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左上腹疼痛3月餘,服用四逆散速效,臨床是如何辨證的?

醫案實錄

王某某,女,47歲,廣州海珠區人。

主訴:

反覆左上腹疼痛3月餘,加重1月。

現病史:

緣患者3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左上腹疼痛不適,呈陣發性,痛處遊走不定,飽餐後明顯,偶有腹脹噯氣反酸,無噁心嘔吐,當時未特殊處理,1月前症狀加重,多次他醫就診,治療後症狀稍緩解但反覆發作。

刻診:

神清,精神可,體胖,左上腹疼痛不適,呈發作性,痛處遊走不定,飽餐後及靜坐後明顯,活動後緩解,偶有腹脹噯氣反酸,無噁心嘔吐,無發熱惡寒,無口乾口苦,無頭暈頭痛,痰多色白,納眠一般,大便次數偏多,4-5次/日,質軟,欠順暢,不盡感,小便調。

舌淡紅,苔白膩,脈濡。

既往史:

高血壓病史10餘年,一直服藥,血壓控制可。

診斷:

中醫診斷:腹痛(肝鬱氣滯)

西醫診斷:1.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2.高血壓3級(極高危組)

治法:疏肝行氣止痛

處方:四逆散

柴胡15g 白芍15g 枳實20g 炙甘草10g

反覆左上腹疼痛3月餘,服用四逆散速效,臨床是如何辨證的?

療效:

服用1劑,患者訴左上腹疼痛若失,大便較前通暢,自覺腹部舒適。

予前方續服1劑。

服用2劑後因做胃腸鏡需要服用和爽,大便盡通,之後再無出現左上腹遊走性疼痛,大便通暢,久病盡愈。

予上方白芍、炙甘草增至20g,4劑鞏固療效。

後隨訪未再反覆。

反覆左上腹疼痛3月餘,服用四逆散速效,臨床是如何辨證的?

按語

一、臨證時的簡單思路

該患者腹痛給予四逆散後可謂一劑知、二劑已。

當時給予四逆散緣於患者症狀的兩個特徵:

一為患者腹痛為遊走性,患者且有焦慮語急之態,為風,風屬木,木有甲木、乙木,或屬少陽、或屬厥陰。

二為患者伴有大便欠通暢,便不盡感,飽餐後加重,此有腑氣不通。

由此想到四逆散,用柴胡予升達陽氣、令少陽之樞正常運轉,用白芍、枳實通腑。

《本經》謂芍藥“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服用和爽瀉藥後疼痛未再出現,亦證實“六腑以通為用”之理。

反覆左上腹疼痛3月餘,服用四逆散速效,臨床是如何辨證的?

二、鑑別四逆

四逆,分陽證陰證。

陽證之四逆,為裡陽被鬱(氣滯或有裡實),裡陽不能通達四末故現四逆。

陰證之四逆,為裡陽不足,不能溫煦四肢,故現厥冷。

本例患者雖無四逆之症,但左上腹疼痛,因靜坐後加重,活動後緩解,此症可見於陽證,活動后里陽被鬱緩解而疼痛緩解,也可見於陰證,動則陽增而緩解。

但此患者左上腹痛,伴大便欠通暢,便不盡感,舌苔白膩,症如四逆散原文中的腹中痛、洩利下重。

《傷寒論》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故考慮存在痰食阻隔,裡陽被鬱的情況,屬於陽證。

方中白芍、枳實瀉實,柴胡將被鬱之陽升達於外,故陽通而痛解。

胡希恕老常用此方治療陽痿之意緣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