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讓大家第一記住的是關羽,為什麼不是孔明?

《三國演義》中人物眾多,有文官、武將、辯官、謀士等等,每個人物的塑造都有他鮮明的個性、特點,通篇看下來,按理說,三國排名榜上孔明居首位也當之無愧,為什麼會是關羽居首位?

在我看來,是後人把孔明捧得太高了,把他放到神一般的位置上,那樣高的位置,人們只會崇敬他、去膜拜他,感覺他跟我們普通人不在一個頻道上,就是說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有距離感的,這樣的人沒法貼近我們的生活。

《三國演義》中,讓大家第一記住的是關羽,為什麼不是孔明?

諸葛孔明

我們老百姓都是普通人,都有自知之明,孔明才智超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他的推算能力,無人能及,就是有“江東才子”之稱的周瑜,每次都會比他慢半拍,最後,被活活氣死;就連司馬懿都說:“孔明當真乃神人也”,這樣的人,不是一般人想學就能學到的,我們頂多算是“事後諸葛亮”。

假如有人說:我要像孔明學習,做一個孔明那樣的人物。我估計大家都會嘲笑他不自量力,大家會說:就你還想學孔明?你有那個資格嗎?你有那個條件嗎?所以我們才沒有把孔明排在第一位。

關羽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關羽已經成了忠義的代名詞。

《三國演義》中,讓大家第一記住的是關羽,為什麼不是孔明?

關羽

忠義是中國人特別看重的,自古以來,上到朝臣,下到百姓,都講忠義。我們與人結交也好,共事也好,都喜歡選講義氣之人,沒人喜歡選陰險狡詐之人。

忠義是人人都可以學的,不分老少、不分身份;忠義是我們世世代代倡導的;忠義是能貼近我們生活,沒有距離感的。

譬如你們家的小孩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做一個像關羽一樣的人。你聽了肯定是欣慰的,還會自豪的認為自家的孩子沒養歪,苗子很正,知道忠義。

記得我上中學那會兒,正好是港片衝擊大陸的時候,有一部港片叫《古惑仔》,深受我們青少年人的喜愛,為什麼?就是因為片中人物都把忠義、義氣掛在嘴邊。那時候的我們熱血方剛又很單純,所以很多同學都深受其影響,紛紛效仿《古惑仔》裡的人物,甚至是模仿他們跪在關公面前拜把子,稱兄道弟。

就連現在好多影片想要表現義氣的時候,都是會有關公的塑像出現。

《三國演義》中,讓大家第一記住的是關羽,為什麼不是孔明?

關公塑像

我看現在好多酒店門前都有供奉著關公的塑像,尤其是海外的華人,做生意的人都喜歡供奉關公。

這種現象挺有意思的,你不能籠統地說大家都是封建迷信,只能說我們中華民族都很看重忠義,如果不講義氣就會被別人恥笑,關公已經成了忠義的代名詞。

你看,關羽活著時名氣是有,但沒有現在這麼大,也當個官,但官也不大,但是死後呢?老百姓都把他當神一樣供奉起來。孔子是文聖人,關羽是武聖人,如果關羽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所以說,關羽排在首位是有原因的。

那其他人呢?你像劉備、曹操、呂布等人,他們的粉絲肯定也不少,為什麼不能排在首位呢?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聰明之處了,因為在這些人物中,只有關羽,大家可以拿到明面上,可以正大光明的說我喜歡他。其他人喜歡可以,但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為什麼?

如果你在同事面前說宣揚喜歡曹操,大家面上不會說什麼,但背地裡會覺得你想跟曹操一樣陰險狡詐,那樣對自己以後的工作和交友都是很不利的。

《三國演義》為什麼至今還那麼受追捧?我想是三國中那些人物刻畫的太深入人心了,即使他們都死了,可是仍然活在我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