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引言

一些读者朋友在评论区里留言,说古代弓箭的威力和性能都比火枪刚出现时强出太多,那为什么古人尤其是欧洲人最终会选择发展火器呢?

曾经小编也对这种现象很好奇,但随着详细了解火枪的起源、发展和具体性能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弓箭之所以被火枪淘汰,是由很多原因所共同决定,并不是因为弓箭某一方面不如火枪就被彻底淘汰了。

现在就请各位读者朋友,跟随本篇文章,来一起从几个方面详细了解一下火枪是如何取代弓箭的。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早期火绳枪

火枪的优势之一——威力超过弓箭

火器在刚出现时,形制大都很简单,不过是些突火枪、飞箭之类的早期火器,性能和用处确实不能与弓箭或弓弩相比,但是与延续数千年都不变的弓箭相比,火器的发展极为迅速,只用了短短一二百年的时间,管形火器就从简单的火门枪发展成了较为复杂的火绳枪。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绳枪

而当火绳枪出现后,战争的规则就改变了,有了枪机辅助点火的火枪不再需要一只手持枪,另一只手拿火源给火枪点火了,他们使用火绳枪时只需要双手持枪,然后手指扣动扳机,火枪就会“自动”点火发射。

在这种情况下,火枪变得更易操作,稳定性大为提高,子弹的准确度也提高了不少,变得更为可靠,因此弓箭的重要性转而变得越来越低。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绳枪

虽然弓、弩的杀伤力也很强,但大家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火枪的杀伤力远超弓箭!

事实上,普通火门枪的威力就超越了大多数弓箭,而火绳枪,特别是以西班牙穆什克特火绳枪为首的重型火枪出现 ,标志着管形火器在拥有超强杀伤力的同时,还具有了较好的操作性,这让火枪得以彻底超越弓箭。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绳枪手

弓箭和弓弩对阵身穿铠甲或手拿盾牌的敌人时很吃亏,因为与能轻松达到2000焦耳以上动能的火枪相比,弓箭的动能较弱,不足以破甲,这致使弓手射出的箭经常被盔甲弹开!所以弓箭从没有淘汰盔甲。而火枪不同,火枪的出现就是盔甲没落的开始!火枪将盔甲从当时人类最重要的保命道具,变成了铁皮棺材!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很薄的板甲就能防住弓箭射击

就因为火枪的应用和普及,在现代防弹衣出现前,古代的大多数金属盔甲,不管是鳞甲、札甲、棉甲、锁子甲,还是板甲、盾牌都被火枪弹丸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可以说火枪的发展史,就是盔甲、盾牌和骑士走入历史垃圾堆的过程!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因为火枪的普及,重甲骑士慢慢被淘汰

火枪的动能极高,在50米左右的距离内,只要重型火枪射出的弹丸(30~50克重)能打中敌人,那么即使敌人身穿重型板甲、手持大盾,也将被轻松秒杀!而就算弹丸不能立即将敌人杀死,也将让中弹者瞬间丧失继续作战的能力!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11.43毫米口径火绳枪,动能604焦,铅弹直接穿透铠甲

虽然铅弹较软穿透性不强,但是其杀伤力却很大,铅制弹丸在命中人体后会发生破裂或是变形,给人体造成可怖的空腔,而就算敌人的盔甲挡住了铅弹的穿透,那么铅弹也会给敌人造成严重的钝伤。与之相比,弓箭在威力这方面就真的没有可比性,也就强弩能稍微挣扎一下。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15毫米口径火门枪,动能240焦,虽然未能穿透铠甲,但却将铠甲打凹,给目标造成了钝伤

经测试,普通短管火门枪的动能为300焦耳,轻型火绳枪的动能为1000焦耳,中型火绳枪的动能为2500焦耳左右,重型火枪的动能可以达到4000焦耳,这种威力直接击垮了那些凭靠着重甲冲阵的骑士和具装骑兵们。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弓箭和火枪的动能对比

弓箭要想增加杀伤力,就必须增加弓的磅数(俗称“弓力”),但是弓箭动能的增加需要付出代价!要想使用大磅数的弓,弓手就必须拥有更大的臂力才行,可是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使用拉力在130磅左右的弓时都非常费劲,再硬的弓就很难继续正常使用了。

并且,普通弓手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十几箭就会感到累,射到30箭时就会感到坚持不下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恢复力气后才能继续射击,许多弓箭手甚至还因为常年使用硬弓,致使自己的脊椎都“拉”变形了!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枪装弹比较麻烦

而与增加动能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弓箭手不同,火枪手要想增加火枪的动能,只需要扩大一下火枪的口径,增加一下装药量和铅弹重量就能轻松达到增加动能的目的了,要付出的代价很少很少。并且,只要火药和弹丸充足,火枪手不需要用太多的力气,就能让火枪射击一整天,直到枪管炸膛为止!在持续性上比弓箭手不知强出多少倍去!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战斗场面

火枪的优势之二——虽然射速慢、准确度低、击发率低,但这些缺点可以弥补

在大家对早期火枪的认知中,射速慢、准确度差和击发率低一直是人们吐槽的重点,认为火枪在这方面的性能远低于弓箭,甚至连弓弩都不如,但大家要知道的是这些缺点并不是完全无法克服。

前膛火枪因为装弹繁琐的缘故,其射速很慢,每射击一次就要清理枪膛,然后往枪管内重新倒入火药、垫片和弹丸,再用推弹杆压实弹药,另外还要再往火药池内倒入少量火药作为引火药,将击锤扳到待击发状态,最后举枪瞄准后才能完成一次射击。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枪射击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最优秀的部队一分钟也顶多射击五次,还无法保证任何精度,若是想保证一定的射击精度,那么一分钟至多可以射击3次,其射速远低于弓箭。

不过火枪射速慢的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随着纸制定装弹、三段击等战术、战法的出现,装备着定转弹,排成3~5行线列,战斗时进行排枪轮射的火枪兵弥补了火枪射速较慢的缺点。

这里所谓的“三段击”是指火枪兵们排成至少三排的行列,其中第一排士兵射击,第二排士兵提枪准备,第三排士兵装弹,当第一排士兵射击完毕后,自动退到第三排装弹,第二排的士兵向前踏出一步射击,如此循环往复保证火力的连续性。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三段击

而除了射速慢外,前装滑膛枪的射击精度也一直饱受人们的诟病,但是那也只是相对而言。弓箭手要想进行精确射击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才行,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使用弓箭射击,根本无法保证箭矢的准确性,但火枪不同,普通人使用火枪射击近距离目标时,只要会三点一线瞄准法就能确保一定的射击准确性。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枪射击场面

在对远距离目标进行射击时,火枪的准确性虽然稍差一些,但也能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和较高的威力,普鲁士的军队曾用燧发枪射击距离自己150米外,一个宽3.05米,高1.83米的靶子,结果发现射出的100发子弹,有40发都击中了木靶!这种命中率在冷兵器时代已经很可以了,当然这个数据是在训练场上得出的,真实战场上的火枪准确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命中率要比这个数据差很多。

为了弥补火枪准确度差和击发率不高的问题,人们找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增加火力的密度,在战场上集中几十上百人齐射或是进行排枪射击,这样就能确保目标被击中了,不会出现因为某一把火枪没能完成射击,而让目标跑掉。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齐射

火枪的优势之三——培养火枪手非常快捷、方便,火枪的制作、使用成本很低

与培养火枪兵相比,培养弓兵的过程还非常麻烦,培养一个合格弓兵花费的时间是培养一个火枪兵所用时间的10倍以上!

一般来说,一个弓箭手要经过大约3年的训练才能成材,才能满足上阵作战的需求,而火枪手只需要3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出师”!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中世纪士兵

因为火枪手们只需要掌握怎么装弹、怎么瞄准,以及如何排成队列、听懂号令就行,不需要去练习任何高深的技能或感觉。

而且,弓箭的制作也费时费力,工艺复杂,一把传统复合弓要经过3年的制作,需要用到牛筋、牛角、木材和胶质等优质材料,总体成本很高,致使其价格很贵。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只要有铅块、火源和制弹钳,火枪手就可以自己铸作铅弹

就算是类似英国长弓那样的单体木弓,对制作材料也有着严格要求,但良好的制弓材料并不好找,这就决定了弓箭的生产成本超过了能用钢铁大规模成批量生产的火枪。

并且即使是作为消耗品的箭矢价格也比火药和铅弹贵的多,与用模具、铅块就能生产的铅弹,用木炭、硫磺和硝石就能生产的火药相比,箭矢的制作极为麻烦,需要手工制作,其成本也很高。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制弹钳

火枪的优势之四——射击时气势十足,能沉重打击敌方士气

很多人都认为火绳枪、燧发枪等早期前膛火枪在使用时,对环境和天气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大风、潮湿或下雨的情况下无法使用,在战机转瞬即逝的战场上容易出现意外。

但是大家也要知道一个真相,那就是虽然前膛火枪对作战天气和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可是弓箭对天气和环境的要求更高!

首先,除了英国长弓等单体木弓外,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筋角复合弓非常怕水、怕潮,也无法在雨天里作战,因为受雨水和湿气的影响,弓箭上的牛角和牛筋会出现脱胶,弓弦会变软,最终使整个弓箭疲软无力,无法正常射箭。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枪射击的动图

而到了寒冷的冬天,复合弓又会受冷变的非常硬,很多以往只有100磅拉力的弓,在寒冷气温的影响下,拉力很可能会增加到120磅!让弓箭手拉不开或是无法长时间使用。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很多经验丰富的弓手会搂着自己的弓睡觉或是将弓藏到壁炉、火炉边,保持其温度不下降,防止其受冷增加磅数。

在气势方面,火枪射击时的场面也比弓弩强出太多了,与射击时声音极小的弓弩不同,当火枪内的黑火药被点燃后,就会发出极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闪光,以及喷出一股白色的硝烟,这种射击场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尤其是对那些从没有见过火药的人来说。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枪射击时有会发出巨大声响、强烈的闪光和大量硝烟

比如,俄国人在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中,就发现西伯利亚的原住民对火枪非常畏惧,将火枪称之为“雷霆之杖”。每当俄国人开枪射击时,那些还拿着弓箭和刀剑准备抵抗的原住民就会胆气皆丧,即使自身人数远超俄国人,也不敢再回身反抗而是选择逃跑的一干二净。类似的故事也曾发生在美洲的印第安人与西班牙殖民者之间,而这种战斗优势是弓箭和弓弩所不能做到的。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欧洲火枪士兵

火枪的优势之五——火枪可以远战也可以近战,很符合战争经济学

随着刺刀的出现、发展和普及,火枪也具有弓箭所不具有的一种特性,那就是近战能力

众所周知,自古弓兵怕近战,这是因为弓兵为了不耽误射箭,大多不穿盔甲或是穿轻甲,使用的武器除了弓箭外,也就以刀剑或匕首等短兵为主。当敌人的骑兵或是步兵突入到面前时,弓兵的近战能力很弱,根本无法抵住敌军的冲击,因此弓兵必须要和步兵相结合,要依靠步兵或防御工事的保护才行。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刺刀发展图(从上到下)

火枪兵与近战能力羸弱的弓箭手不同,火枪手只要在火枪上插入刺刀,就能将火枪变成一根近2米长的短矛!火枪手也将从远程火力输出兵种变成近战兵种。而到1688年时,套管式刺刀的出现,还让火枪在加装刺刀后还可以继续正常射击,使得火枪手可以自由兼顾射击和近战。

ps:刺刀出现在1640年左右,最初不过是一根能插进枪管里的短矛,而短矛一旦插入枪管,火枪就无法射击。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套管式刺刀

随着刺刀的应有,每当受到敌人的近距离冲击时,火枪手只需要排成紧密的方阵或是线列,然后依靠火枪射击刺刀突刺就能应对敌军骑兵和步兵的大多数冲击,甚至有时还能进行反冲锋,用近战打崩敌军。

在很多时候,火枪兵在敌人距离自己很近时会进行一次犹如炸雷般的齐射,大量杀伤敌军,击溃其士气,然后紧接着就发动一次阵型紧密的刺刀冲锋。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火枪齐射

这种战斗方式常常能解决绝大多数战斗,一位俄国将军甚至还向自己的部下宣称:“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

虽然这种说法有着夸张的成分,但事实上,刺刀对于火枪来说也确实极为重要!在“排队枪毙时代”,火枪兵一次战斗常常平均消耗不到20发子弹,大多数战斗的胜利,都是靠着近战刺刀冲锋的方式解决。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装备刺刀的火枪兵可以进行刺刀冲锋

而应对敌人的攻击时,只要火枪手们组成密集的阵型,那么即使是骑兵也很难将其冲垮,因为马匹天然畏惧尖锐的金属物体,所有当它面对密集的刺刀阵线时,若没有骑士的操控马匹也不敢直接撞击过去,它们只会围着长枪阵兜圈子,然后死在火枪的铅弹下。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近战拼刺

刺刀的应用让火枪兵们能兼顾多种“功能”,使得整个军队变的攻防一体,因此精简了军队的配置,得以将传统的长枪兵、剑盾兵等近战兵种淘汰,这节省了军队资源,为大规模扩军提供了必要条件,因为使用火枪和火枪兵战斗是件非常经济的事。

本文到此结束,我感觉我写的很详细,相信看完本篇文章后,大家就明白为何火枪能取代弓箭了,求关注~。

火枪发展史:兼顾威力大、成本低等优势,才得以取代弓箭流传至今

伴随军乐,士兵们举着火枪稳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