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想做官,皇帝说:先阉了他,荒诞王朝满朝文武都是太监!

南汉皇帝刘岩,他的父亲名叫刘谦,是唐昭宗时期的广州牙将,因征讨黄巢起义军有功,后任封州刺史,拥兵上万人,战船百余艘。刺史刘谦有3个儿子:长子刘隐、次子刘台、三子刘岩。刘隐、刘台是正室韦氏的儿子,刘岩是刘谦娶了小妾后生的孩子,但是正妻韦氏非常不高兴,一次口角之后就一怒之下杀死了段氏,但不忍心伤害还是婴儿的刘岩,最后抱回家中和两个儿子一起抚育。按理来说这个小妾生的孩子在从小的折辱和谩骂中成长,且不应该有继承家里权位和财富的可能,但是老天似乎就给了这个机会。

刘谦死后,他的长子刘隐袭位,继任为封州刺史。天祐二年,兄长刘隐被唐任命为清海军节度副使,两年之后又被后梁封为大彭郡王,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刘隐也渐渐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

进士想做官,皇帝说:先阉了他,荒诞王朝满朝文武都是太监!

刘岩

刘隐死后,刘岩继承他的职位,出任岭南节度使。后梁贞明二年,刘岩见中原局势混乱,就在番禺自行称帝,其实这个地方就是个弹丸之地,在当时也开发不完全,刘岩能称帝完全是因为是当地土皇帝的原因,他的国号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大汉,自称是先汉后裔,继承正统,历史上称为南汉。

早年清政

刘岩开始继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政权。他招贤纳士,优待士人。当时的岭南地区为蛮荒之地,许多唐朝名臣将士因为获罪朝廷,被流放到了这里。刘岩都这些人都予以重任。唐朝名门望族之后赵光胤就被他任命为宰相。

然而,赵光胤认为自己是唐朝名门望族之后,如今却屈身在蛮夷之地为官,因此情绪一直十分低落,加上亲属在北方,因此言语之中总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刘岩了解情况之后,便让人模仿他的笔迹写了封信,然后派人到北方把他在洛阳的家属都接了过来。

进士想做官,皇帝说:先阉了他,荒诞王朝满朝文武都是太监!

南汉在当时完全称得上弹丸之国

赵光胤在感动之余,自然是竭尽所能为刘岩效力。此外,刘岩能够容人,遇到意见和他不统一的大臣,他从不发怒,而是想其他办法来解决问题。在他要称帝时,王定保极力反对,刘岩便让他出使荆南,然后进行称帝,王定保回来后见生米做成了熟饭,懊恼之余,又是发牢骚,又是讽讽刘岩,但刘岩并不往心里去,只是一笑置之。

刘岩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岩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刘岩造昭阳殿时,以金为顶,以银铺地,还耗费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装饰。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元年七月,刘岩死后不久,博罗人张遇贤在循州揭竿而起,自称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其实这个人性质和刘岩的成分差不多,都是土皇帝立帝,不过此时起义军多次打败南汉官军,并自岭南向北挺进到南唐的虔州,以白云洞为根据地,拥众十余万人。次年,因力量悬殊及叛徒出卖,被南汉军所镇压。

进士想做官,皇帝说:先阉了他,荒诞王朝满朝文武都是太监!

酷刑车裂

进士先阉再官

虽说刘岩在初行政时政道公明,为贤是用,但是幼年的折辱遭遇让其这位前广州刺史,现南汉皇帝留下了严重的性格缺陷,喜欢杀人——最喜欢用酷刑杀人,不仅如此,杀人的时候还一定要亲自前往观摩。看见受刑人痛苦挣扎,血流满地,他就兴奋异常

,一边看,一边叫好。他心理的变态后来体现在方方面面,最著名的还是属于他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想重用的大臣,一律先阉掉。按照南汉规定,考上进士的要先阉割,再委任官职,此外,没考过进士但被刘岩器重的官员也都难逃一刀。于是南汉一个小小弹丸之地,小小的朝廷居然养了两万多个太监,里面有不少饱学的纯儒。为了推行这项基本国策,还设了不少专门阉人的技术员编制,南汉被灭的时候,光是被杀的阉割技术员就多达五百名。

进士想做官,皇帝说:先阉了他,荒诞王朝满朝文武都是太监!

这些读书人天天读明明德,读仁义礼智根于心,可读到最后,连自己的根都留不住。但明知要被阉,也忍不住不去做官,读书人的官瘾,当真深入骨髓,无药可救。

曾有一个笑话,说兄弟俩去参加科举,哥哥中了,弟弟却名落孙山。弟弟郁闷地先回家了,嫂子听说老公中了,欢喜无限。弟弟就造谣诬蔑,说:你瞎高兴啥?中了的,那话儿都要去了!嫂子听了以后,如遭晴天霹雳,一下子蔫了。等哥哥兴冲冲回来,却看到老婆在哭,就问为什么。老婆把听来的话告诉他,他哈哈大笑,声称当今圣明,哪里会有南汉的弊政呢?当下脱了裤子,验明正身,老婆才破涕为笑。哥哥就感慨说:我这进士,还比不得那话儿值钱!

中国历史上,就是把功名看得比男根更重的人太多,也许反过来的话,很多故事需要重新改写。

进士想做官,皇帝说:先阉了他,荒诞王朝满朝文武都是太监!

朝廷内官员几乎都为阉人的荒谬现象


这些官迷暂且不提,我们先考察一下刘岩的想法:他为什么会推行这样一个古怪的制度呢?有人说他是爱才若渴,希望能和俊杰之士朝夕相处,所以才阉了他们,方便他们到皇宫串门。这种说法我不能苟同。还有一个说法比较合情理,说刘岩是怕这些官员有家庭拖累,容易产生私心杂念,不如一刀阉了,心地无私天地宽,正好全身心地报效朝廷。


放眼历史,我们可以把刘岩的做法看成是对世袭制的一种极端反动。对于古代帝国来说,要想保持长期的集权体制,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对付官员的世袭倾向。如果官员可以搞世袭,那么官员们的官职就不是来自于皇上,也不是来自于上级,而是来自爹爹。他们承谁的情?承他们爹的情!他们又凭什么要听上司的话、听皇上的话呢?再者,官员一旦世袭化,考核任免都很难执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权力的分散化,这些官员的利益和帝国政府的利益就会渐次脱节,最后国家走向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