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與“四逆散”的神祕關係!

四逆散為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基本方。仲景疏肝解鬱以柴胡劑為主方,後世疏肝諸方皆從仲景之方演化而來!



原 文

《傷寒論》第318條曰:“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瀉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開),柴胡,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瀉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條文認識

對本條的認識,存在兩種看法:一認為本條是少陰虛寒證。如舒馳遠曰:“腹痛作瀉,四肢厥冷,少陰虛寒證也。虛寒夾飲上逆而咳,凌心而悸,中氣下陷則瀉利下重,此又太陰證也。小便不利者,裡陽虛,不足以化其氣,法當用黃芪、白朮、茯苓、乾薑、半夏、砂仁、附子、肉桂以補中逐飲,驅陰止瀉,而病自愈。何用四逆散,不通之至也。”

另認為本條是氣鬱證,為少陰樞機不利,陽氣鬱遏在裡,不能透達於四末所致。如李士材曰:“按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分,如陰寒而見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療。此證雖雲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以逆冷。”

根據仲景之義和以方測證的方法,當以後說為是。蓋四逆證,非惟陽虛,亦有熱深者、血虛者、蛔擾者、痰鬱者、髒寒者和氣鬱者。

本條首冠“少陰病,四逆”,明確指出本證乃以四逆為主症,然少陰病四逆以陽虛陰盛居多,應伴見惡寒蜷臥、下利清谷、脈微細等全身虛寒表現,應以四逆湯治療。

本證四逆並無上述虛寒證伴隨,且主以四逆散,當是陽鬱而致,故其程度較輕,僅表現為手足不溫或指頭微寒。由於樞機不利,氣機不暢,疏洩失常,對全身都可能產生病理影響,所以本證除四逆外,或然證較多,肺氣不利則咳,心氣不利則悸,膀胱氣化不利則小便不利,脾胃氣滯則腹痛。

因氣機不利,肝木有病,易侮脾土,故柯韻伯認為本條“腹痛瀉利下重”亦為主症,不應列入或然證,證之臨床,亦有道理。

四逆散用柴胡解鬱行氣,和暢氣機,透達鬱陽,枳實降胃導滯,行氣散結,二者一升一降,運轉樞機,透達陽氣;芍藥和營柔肝,甘草緩急和中,二者一柔一緩,調和肝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鬱開,氣血調暢,清陽得伸,四逆自愈。肝脾調和則腹痛、瀉利下重自除。

張令韶曰:“凡少陰四逆,倶屬陽氣虛寒,然亦有陽氣內鬱,不得外達而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實形圓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絡;芍藥疏洩經絡之血脈,甘草調中,柴胡啟發陽氣而外達,陽氣通,而四肢溫矣。”

尤在涇曰:“夫邪在外者,可引而散之,在內者,可下而去之,其在外內之間者,則和解而分消之,分消者,半從外半從內之謂也。

故用柴胡之辛,揚之使從外出,枳實之苦,抑之使其內消,而其所以能內能外者,則樞機之用為多,故必以芍藥之酸益其陰,甘草之甘養其陽。曰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說理清楚,足以啟人悟機。

四逆散與柴胡方

四逆散為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基本方。仲景疏肝解鬱以柴胡劑為主方,後世疏肝諸方皆從仲景之方演化而來,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四逆散、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皆為疏肝理氣之劑。

且四逆散與小柴胡湯組方之理相似。尤在涇雲:“四逆散制方之大意,亦與小柴胡湯相似,四逆之柴胡、枳實,猶小柴胡之柴胡、黃芩也;四逆之芍藥、甘草,猶小柴胡之人參、甘草也。

且枳實兼擅滌飲之長,甘、芍亦備營衛兩和之任,特以為病有陰陽之異,故用藥亦分氣血之殊,而其輔正逐邪,和解表裡,則兩方如一方也。”

筆者經驗

四逆散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歷代醫家各有發揮,筆者於臨證之際,亦喜用本方。

本方不但有疏肝理氣之功,實具升降、開闔、通陽、宣鬱之效,加減應用,功效卓然。加黃芩、蒲公英、廣金錢草、茵陳治療膽囊炎;加鬱金、制大黃、雞內金、廣金錢草治療膽結石;加黃芩、垂盆草、茜草、升麻治療慢性肝炎;

加八月札、谷麥芽、雞內金、黃芩、蘇梗治療胃脘痛屬肝胃不和者;

加左金丸治療胃痛吞酸;合半夏瀉心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合越鞠丸治療氣滯食積之慢性胃炎;

加木香、炒扁豆、石榴皮、防風治慢性洩瀉屬肝胃不和者;

加黃芩、金銀花、青蒿、連翹、黃連治療病毒感染性發熱;

加生山楂、澤瀉、鬱金、制大黃、蒼朮治療脂肪肝;

加茜草、赤小豆、澤蘭、丹參、炙鱉甲治療早期肝硬化;

加鬱金、香附、佛手、淮小麥治療鬱證;合溫膽湯治療失眠等。

只要掌握其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作用機理,方隨證變,加減活用,自能應手而效。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和分享、轉發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分享和轉發,以示鼓勵。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中醫,支持中醫。

附:文章天下事,匯聚中醫心,用獨立、理性、客觀的態度分析中醫,傳播中醫醫術、醫道,讓最優秀的中醫及中醫文化造福更多人。長期堅持發文真的很不容易,屢屢想要放棄,堅持需要信仰,專注更顯執著,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堅持的動力!

THE END —



1、文源:《經典心悟與臨證發微》,文水木青橘,編校/劉玄。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