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慾大師"茨威格:被情慾控制的男女們,潛意識下驅使"激情之罪"


"世人大都想象力貧乏,只要事情和他們沒有直接關聯,步像尖錐似的猛刺進他們的肌膚,他們絕對無動於衷;

可是若在他們眼前出了點事,哪怕只是小事一樁,直接觸動他們的感覺,他們便情緒激動,激動得異乎尋常。平時漠不關心,此時一反常態,感情暴烈,衝動得不合時宜,又相當過火。"


——斯蒂芬·茨威格

1918年末,隨著"一戰"的喪鐘響起,奧德戰敗,和平主義者斯蒂芬·茨威格終於得以"安心"隱居,安心寫作。

1922年,順勢出版了小說集《熱帶癲狂症患者》,其中《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讓他至今舉世聞名。

這部小說集,是茨威格在當時非理性思潮的影響下,筆下探尋的視角開始由外部世界,轉為人本身的精神世界的,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為藍本,開始進行的"從心理角度再現人物及其生活遭遇"的文學創作。

而直至1927年小說集《情感的迷惘》出版,茨威格算是徹底"完成"了。

探尋關於被情慾"控制"的男女們的普遍心態,以及由此延伸在潛意識的驅使下,犯下的所謂"激情之罪",亦或在情慾"逼迫"(意外)下,心態的轉變與意識的流動等"自由人性說"的理論。

而其中最為特別的,恰恰是這個充滿諸如手、臉等身體部位細述,各種男、女複雜心理探尋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文,而不是"著名"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即使後者被搬上銀幕,為一個奇特愛情故事所廣為人知。

這個通常被"精選"入茨威格代表作的故事,雖然披著一層淺淺的"狗血言情"外殼,因為簡述內容來說,就是一個老太太在講述她年輕時,為一名賭徒,不惜一切私奔,最後差點陷入的"反理性",但似乎充滿少女浪漫的"真愛至上"的故事。

但結合茨威格備受影響的當時風潮,尤其是"玉珠"在前的,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般,幾乎同為"感情"故事類型的小說來看。

或許,這個不到4萬字,直白而"坦率"的中篇《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體現的更是一種對男女被"操控"的,在潛意識裡必然存在的激情與理智,產生的源頭,或者說是"為什麼"的嘗試性探討。


真愛?還是一時激情?

那個被銘記了一生,不好的"24小時"

故事的一開始,那句"戰爭爆發前十年。"是作者茨威格看似漫不經心的以一場"情感辯論"為引的結果性探討,也是被深藏在那個大變革時代格局裡的"彩蛋"——非理性思潮在席捲歐洲,以及影響著人們的"內心世界"。

開頭長長的篇幅裡,詳細描寫了以"國別"為細分的群像人,德國夫婦外出觀光遊覽,丹麥人獨自去釣魚,英國太太接著看書,以及意大利夫婦去豪賭,而"我"不是閒躺,就是工作,

就像是代表當時歐洲各國的"總結性"闡述,傳遞給大家一絲"真心"的刻板印象。

為了加深印象,茨威格還不惜佔據更長的篇幅,去種種描繪場景和外貌,甚至鉅細無遺到把"所有人"的家庭狀況和衣著,行為等都一一詳述。

"完成"後,才從一位被妻子拋棄的哭泣男人的事件,引出一個"對相互對立的人生觀所做的一次原則性的闡述和大動干戈的衝突"問題——這行為到底是,蓄謀已久的"私奔"追尋真愛?還是在本能的潛意識控制下的"激情"行為?


而後吊人胃口,似不負責任地"下結論":

"任何道德評判都毫無意義,任何有傷風化的"激情犯罪"都是合理的。因為有'熱情'參與,讓罪行得到寬恕。"

而故事裡真正的"主角"C夫人似"懺悔"(自我譴責),亦或尋求寬恕般(追憶)的風險的刻骨銘心的"24小時",才是裡面最有探討價值的部分。

是的,正如前文所簡述的,這只是一個女人六十七年的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而且是四十二歲,丈夫過世後才發生的"追求真愛"失敗的24小時,何以一生銘記?

其實,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寂寞空虛的C夫人,是在丈夫常去的賭場裡,遇到二十多歲年輕的賭徒的,如此場景,如此身份,註定就是一場沒有結果,或者說必定為悲慘結果的"愛情"。

從道德關係來看,即使在那個時代看來,這兩位在一起,頂多算是傷風敗俗的"不好看"而已,放在現代社會,更是一種人們八卦的談資罷了,畢竟,一個喪夫,一個未娶。

但問題在於,他們各自的"貴族"身份,與社會認知的"地位",在那個時代是非常不道德的,且不說所謂"守寡"的貞潔觀,就說年齡差距,四十多歲的女性和二十多歲的男性,在當時本就是"不道德"的表現,何況他們的行為如此"大膽"。

於是,那一刻的所謂"一見鍾情",所謂找到"真愛"的遇見,就成為了一種異樣的衝動激情的"結合",隨後的失身,辱罵以及侮辱等等,其實都源於一種莫名的"激情衝動"。

都說"男人是理性的動物,女人是感性動物",從本能來說,這樣的遇見,在茨威格筆下成為:

"只有完全沒有遭受過激情的人,在其一生中出現的唯一瞬間,他們的激情也許才會像雪崩似的,像狂風暴雨似的突然爆發出來。"

是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其實並非愛情故事,它更像是一種對男女情慾探尋的"佐料",只不過是以故事的形式,讓大家更好接受而已。

愛情只是男女情慾的一種表現形式,且通常表現為"可遇,不可得"的常態現實,而情慾中最基本又最"神秘"的激情,才是一種在男女相處中的常態表現。

正如故事裡,"我"的辯白:

"一個女人在其一生的某些時刻出於神秘莫測的力量的控制之下,只好任憑擺佈,這既非她的意願,她自己也不知曉,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否認這個事實,只不過是為了掩蓋對自己的本能,對我們天性中的惡魔成分的恐懼罷了。"

或許,被本能驅使的激情(情慾),就是一切所謂"越軌"(越人倫)事情的源頭,這些在道德上為人"不恥"的,其實換個角度,為其蒙上一層人性的光芒之後,就不再是簡單的善和惡,或者好與壞的主觀判斷了。

誠然,C夫人的"24小時"僅僅是長期無望、無聊生活中,被投入的一顆看起來像是"真愛",實際為衝動激情的小石子,但人性本能裡的"意亂情迷",才是真實而現實的"自我"。

即使在普世人們眼中為"傷風敗俗"的道德邪惡,但迴歸到本心,不失為一種客觀存在的不由自主的"本能"飛蛾撲火。

好在,結局"圓滿",C夫人遵從本能的"24小時",即使失敗,也在心中保留了"唯一的愛",以及足以慰藉一生的回憶。


拯救賭徒的聖母VS救贖自我的昇華

拯救的失敗,是自我救贖的"美好"解脫

但不得不說,作者茨威格的筆觸,永遠缺乏一種針砭時弊的尖銳,似乎少了一種在那個充滿巴爾扎克的"兇狠",羅曼·羅蘭的"反抗"熠熠生輝時代的"勇氣"。

羅曼·羅蘭

總顯得過於"天真純粹",所以在故事裡,C夫人"24小時"的經歷裡,還嵌套了一層探討何為"救贖"的人性光輝問題。

過於美好而純粹的"實驗性"短暫的24小時,去試圖尋求一個涵蓋了廣泛而深刻的"心理認同"的解答,以至於"必須"把結局設計成"善惡到頭終有報"的,"非現實"理想化寓言。

正如上一段我解讀的"結論"——這不是"真愛"般的愛情,只是一時衝動的人性本能對激情渴望在作祟,於是被潛意識制服並操控的行為,

一樣。

或許,茨威格在這裡嵌套的關於"拯救與救贖"的深層探討,才是故事的核心內涵。

一開始,或許會為了這句話,而感到一種羨慕嫉妒恨:

"那個你願意尋找的人,如果你們變成動物,會不會本能的為對方發情,血液奔騰,燒地炙熱,不顧一切。感受到心裡為這種衝動付出的每一絲疼痛,卻覺得那是幸福,為之上癮。"

但仔細品味之下,結合情節裡,茨威格對"他"的手,細如髮絲般的描述,而C夫人最先愛上的也是那雙被激情和戰鬥力填滿的,魔力無限的雙手。

很奇妙吧?

這裡不得不說,茨威格太懂女性了,天生被感性佔據的"她",很多時候,是很容易被一些看起來"莫名其妙"特質吸引,且未知癲狂的。

比如,人群中一眼就看到的,那雙燦若繁星的眼;

比如,看起來蒼白而薄情的,卻美麗而誘惑的唇;

比如,如"他"的手,乾淨,清晰,充滿年輕的氣息,感性,不矯揉造作,只是自然地停頓,或者躍動,彈奏一曲舒緩而暖人心房的生命旋律。


那一刻,就此淪陷,尤其他賭徒的身份,讓他天然有一種需要被拯救的孱弱吸引力。

私心表白甜茶的......手

或許,女性天生的母性,總是會在適時的時候被各種"特質"喚醒,要麼是生育,要麼是男性的"脆弱撒嬌",亦或是匪夷所思的"手"。

但問題在於,這種情感,或許並非是"愛情",尤其出於後續C夫人的"瘋狂"舉動來說,比如企圖不顧一切的"私奔",以及"自願"的失身等等,這更多的應該被理解為是一種出於拯救賭徒的"聖母心態"。(天然母性)

於是,他們"相愛"時,似乎一切都變得美好了,被點燃的C夫人,甚至會去期望"未來",或許,那個賭徒會因為有她而放棄,變得積極上進;或許,和他永遠在一起之後,生活會如現在般,甚至更加熱烈,而不是從前的一潭死水。

但現實終究是現實,好在,C夫人失敗了,說不上的自討苦吃,難以言明的異想天開,以及被"好宿命"設計的沒趕上火車,其實都是作者茨威格天性仁慈的"關愛"。

他總是充滿同情和憐惜的為筆下各種身不由己的女性,安排好歸宿,或是溫柔辯白,似不忍心血淋淋地結構"真相"。

於是C夫人實際的自我救贖,對那個曾經生活中,沒有一絲波瀾,似乎陷入"死水",掩埋人性本能的"自己",通過對那個賭徒的拯救行為,和"相愛"過程,達到一種"解脫"。

人性本就是如此,越是沒有的,越是渴望;越是需要的,越是得不到。

而弔詭的是,越是追求的,越是求而不得,甚至付出一切代價,只為那或許只有"24小時"救贖的解脫。

其實,後來這不怎麼好,甚至失敗地徹底的"24小時",還是被銘記了一生。

即使看似自省般"懺悔",以及銘記的自我回憶式的譴責,就可以看出,於C夫人而言,那種對別人的救贖感,就是支撐救贖自我的成就感的最好"結果"。


或許,故事的結尾,就是最好的感悟:

"她站在那裡活像一個少女,往事的回憶使她像新娘一樣慌亂,自己的坦白使她羞怯。

我不由自主地深受感動。我迫切想要用一句話向她表示我的敬畏之情,可是我的咽喉梗塞,說不出話。

於是我低下頭,恭恭敬敬地吻了吻她那枯萎地像秋葉似的微微顫抖的手。"



寫在最後:

相信我,這篇《一個女人一生的二十四小時》,這段被收藏的片段,會給你一種溫暖而顛覆的感受,被情慾支配的激情也好,潛意識趨使的追求"真愛"也罷,終究敵不過人性本能的自我救贖的選擇。

無關其他,珍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