有誇大其辭之嫌疑,箇中原因難以評述。

但是,一個基層科研人員竟成了整個研發的靈魂人物,其離職導致了後續發動機研製出現“深層次的技術難題”,張小平的職務和影響力之間的巨大反差不得不令人生疑。

由此更是引發了廣大網友關於“人才觀”、“人才流失後才顯得珍貴嗎”的大討論,因為,每個人都情不自禁的給自己設定角色“每個人都視自己為張小平”。

然而文章瘋轉一天後,劇情狗血翻轉,張小平之前就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領導出來回覆說:張小平主要搞論證、研發和理論計算,水平是有的,但因優秀的骨幹較多,所以對全局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人民日報更是及時發文,出面刊登了此次事件的一些關鍵信息。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但網友們並不買賬,對此事毅然痛說陳詞,各抒己見。

事態的逐步發展,估計當事人張小平肯定不會想到,自己年初從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離職,半年後的今天卻引起軒然大波。

張小平重要性如何,他離職影響到底有多大,或許都還需要更專業更準確更權威的判斷,我們不予置評。

但公眾對此事的關注,網友對此事的討論,卻轉向了當前各行業對“選人才、用人才、用好人才”的熱議上,從深層次折射出廣大民眾對“選人用人”有著普遍性的關切。

《人民日報》也是未對涉事單位進行偏袒,快速辛辣點評,指出三點傾向,企業必須改:

第一種是:日常工作中,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第二種是:日常愛留不留,“發現了才追悔莫及”,又極盡可能阻止人才自由流動。

第三種是:用人“情感管理”的缺失。【節選自《人民日報》】

張小平的離職以及引發的討論,無疑是給“擇天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敲響警鐘: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完善人才培養、管理、使用、激勵機制,為每一個真正想幹事、能幹成事的“人才”提供舞臺,這才是用人單位真正需要考慮的。

二、“張小平們”為何會跳槽民企?

1.待遇差別大

民營企業待遇更高,甚至高出幾倍之多。新京報獨角鯨科技採訪某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員說,“我們單位也走了不少人,張小平這個級別的有,甚至還走了一個更高級別的。基本收入會漲2倍到3倍,不然沒人願意走。”

面對民企開出如此高規格的待遇條件,國企貌似沒有什麼辦法強留人才,也不得不承受人才流失可能帶來的某些影響。

2.“國家隊”體制的侷限性

“國家隊”是系統工程,更強調團隊作戰,從研發到工程管理、從指揮行政系統到技術系統,體系非常完整。但機關係統龐雜,缺乏民企的活力和發展前景,就一個方案可能都需要層層彙報,嚴重影響辦事效率。

而對於大多數個人而言,只能熬資歷,等不及、不願等可能是他們的常有心態。

3.民營企業“優點”更適合個人創造力發揮

大多民營企業都是“輕裝上陣”,受限制條件少,可利用平臺資源多,流程更為簡潔,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更多項目研發中去,某種程度上更能發揮“人才”的個人創造性,有什麼主意、創意都能迅速落地,出成果的可能性更大、成就感更足,更容易獲得人生事業的心理獲得感和價值認同感。

跳槽是因為錢的問題!

但也許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三、失去後才顯得更珍貴?

新時代,什麼最重要?當然是人才最重要,人才是新時代發展的第一驅動要素。

但,知易行難!

各行各業,很多人才還是不受重視!

“張小平事件”之所以能夠刷爆朋友圈,主要是廣大網友對此類事件感同身受,引起了最強烈的情感共鳴。

米盧之後,中國再無“快樂足球”,也再未能進入世界盃決賽圈!

李娜之後,中國網球再無李娜!

金昶伯之後,中國女子曲棍球更是沒有喘過氣來!

試問:各行各業,哪個圈子沒這種視人才如草芥的例子?恐怕比比皆是。

不能不讓人心生諸多感嘆!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總有些人在時,我們沒有體會到他的重要!

總有些人離開後,我們才知道他的珍貴!

用人單位要順勢而為,樹立市場驅動人才流動的“人才觀”,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流動、工資分配,甚至人文關懷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人才培養、管理、使用和激勵機制,用“單位和個人”的共同發展留住人才,堅決不讓人才“坐冷板凳”。

只有這樣,才能在當今信息和人才高度流動的時代趨勢下,不至於最終搞到“一地雞毛”,嚴重影響單位/企業/組織發展,後悔莫及!

四、“人才”如何發揮作用?

人,懷才不難,但,施展才能,實屬不易

滿腔熱血卻又鬱郁不得志,有如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心懷家國安危卻難逃宏圖不展,有如杜甫“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為用”;縱有雄心壯志無奈四處漂泊,有如李商隱“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古今中外,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人,比比皆是,並不鮮見。

人才需持三種執念,方可有為。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對於任何人而言,想要“所取者遠,所成就者大”,就需“有所待,有所忍”。即便身處“逆境”,亦當堅忍不拔,堅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修養,韜光養晦,靜待時機。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2.“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管身處何方、處何職位,也應該始終堅持艱苦奮鬥,正心修身,認真負責、奮發有為,在困境中砥礪前行,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絕境中磨礪以須。“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就是這個道理。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3.“君子之慾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人才亦當行“君子之勤”,端正態度,正不畏之心,不懼挫折失敗;俯下身子,棄學子之傲,不驕傲自滿;擼起袖子,抓時序之機,把握機遇。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永保激情熱情,永存深厚迫切。

“人才”必能自用。

五、“擇天下英才而用之”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

但是,目前我國人才培養和使用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人才資源開發環境不完善,管理機制不夠靈活,在用人上論資排輩、唯文憑、唯身份、唯年齡、唯職稱等現象嚴重存在。不利於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且人盡其能”的人才格局,影響深遠。

“張小平們”辭職後才顯得更珍貴嗎?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

新時代,我們應該樹立一個意識(渴求人才的強烈意識)、破除一個障礙(體制機制障礙)、堅持一個原則(黨管人才)、遵循一個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形成一個環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環境)、杜絕一個傾向(引而不用、大材小用、埋沒人才的傾向),廣擇天下英才而育之、集聚創新人才而用之,是新時代發展之必須、是幹事創業之必須,堅決避免“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空悲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