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他和她,最近在看些什麼書?

閱讀讓人常思常新,保持寧靜致遠的心境,窺見他人的治學方法和途徑,藉助閱讀,我們的視野中不僅僅只有自己生活的一畝三分地,還有很多故事和想象……

“團結報團結網”今日開啟“2020早春閱讀調查系列”第二期,邀請了生活軌跡截然不同的4名年輕人,聊聊他們的枕邊書,看看閱讀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

年轻的他和她,最近在看些什么书?

人物介紹

胡思杜:自媒體從業者。

陶穎:事業單位行政人員。

邵雯:雜誌社主編。

陳果:快消公司市場部經理。

Q

最近在看什麼書?

A

胡思杜:我最近看《駱一禾情書》,因為這是前女友買給我的書。從這本書裡,我看見了我們的愛情,看見了青春的影子。我和駱一禾都是北大的,所以信裡面很多人很多事,都是我熟悉的。跨越將近四十年,很多事情都變了,但是校園沒有變,人的愛情沒有變。

陶穎:最近枕邊放著的書是《論中國》。

邵雯:最近看了張宏傑的《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歷史的橫截面總是特別吸引我。讀這本書之前,乾隆盛世和乾隆本人給我的感覺是很模糊的,因為我想應該不是清宮劇中演的那樣。

Q

你的閱讀習慣是怎樣的?

A

胡思杜:我比較喜歡讀紙質書,在家花整段時間看。

陶穎:大多數時候我會買紙質書,在書上寫寫畫畫,遇到特別喜歡的會記筆記,一般是慢讀。朋友們都說現在還像我那麼認真讀一本書的比較少見了。真的是這樣嗎?

邵雯:有感興趣的就讀,有時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會啟發我去找另一本相關的書,或者找同一個作者的書看。我也不會只看嚴肅的書,科幻書籍例如《三體》我也很喜歡,網絡文學中的女性小說比如匪我思存寫的我也看,不過會看得很快。

Q

一般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

A

胡思杜:傾向於讀經典、原著和原文,而解讀類、闡釋類、娛樂化的比較少。比較喜歡哲學和社會科學,文學作品。

邵雯:我一般讀文學類、歷史小說多一些。喜歡的書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卡爾維諾的《我們的祖先》、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等。

陳果:我也喜歡讀歷史類的書。最喜歡《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是典型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萬曆十五年雖然是歷史長河中平平無奇的一年,但是這一年發生的幾件事情深刻改變了明朝的走向,讀來會發現其中的很多故事依舊在今天上演,道理依舊適用當今。且本書的行文敘事讓讀者能夠站在上帝視角審視之後的歷史發展走向,讀來很過癮。

Q

一直想讀但還沒有讀的書是什麼?

A

胡思杜:比較想讀但還沒讀的書有《羅馬帝國衰亡史》和《資本論》,但是部頭都太大了。

陶穎:因為最近在看《論中國》,讀得正入迷,下一步想順著這條線索讀一下《毛澤東選集》。

邵雯:念念不忘的暫時還想不出,得益於科技進步,現在電子書相對比較好找。人到了一定年齡,讀書的目的就改變了,不是從書中獲得新鮮感,而是以書中所寫印證自己的一些想法,答疑解惑。接下來可能會讀黃仁宇、葛劍雄的書。

陳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二手時間》,這是一部描繪蘇聯社會變化的書,我對蘇聯歷史一直比較感興趣,找到時間會去把它讀完。

Q

最想看哪本書被改編成電影?

A

胡思杜:如果要改電影,還是想要看《三體》,因為想象力太豐富了,我不知道人類的技術能怎麼呈現書裡的內容。

邵雯:

國產的話就《許三觀賣血記》吧,有一部韓國電影改變自這本小說,但小說明明寫的是中國的事,希望能有好的電影作品呈現它。

作者 _ 《團結報》記者 蔣天羚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