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外”佈置作業是把雙刃劍,家長太熱衷,對孩子而言是福是禍?

假設,現在對小學生、初中生家庭進行提問:什麼事情是最影響家庭和諧的?

估計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輔導作業!”

網絡一度流行的名句——“不學習母慈子孝,一學習雞飛狗跳”,恰恰說明了輔導作業是廣大家長繞不過的坎。而且,有些家長在督促孩子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之外,還將這種矛盾升級,自行製造“大殺器”——額外給孩子佈置作業。

“額外”佈置作業是把雙刃劍,家長太熱衷,對孩子而言是福是禍?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究竟該不該給孩子額外佈置作業?

家長喜歡額外佈置作業,其實是源自內心的焦慮和不安,這種焦慮和不安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緊密相關。由於全社會瀰漫一種教育資源不平均、競爭越發激烈的緊迫感,導致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多學一點多會一些。

同時,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躁心態和不斷追求“第一”思想的驅使下,於是,家長們不斷給孩子購買教輔材料,佈置額外的作業。

“額外”佈置作業是把雙刃劍,家長太熱衷,對孩子而言是福是禍?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結果卻事與願違。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完成額外佈置的作業時,反而會故意拖延時間,原本可能只需要半小時就能順利完成的作業,在他的拖拉磨蹭之下反而會花上好幾個小時。”所以我們會看到,大多數孩子會因為額外佈置的作業,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慢慢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這是何等地得不償失?

其實額外佈置作業不是不可以,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業內專業人士的意見,額外佈置作業應當遵循以下幾點:

“額外”佈置作業是把雙刃劍,家長太熱衷,對孩子而言是福是禍?


一、額外佈置作業要考慮孩子意願和能力

想要讓孩子完成額外佈置的作業,家長需要重視孩子的意願和能力。

有意願,沒能力,沒辦法完成額外佈置的作業;

有能力,沒意願,即使家長讓孩子額外再多做作業,也無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更不要想著去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觀察,如果孩子在做完學校的作業後,依然是開心的,甚至覺得作業完成得很容易,那麼家長可以在徵得孩子同意以後,增加點難度應該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孩子完成作業後,已經處於一種飽和狀態,那麼家長就應該鳴金收兵,從長計議增加作業量這件事情。

“額外”佈置作業是把雙刃劍,家長太熱衷,對孩子而言是福是禍?


二、額外佈置作業的形式和內容都要有新意

孩子們不喜歡家長額外佈置的作業,很多時候是不喜歡他們佈置的內容。因為大多數家長給孩子佈置的作業內容大同小異,一般都是靜態的居家型作業,閱讀、寫作、練字、背誦等等,是學校作業的延伸,無法激起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所以,家長要注意提高佈置作業的質量,採取多樣有趣的作業形式。比如:佈置照料小動物、小植物的觀察類作業;佈置手工製作的實踐類作業;佈置戶外運動的健身類作業……以此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強化孩子的記憶,使孩子覺得寫作業是一件有趣、有用的事情,從而真正讓孩子樂在其中。

“額外”佈置作業是把雙刃劍,家長太熱衷,對孩子而言是福是禍?


三、額外佈置作業要有計劃性

在學習上,家長要將孩子視為可以對話的對象,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一個學習計劃。

從完成計劃的整體時間、每日作業的完成量、如何完成每日作業量、必須完成的作業、選擇完成的作業量以及出現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時的彌補措施。通過制定詳盡的計劃,讓孩子對每天的作業量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有效消除孩子的焦慮心態。同時,這樣也有利於孩子養成自律、自控的良好學習習慣。

“額外”佈置作業是把雙刃劍,家長太熱衷,對孩子而言是福是禍?


四、額外佈置作業應該要設置“額外驚喜”

可以將額外作業與獎勵機制掛鉤,讓孩子嚐到完成“額外作業”的“甜頭”。針對孩子的喜好,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投其所好才能真正激發行動動力。

假如孩子喜歡遊樂園,答應孩子做完“額外作業”後帶孩子去遊樂園;

假如孩子中意某一種玩具,可以在孩子完成“額外作業”後,偷偷買來送給孩子當做驚喜;

假如孩子想要看動畫片,可以約定觀看時間,在孩子完成額外作業後,主動提出與孩子一起看節目。

當孩子接受了“額外作業”和“額外驚喜”相掛鉤的事實,日後提到“額外作業”,孩子應該會有一種非常期待的想法,渴望付諸行動,那麼額外作業就不再是負擔了。

就如我們所分析的一樣,“額外佈置作業”是一把“雙刃劍”。想要讓這把“雙刃劍”不傷人不傷己,讓孩子想到作業不再覺得是負擔,在這條路上,家長們還需努力,畢竟道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