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技術篇】學會這篇家禽基礎解剖技術,養殖成本降低很簡單!

當雞場出現臨床症狀或死亡率升高時,家禽屍體解剖就成為必要的步驟。在確定雞病中佔有極大的比重。能為如何用藥針對性治療指明方向,降低用藥與養殖成本。養殖朋友們,耐心看下去,咱們自己學會了基礎的家禽解剖技術,對咱的養殖中治療和藥費成本節省是有很大的幫助。


【實用技術篇】學會這篇家禽基礎解剖技術,養殖成本降低很簡單!

【實用技術篇】學會這篇家禽基礎解剖技術,養殖成本降低很簡單!

第一步:打開雞體,暴露內臟

【實用技術篇】學會這篇家禽基礎解剖技術,養殖成本降低很簡單!

【實用技術篇】學會這篇家禽基礎解剖技術,養殖成本降低很簡單!


1、首先用消毒水(對身體無腐蝕的:如百毒殺等)浸透送檢雞。

2、將雞背位仰臥,用手術剪開腿腹之間的皮膚,將股骨頭與髖臼分離,使兩腿平放在操縱檯上。

3、從胸骨的前端的正前方先作一切口,然後在胸骨兩邊沿著胸骨板的尾端延展切口,注意不要剪著肝臟。

4、將皮膚與其下面的胸肌分離開(觀察胸肌情況)。

5、加深皮膚切口,透過肌肉,然後沿著側面的切口一直到肋軟骨結合部。

6、向上提起胸骨,與下面的內臟分開,檢查胸骨的內面以及各內臟器官的外觀。

7、在將內臟從體腔取出之前先仔細檢查內臟,看看有無氣囊炎的症狀:如氣囊變得混濁不透明並增厚,見明顯的黃色樣物質,以及或許有一些散在的壞死灶分佈。

8、檢查肝臟:在死亡後幾個小時內肝臟可能被膽汁滲染,肝臟可能腫大,邊緣變圓,若有脂肪肝,則即使沒有外來壓力,也可能發生肝破裂。


第二步:逐一檢查消化道與脾臟

1、取下胃腸道――從食管下部或腺胃處剪下,然後剪開肛門周圍的皮膚。 2、觀察洩殖腔和法氏囊。 3、脾臟位於腺胃的下沿,檢查脾臟有無因敗血性感染引起的腫脹充血。另外,檢查有無腫瘤灶形成的斑點。 4、在取出消化道之前,檢查胰腺有無腫瘤形成導致萎縮的症狀。 5、檢查有無腸道出血,腸道出血提示有細菌感染,黴菌毒素中毒和蠕蟲感染。 6、檢查腸道有無壞死性或潰瘍性腸炎。

7、檢查盲腸。盲腸壁呈白色,且會反光,則提示沙門氏菌感染。

8、打開消化道,暴露腸腔,腸腔中若有綠色液體且沒有攝入物,則提示厭食。

9、檢查小腸和盲腸壁上是否有出血點,如有的話則提示可能有球蟲。

10、嗉囊在感染時會變得肥大和增厚。如果將念珠菌的白色滲出物刮掉,嗉囊表面看起來呈絨面狀。

11、檢查洩殖腔和法氏囊。法氏囊應該個體小且內卷。檢查法氏囊有無淋巴性白血病的腫瘤,與IBD有關的水腫或出血,或者與IBD、黴菌毒素、REO病毒或CAV引起的萎縮。

12、檢查腺胃和肌胃。內有乾酪樣分泌物提示毛滴蟲感染;黴菌毒素可引起肌胃腐蝕;而腺胃和肌胃結合部出血則提示嗜內臟型ND感染;腺胃腫大,而肌胃體小松馳,則提示REO病毒感染。


第三步:檢查雞氣管呼吸系統


1、查看顎鼻後孔處,檢查有無感染症狀。

2、在蠟膜前方剪開上喙,檢查鼻竇。

3、作兩個平行切口,打開氣管。檢查粘膜充血或真菌感染情況.。

【實用技術篇】學會這篇家禽基礎解剖技術,養殖成本降低很簡單!

【實用技術篇】學會這篇家禽基礎解剖技術,養殖成本降低很簡單!


第四步:檢查心臟和主要血管

1、檢查心包囊中液體是否增多。心包囊混濁可能由尿酸鹽結晶所致。

2、檢查心肌,心內膜和冠狀動脈有無出血。

3、循環衰竭時右心房因腫大可能發生破裂,而右心室肥大是有腹水的症狀。

第五步:檢查雞腎上腺和腎臟

1、查看性腺,腎上腺和腎。

2、緊握位於這些臟器前方的筋膜,將這些臟器一起提起,然後往後拉出這些器官。

3、根據雞隻的性成熟情況和育種季節,卵巢或睪丸的大小有差異。色素沉著是正常現象。

4、在敗血症時,腎臟和其它內臟會充血。

第六步:檢查神經系統

33、檢查坐骨神經、三叉神經和肋間神經,看看有無因馬立克氏病導致這些神經不規則增厚。 34、檢查腦組織。取下覆蓋住頭部的皮膚後,查看有無皮下出血的病變。真菌性菌落提示麴黴病,壞死提示腦軟化,水腫提示腦脊髓炎。

點擊關注我,行情資訊早知道,養雞技術每日學!有任何養殖問題可以私信聯繫我。有問必有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